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逆襲全球大漲!美股熔斷“後遺症”獨家解讀


昨晚,美股經歷了歷史上第二次熔斷後延續大跌,全球股市哀嚎一片。由於昨夜國內的美股券商不堪重負,美股交易幾乎癱瘓,坊間戲稱:“連中美海底電纜都要“熔斷”了!”10日下午,美國10年期國債期貨觸及跌幅下限,觸發熔斷。焦頭爛額的特朗普表示,將推出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動美國經濟。

金融圈從不缺乏段子手,極端行情下“你梭哈了原油,他重倉了股市,我抄底了幣圈,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的段子一度在朋友圈刷屏。有趣的是,A股早盤探底回升後,領銜亞太股市反攻,滬指收漲1.82%,創業板收漲2.66%,美期指大舉上揚,“罪魁禍首”原油也如期修復,“美好的未來”到來的有些突然。

但對於當下寬幅震盪的資本市場,我們應抱有敬畏之心,時刻保持風險意識。那麼美股究竟為何熔斷?本次能否像上次熔斷後被神奇化解?A股真的開始與美股“脫鉤”了嗎?就此,《證券市場紅週刊》第一時間採訪了遠在美國的紐約天驕基金總裁郭亞夫,請投資者一聽真正風口上的專業聲音。

2008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天”,原油引發“連環崩”

美股的熔斷意味著什麼?《紐約時報》稱,這是美股市場2008年12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天”。對此,特朗普昨夜連發數推,直接解讀美股熔斷原因,他直接認為美股熔斷和原油崩盤無關,都是各種“假消息”害的。儘管大多數人並不買賬,但也實屬無奈之舉。隨後,有CNBC 報道稱,白宮正在邀請華爾街高管討論對策,並且特朗普總統將與助手們開會,以權衡可能的經濟刺激方案,抑制疫情衝擊。

A股逆襲全球大漲!美股熔斷“後遺症”獨家解讀

紐約天驕基金總裁郭亞夫在接受《證券市場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毫無疑問,美股暴跌主要原因是疫情全球擴散,經濟下行風險大增,而導火索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俄羅斯與OPEC雙方從協商限產到降價增產的180度轉變,給石油市場投下重磅炸彈。對於低迷的油價,市場擔心開採成本高的美國頁岩油公司將不堪重負,從而引發債務違約,甚至破產,將直接拖累提供貸款的相關銀行。因此,能源類股大跳水,能源板塊暴跌20%,銀行類股也跟著遭殃,跌幅超過10%,好像這些都不是“假消息”。摩根士丹利週一也做出了一項評估:如果油價保持在較低水平,則美國一季度GDP將下降0.15至0.35個百分點。要知道美國去年GDP增速已經較2018年的2.9%回落至2.3%。

以史為鑑:暴風雨後美股可否複製逆襲神話?

美股上次熔斷,發生在1997年10月27日,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道指單日暴跌7.18%後,市場再度恢復漲勢。上次危機能夠平安度過,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功不可沒。

圖1:1997年10月27日道指熔斷,隨後迅速修復,繼續走強

A股逆襲全球大漲!美股熔斷“後遺症”獨家解讀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先後受拉美與亞洲兩場危機夾擊,但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將自己的“魔力”發揮到了極致,操刀了兩輪“神操作”:

一、格林斯潘從1992年2月開始加息至1994年底,在此拉美危機自醞釀至爆發階段,美國核心通脹被熨平(從3.7%將至2.8%),泡沫遭到抑制,美股平穩上升。

二、1995年7月,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節奏較慢(每次降25個基點),熱錢發現東南亞這塊信貸擴張“窪地”,亞洲資產泡沫開始發育;1997年3月,格林斯潘意外加息25個基點,熱錢開始迴流美元,亞洲危機逐步發酵,金融海嘯又一次度湧向大洋彼岸,但是格林斯潘“紋絲不動”,直到1998年9月才小幅降息25個基點至5.25%。道指自1997年10月27日熔斷後至1998年9月,享受了一段慢牛市。

圖2:曾經的“上帝之手”

A股逆襲全球大漲!美股熔斷“後遺症”獨家解讀

時過境遷,危機再臨時,相比格林斯潘的毫無懼色,鮑威爾3月3日的被迫降息至1.25%,顯得臨危而亂。美聯儲的統治力不復當年,市場本次選擇用腳投票,經歷連續大跌的道指昨日熔斷。對此,郭亞夫感嘆道,“能出任美聯儲主席絕非等閒之輩,只是鮑威爾先生有些生不逢時,手裡的彈藥越來越少了。” 關於鮑威爾的困境,我們上週在《全球股市暴跌帶崩A股!這輪危機不太一樣!》一文中有詳細闡述。平心而論,鮑威爾太難了,他遠沒有當時格林斯潘施展魔術的基礎條件。

那麼鮑威爾能否挽回“信任危機”,美股又能否走出這次危機呢?郭亞夫認為,市場對疫情的擔憂是客觀存在的,美國是否會進入大衰退,取決於疫情發展。中短期來看,美股後市不容輕易樂觀,隨著疫情變化的寬幅震盪,仍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可能下探2018年年底的低點(道指21700附近)。《紅週刊》記者發現,10日美股期指反彈的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繼續下探,表明市場避險情緒並未實質性轉向。

美股長牛短熊未變,大跌後估值迴歸合理

美股的宏觀面尚未惡化,2月新增非農就業初值達22.8萬人,私人非農企業生產和非管理人員平均時薪跳升0.3%,雙雙好於預期;1月核心通脹率1.63%,穩中有升。在歷經中美貿易對壘和疫情初期的衝擊下,在很大程度這是鮑威爾苦心努力的結果。當談及美股長線問題時,郭亞夫認為美股長牛短熊的百年格局並未改變。從宏觀基礎看,截止到今天,美國的經濟數據還是相對非常亮麗的。

美股近期劇烈調整後,標普500的市盈率已迅速將至2015至2016年的估值中樞,而滬深300的市盈率則在坎坷中攀升至2015至2016年的估值中樞。那麼美股的整體估值處於水平呢?請看下圖。

圖3:截止目前,標普500與滬深300市盈率長期統計

A股逆襲全球大漲!美股熔斷“後遺症”獨家解讀

關於美股泡沫,市場爭論已久。外媒對此的評論更為直接,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美國股市暴跌並不真正關乎新冠疫情,主要源於此前自身過高的估值。業內機構的看法更為客觀,方正證券認為美股的大幅波動,除了疫情因素外,更主要的是自身十多年來的牛市行情,獲利極為豐厚,之前的估值也出現了泡沫。但現在美家庭資產主要集中在股市,股市若大跌,美政府壓力非常大,美政府會千方百計來穩定美股。郭亞夫表示,在當今全球央行紛紛採取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大環境下,在遍地都是低利息、零利息甚至負利息的市場中,作為全球資產配置重要類別的股票資產,依舊頗具吸引力。經過這次大跌,(美股整體)估值更加合理,我堅信美股一定會走出困境,只是時間長短問題,並不會給全球帶來長期風險。

A股有望走出獨立行情!兩類企業值得關注!

近期A股格外強勢,受美股的影響也在逐漸減小。那麼A股是否已具備與美股“脫鉤”的實力,能走出獨立行情呢?哪些品種更值得關注?

從經濟層面考量,國泰君安認為居民消費作為美國經濟的基本盤,是其復甦與持續增長的關鍵,疫情在當下及後續影響較為嚴重。反觀中國,消費挫傷有限且可控,疫情的影響更可能是打亂節奏而難改趨勢,這為後續經濟修復提供了基礎。

A股逆襲全球大漲!美股熔斷“後遺症”獨家解讀

從政策角度考量,中國的政策空間更為充裕。利率方面,市場最鴿派的預期,是美聯儲3月19日降息幅度為80個基點左右,到7月份利率降至零,發達經濟體會繼續追隨降息。至於我國何時繼續大幅寬鬆,業內爭執更大,正方觀點認為,繼續大幅寬鬆是“戰疫”之必須,毋庸置疑。反方觀點則認為,為了穩定資產價格,且油價對我國經濟影響小於美國,再加上人民日報3月9日刊登文章《把好貨幣閘門,精準滴灌經濟》, 預計央行會保持定向(LPR)寬鬆,相機行事,不會輕易“漫貫”。在疫情防控方面,目前中國做得比美國好。

就此,郭亞夫認為,央行的做法會相對更審慎。A股與美股的相關度並不很高,從一開始就在走自己的獨立行情。A股能反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期望走出自己特有的長牛行情。但無論A股美股,對疫情的反應不同,根本事實是疫情還在擴散,沒有對症之藥;原油價格戰才剛剛開始,市場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在此背景下,具備如下特點的企業,有望率先走出經營困境:首先從經營範圍看,是生產生活必需品的行業龍頭企業,但必須達到能為企業提高回報,盲目根據急需擴產,需要審視其回報情況;另外,財務狀況必須良好,特別是現金流要良好。

最後,郭亞夫提醒A股投資者,本輪風波,印象深刻,美股動盪之大,影響的範圍之廣,都是歷史上少見的。在博大精深的市場中,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風險管控是股市投資的最核心的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