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導語:

六年前,我跟老公剛剛結婚,婚前就達成了“丁克”的共識。可蜜月期還未過,駭人之事就隨之上演:身邊的所有人,包括我自己的媽媽,都加入了“催生”的戰隊。理由無非就是“

小孩兒多可愛啊;有了孩子,一個家庭才算完整;不生孩子,老了怎麼辦呢?”更有甚者直言:“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無奈,起初的“鐵丁”變成了“白丁”,婚後2年,女兒的出生,宣告“丁克”的想法結束。

中國傳統思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早已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而“丁克”這一“反常規”的操作,必將引來身邊人(尤其是婆家)理直氣壯的“好言相勸”。甚至堅持丁克的當事人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反覆。

案例:

被網友成為“國臉”的康輝,與妻子劉雅潔就是丁克一族。兩人2000年於北京登記結婚,在結婚之初,兩人就無需溝通的一致決定:不要孩子,組建丁克家庭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兩人結婚20年來,雖然沒有要孩子,但兩人卻恩愛無比,一直相濡以沫。下班後,兩人會像熱戀中的情侶一樣手牽手去散步,真是羨煞旁人。

對於夫妻倆堅持丁克的行為,家裡人一直是不太同意的。當康輝的父親去世後,母親依舊在催促兩人儘快要個孩子,以完成父親想抱孫子的心願。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但堅持丁克的夫妻倆,心意已決,直到康輝母親去世,夫妻倆依舊沒能生個孩子。硬生生的剝奪了父母做爺爺、奶奶的機會,剝奪了老人愛熱鬧、兒孫滿堂享天倫之樂的機會。

後來,康輝在節目中談及丁克,也難掩後悔,在其自傳《平均分》愧對母親一章節中寫道:“十幾年了,媽媽已越來越少提及想抱孫子、孫女的事情,彷彿心有不甘,可又無力迴天,就這樣接受著我丁克的事實,可如果能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遂她的心願”。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言語之間,面對自己的丁克行為,後悔之心顯而易見。一句“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讓父母早早的抱上孫子”就能說明一切。但奈何夫妻倆的最佳生育年齡已過,即便現代生育技術發達,通過試管或是其他輔助手段,或許依舊能夠生下孩子。但康輝夫妻至今,依舊選擇了丁克,想必父母已逝,即便生下孩子,他們也無法看見。

分析:他們為什麼會選擇丁克?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中,多子多福的思想根深蒂固,婚姻的主要目的即傳宗接代。但隨著社會的變遷,國人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丁克。其中有的人是被動丁克,而有的人是主動丁克,大部分人丁克的原因有:

01、被動丁克

這類人多少會有些遺憾,他們原本不想丁克,但因為家庭或夫妻倆自身的原因,最終選擇不要孩子,被動成為丁克一族。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比如周潤發夫婦、張衛健張茜夫婦等,早年間都曾有過孩子,但臨床時卻出現了意外,導致孩子沒能生下來。尤其是張茜,先後兩次懷孕,都沒能生下孩子,出於對老婆的疼愛與保護,紛紛選擇不要孩子,選擇丁克一族。

02、沒有能力撫養孩子

從懷上孩子那一刻,花錢就開始了,各種產檢費、營養費、胎教費等,尤其是孩子出生以後,吃、穿、住、用、教育等所需的花費更加龐大。當孩子上學後,父母更是要擔心教育問題、學習問題、安全問題等,這些成本都是金錢難以衡量的。因而,很多大城市的夫妻,更願意將錢花在買車、買房、娛樂、享受上,而不是生孩子。

有記者採訪了7位丁克家庭,其中有4個人選擇丁克的原因是“自己沒能力負擔孩子”。而另外放棄當爸爸的男性,平均年薪3.5萬,其中,最高的年薪7萬。他們選擇丁克的理由就是:“如果生孩子,就要讓孩子過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不然就不生。”

03、崇尚自由

想好好享受自由的二人世界,而不想孩子牽絆、打擾而選擇丁克的夫妻比比皆是。有丁克夫妻直言:“我跟老公的浪漫還沒過夠,很享受沒有孩子的二人世界,各有各的空間;如果有了孩子,就不能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總而言之,孩子就是個負擔”。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就連大明星葛優夫婦,在結婚前兩人就商量好不要孩子,沒有孩子,夫妻倆就可以自由自在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好過二人世界。即便沒有孩子,葛優夫婦也很幸福,一輩子恩愛無比。

04、不想讓孩子受苦

如今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個週末都帶著小小年紀的孩子,揹著書包去上各種補習班,真的很辛苦!而一部分選擇丁克的夫妻,就是不忍心讓孩子吃苦。

比如前陣子上因為“年紀大了,太晚了要回家睡覺”的任性青年朴樹,就曾在節目中公開表示,自己選擇丁克的原因就是害怕!朴樹認為人生太苦,不忍心生了孩子,讓他來世界上受苦:“吃垃圾食品、看垃圾影視劇;同時自己也沒有把握能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面對朴樹給出的丁克理由,很多網友表示:“太扎心了”;也有網友表示“太過真實,生養孩子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相信跟朴樹想法一樣的丁克家庭不在少數。

據《中國年輕人生育意願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出生人口為1723玩,比2016年減少了60萬左右,可以推測,80,90後的生育意願已經明顯下降。

堅持丁克的夫妻,為什麼後悔了

不少醫生髮現,如今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年輕時立志丁克,到了中年隨著夫妻感情變化而“反悔”的人。

01、難以承受的壓力

丁克夫妻首先要承受來自雙方家庭的壓力,一旦得知要“丁克“,必然會引起親朋好友的軒然大波,有人好言相勸,有人甚至惡語相向...一些自願丁克的夫妻,不得不屈服於此壓力而選擇生子。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其次是輿論的壓力,“丁克”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都是一項“反常規”的操作,一旦宣佈丁克,就會被人議論為“沒有生育能力”、“個人享樂主義者”、“行為怪異者”等。很多人認為,孩子,是維繫夫妻關係的紐帶。

小姨跟小姨夫屬於事業型夫妻,兩人都都是大公司的高層領導,為了不影響事業,兩人結婚後就協議不生孩子。但小姨夫在一次酒後出軌公司秘書,雖然小姨夫後悔不已,但精明的小秘書堅持生下了孩子,最終小姨跟小姨夫離婚了,小秘書當上了“女主人”。而小姨夫離婚時流著眼淚說道:“我跟她沒有感情,也深知她沒有一點比得上你,但孩子可以擊垮一切”。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生個孩子”,堅持丁克20年的康輝,後悔了

02、養老問題

受“養兒防老”思想的影響,很多丁克夫妻到一定年齡後或是一次生病住院後,感受到孤獨、寂寞或是無人照顧時,原本的丁克思想就容易“反悔”。

結論:丁克,是一種生活方式

不得不說,選擇丁克,已經成為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生與不生,都是每個人的選擇,與他人無關,只需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生而為人,對社會的貢獻不限於繁衍生息,最重要的是幸福快樂就好!你覺得呢?

END

今日話題:

你怎樣看待丁克一族呢?

大家好!我是一名3歲女孩的媽媽,堅持每天更新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讀懂孩子,並同孩子一道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