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導讀:幾天前,海底撈通過多個宣傳平臺,推廣了一種半成品"方便菜餚",於是,一批"海底撈賣飯了!"的報道湧現,其實這不是什麼大事。

這個舉措,上升不到許多人猜測的"戰略"層面,更談不上"自救"——2019 年的半年報中,調味品及食材銷售收入 1.75 億元,只佔其總收入的 1.5%,就算這塊營收翻倍,也是杯水車薪。

此刻,外界的問題是一致的:疫情重擊下,海底撈過得怎麼樣?大家都在期待一個答案。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沒有公開發聲,沒有高管露臉,張勇唯一一次出現,是在官方賬號的"開飯了"節目中,以張大哥的身份,教大家煮了一碗麵。6 分鐘,沒談疫情,沒談公司,只是煮麵。

老闆都有一愁就是薪酬。有一個權威調查,隨機調查了3000多家中國不同行業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包括在華的世界500強企業),結果顯示這些企業都在做績效管理和考核,但他們對績效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如下: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看了這個結果頓時就讓人心情不好了:達到"滿意"和"很滿意"的只有17.6%,然而"很不滿意"和"不滿意"的總和(也就是績效工作失敗的)則高達71.7%!

基於以上種種,想讓員工拼命幹,為自己而幹?必須懂最具激勵的薪酬模式——KSF全優績效

KSF: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倍受中小企業推崇。適用於管理層,一線崗位。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KSF薪酬模式如何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相對於KPI模式,更加重視企業與員工共贏的KSF模式的價值在哪裡?

1、安全感

KPI:只要達不到指標(通常是很高的指標),不管是什麼原因,就扣錢。

KSF:指標以過去一年的平均值為基點,達到了基點,就不扣錢,不獎錢(做到平均值不難吧?)

2、激勵性

KPI: 只要達到指標(高),員工就可以拿到應得的,注意,是應得的,沒有獎勵。超出再多,也不會超過預算。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KSF:只要到達了基點(合理),就可以達到應得的,超出了平均值,就獎錢。員工超得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越好的結果,企業從他創造的結果分一些獎勵給他,不吃虧吧?

3、驅動

KPI:壓力驅動,做不到就扣錢,這是公司逼著我去做,能做就做,做不了就走。

KSF:做好了就獎錢,做的越多獎得越多,上不封頂,有這種好事,我為什麼不努力?(這種激勵機制下,不努力的員工還能要嗎?

KSF設計模板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KSF設計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數據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等。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那些數據是有問題,哪些數據需要提高?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這種薪酬模式有這樣幾種特點:

1、大彈性、寬幅: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4、激勵短期化: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疫情之下,海底撈張勇安靜應對,中小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