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


NO.1405-意大利隔壁


製圖:孫綠 / 校稿:酸奶 / 編輯:養樂多


早在意大利疫情全面爆發之時,眾多西班牙華人,特別是留學生,就已經對西班牙的疫情充滿了警覺。但相比意大利的嚴控政策,西班牙政府的反應顯得佛繫了太多,因而人們只能從互聯網上傳播的種種消息瞭解疫情變化,也沒人知道西班牙的疫情何時會爆發。


更多人的注意力在意大利身上

但其他幾個歐洲大國,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如今,西班牙的疫情已經開始爆發,它與意大利的種種相似之處讓人難以對疫情做出過於樂觀的預期,而西班牙的國情也決定了它很難用意大利的方式防疫。


政府權威、經濟和醫療水平都低於意大利的西班牙可能更需要民眾自求多福了。


情況確實已經不容樂觀

目前確診人數歐洲第二多,僅次於意大利▼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初期反應遲鈍


當疫情在多個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傳播後,西班牙幾乎不可能倖免於難。歐盟內部經濟合作緊密,人員流動頻繁,西班牙作為歐盟重要的經濟體和熱門的旅行勝地顯然難以獨善其身。


對於緯度偏高的西歐和北歐人民

南歐國家的沙灘是每年的剛需

(西班牙-太陽海岸,後面就是著名的直布羅陀巨巖)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Cristian H. Gomez )▼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旅遊業是西班牙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總收入佔西國內生產總值的13%。2018年時,西班牙入境旅遊人數為8260萬人次,是將近它國民人數的兩倍,收入達896.78億歐元,遊客人數與旅遊收入均位列世界第二。


不過和國內一樣,旅遊業的蕭條已經無法避免了

(圖片來自:JoeLogan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平時,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當出現全球性的疫情時,這就變成了輸入疫情的巨大隱患和既難以割捨又難以控制的軟肋。比如1月31日,遠離西班牙本土的旅遊勝地大加納利群島上出現了西班牙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是一名德國輸入的遊客,但及時得到了控制。2月25日本土出現了第一名確診病例,是一名居住在巴塞羅那,去往意大利北部後被感染的女士。


人們警覺起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意大利初期就已經有不少從意大利向西歐和西地中海擴散的案例▼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另外,西班牙還有著世界第二的高鐵里程數,世界第三的高速公路長度,每年200萬架次航班數,通達的交通意味著疫情爆發幾乎是必然。西班牙大城市兼旅遊勝地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利亞都成為了較早確診疫情的地區,隨後成為了疫情的中心。


西班牙的陸上交通以馬德里為中心

一旦病毒在人口稠密的首都大量傳播

再借助公路鐵路擴散向國內各個角落就很難避免了

(下圖示意西班牙高速公路主要線路)▼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3月開始後的幾日,西班牙的疫情發展還算平穩,但是幾次群體性感染導致了疫情的爆發。3月5日,在距離首都馬德里市僅僅11公里的萊加內斯市,宗教活動的進行導致了數十名信徒感染,而這座小城與馬德里的人員往來極為密切。隨後幾日,遠離政治中心的巴斯克地區的學校、醫院、葬禮等人員密集場合也出現了群體性感染。這也是西班牙疫情傳播模式的一個縮影。


很多人帶上了口罩,但政府很難強制所有人這麼做

(2020.03.07.西班牙-馬德里)

(圖片來自Alexandre Rotenberg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3月8日,西班牙多地出現了聲勢浩大的婦女節遊行,其中包括已經成為了疫情重災區的馬德里,此後西班牙還發生了近70場其餘的遊行,不知道這些遊行的參與者中有少人會成為幾天後的確診病例。


病毒傳播不分男女...

(2020.03.08,西班牙-馬德里)

(圖片來自:Hector Anchetta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疫情初期群體性爆發的問題,反映了公眾對於新冠肺炎的準備不足,而這背後則是西班牙的媒體報道疫情、提供建議時的遲緩。


西班牙媒體在報道時雖涉及很多細節問題但是缺少方向性的建議,讀者面對如此龐雜細碎甚至相互矛盾的疫情報道,第一反應可能是信息過載導致的麻木茫然。


相比之下,也許是因為意大利的疫情較重,意大利關注度最高的幾家媒體早早就在官網頁眉位置標記了疫情專區,對於疫情的報道也更為詳細、立體。


意大利人民已經行動起來了..

(圖片來自:praszkiewicz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除了媒體,西班牙政府的反應也相對較慢,對於如何處理疫情,政府內部存在分歧。1月31日從武漢撤僑時,衛生部長薩爾瓦多·伊拉(Salvador Illa)還在呼籲國民不用恐慌,不建議搶購口罩。到3月12日時,則爆出了馬德里自治區主席伊莎貝爾·迪亞茲·阿尤索要求對疫情采取更大的行動,衛生部予以拒絕的消息。


撤僑的安排還是很人道

(圖片來自Salvador Illa Roca / twitter)▼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也是在當日,首相發表講話,表達了對於疫情嚴峻情況的擔憂,並承認上一階段所採取的行動沒有取得效果,在新的舉措中政府將提供38億美元的資金支持衛生部門,並支付部分醫療費用,如果疫情繼續發展將不排除使用“極端措施”(封城),但又表示控制疫情不能造成太大的破壞。


從這種有些前後矛盾的表態可以看出,西班牙想要採取如封城式的鐵腕措施有多難。


阻力很大,但西班牙還是於北京時間13日早七點,封鎖了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四座規模不大的城鎮。


西班牙總理在13日宣佈

(圖片來自El Mundo / YouTube)▼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截止目前,西班牙已經累計確診超過五千人,死亡一百餘人,疫情最嚴重的就是首都馬德里。有分離傾向的加泰羅尼亞與巴斯克也都是重災區,目前已有多名政界人士感染。有消息稱,連國王都有患病的危險。


四個疫情最嚴重地區:

首都馬德里、東北加泰羅尼亞、北部納瓦拉自治區、南部重要港口馬拉加▼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地方高度自治的西班牙


西班牙官方遲遲不封城與地方分權程度較高,部分地區存在分離主義的政治現狀有關。


地方的高度自治性也符合西班牙的國情,在歷史上,伊比利亞半島的收復失地運動進行了將近一千年的時間,基督教國家才驅逐了伊斯蘭教國家,而以卡斯蒂利亞為主的西班牙雖然藉此成為歐洲權力最為集中的國家,但進一步的民族整合並不容易。


伊斯蘭政權統治了半島幾百年才被基督教政權驅逐

但這是多個基督教王國並肩協作的結果

所以各王國是有較強的獨立意識的(如葡萄牙)▼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由於西班牙的政治中心在陸地中心,而經濟重心卻分佈在周邊多個沿海地區,相互認同是較為困難的,不得不展示強硬麵孔的中央政府也令人厭惡。


巴斯克、加泰羅尼亞、加利西亞都是王權難以馴服的偏遠地區,他們也長期保持著自己的當地文化認同和方言。


加泰羅尼亞的獨立運動還看不到停下的苗頭

(圖片來自Dzlinker / Wikipedia)▼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在現代歷史中,1938年—1973年期間統治西班牙的獨裁者弗朗哥致力於整合西班牙,嚴厲打擊各式地方主義,表面上似乎促進了西班牙的大一統,事實上反而加深了各地方對於這些行為及其背後理念的厭惡,地方主義甚至是分離主義的種子反而被埋得更深。


獨裁統治下多是敢怒不敢言

但又是孕育分離主義的好時機

(佛朗哥和希特勒 圖片來自Heinrich Hoffmann / Wikipedia)▼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弗朗哥死後交權給原本的王室,王室於1978年修改憲法,讓西班牙成為了君主立憲制國家,行政區劃分為自治區、省、市三級,自治區擁有較大的權力,包括行政權和立法權。雖然理論上西班牙是一個單一制的國家,但也呈現出地方高分權的特點。


1978年憲法紀念碑

(圖片來自Luis García/ Wikipedia)▼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而日後的歐債危機進一步加深了封閉的北部巴斯克地區與經濟水平較高的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分離傾向,以至於後者一度通過了內部舉行的獨立公投,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採取強硬手段逮捕一批分離主義者。


為了脫西投出自己的一票

(圖片來自Natursports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日常舉旗上街的加泰羅尼亞人

(圖片來自Concealed Resonances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有了這些錯綜複雜的歷史問題,西班牙中央政府面對地方問題時只能如履薄冰,常常採取剋制的態度與手段。特別是在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包括前段時間才鬧過獨立的加泰羅尼亞地區問題上。


代表政府出現在一線的警察

也要保持冷靜剋制的心態,避免矛盾激化

(圖片來自astonphoto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而從現實表現中看,這次疫情在西班牙已經爆發了數週,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特別是衛生部門的合作既不融洽也不高效,反而從部分新聞中能聞到互相掣肘的味道。


疫情終究發展到了這一步

疫情發展到今天這一步,把問題全推給政府顯然並不合理。


西班牙首相在12日的演說中呼籲西班牙人的“團結,責任和社會紀律”,以“用最低的生命成本克服流行病”,並希望民眾在家中自我隔離。


兒童遊樂場所也被關閉

減少民眾的僥倖心理,還是要從關閉聚集場所開始

(帕倫西亞,圖片來自Pachacutec / shutterstock)▼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這樣的呼籲並不是沒有意義的,西班牙人在疫情初期嚴重低估了疫情的危害性,甚至普遍認為新冠肺炎只是流感,所以並不認為需要做出除了勤洗手之外的改變。


在輕視病毒的情況下,西班牙民眾聚集性場合較多的特點也為病毒傳播埋下了禍根,除了學校、醫院、餐廳、商場這類常見的人員密集場所,也有一些是西班牙的特色。


全世界人民都一樣愛逛街

(圖片來自F. J. CARNEROS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西方人鍾愛的路邊飲品

永遠不缺顧客(疫情期間除外)

(圖片來自F. J. CARNEROS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西班牙人口的九成是天主教徒,面對如此巨大的教徒基數,即使在如今世俗化的年代,依舊會有大量人口參加宗教活動。另外,看足球也是西班牙人重要的娛樂方式,人員密集的球場可能會製造大量密切接觸者。


畢竟是擁有眾多國際強隊和大牌球星的西班牙足球

(圖片來自Fabio Diena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為表達訴求而組織的遊行集會也增加了病毒傳播的機會,特別是近期西班牙的遊行與集會還真不少。其中一場右翼政黨呼聲黨(Vox)的大集會直接導致了該黨至少兩名高層確診。


政黨領袖感染,其他集會人員感染幾率也很高了

(圖片來自:Santiago Abascal/twitter)▼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不過不斷攀升的確診數字與停課、部分地區建議在家辦公的現狀,讓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主流媒關於疫情的報道下面也出現了民眾對於政府管控不利的批評。在首相發出呼籲的同一天,馬德里市民已經減少外出,整個城市幾乎處在自我隔離的狀態。這份呼籲的唯一問題是來的太晚了。


官方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了

搶購物資是第一位,但還是不愛戴口罩

(2020.03.12,格拉納達)

(圖片來自MAOIKO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從目前情況看,有當地醫學專家認為疫情可能還要持續兩個月,最壞的情況則需要四五個月才能結束疫情,這也是因為按照各種榜單的排名來說,西班牙的醫療水平都要弱於意大利,同時該國採取的措施力度較小,時間也較晚,疫情明顯還在爆發期。


因地區自治程度較高,各地醫療水平也不同

政府也很難統一控制

(圖中是撤離武漢的西班牙僑民統一隔離的醫院)

(圖片來自BlackFarm / shutterstock.com)▼

西班牙,歐洲第二,情況不妙  | 地球知識局


不過,也不全是壞消息,西班牙不被看好的醫療水平取得了目前歐洲最高的治癒率,死亡率也沒有意大利那麼恐怖。(這裡面當然有運氣的成分)而因為不使用鐵腕手段抗擊疫情,西班牙所遭受的經濟損失也相對較小,只是萬一把戰線拉長,後果就得不償失了。


疫情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悲劇與災難,也是一面鏡子,每個國家都在其中暴露了自己的短板和國民的態度。


疫情終會過去,如果僅僅留下數據、和因各自立場互相抹黑導致被加固的優越感與狹隘,那麼人類未免過於健忘和渺小了。希望世界能趕快好起來,中國還等著與全世界做生意呢。


http://cs.mfa.gov.cn/zggmcg/ljmdd/oz_652287/xby_654955/gqjj_654963/t94629.shtml

https://www.elmundo.es/espana/2020/03/12/5e694cca21efa01c538b45c0.html

https://www.elcorreo.com/sociedad/salud/ciudad-madrid-declara-20200310204320-ntrc.html#vca=modulos&vso=elcorreo&vmc=lo-mas-leido&vli=sociedad%2Fsalud&ref=

https://www.elcorreo.com/politica/gobierno-transfiere-2800-20200312162651-ntrc.html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Pachacutec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