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因疫情的影響,這個寒假過得特別漫長。徐崢與跳字節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讓《囧媽》這部電影以免費的形式給大家看,也可以說是為國家做出不一樣的貢獻。因為大家不用付費或者到電影院去看,而是打開手機就能看,就能有效減少人們的走動,避免了被感染疾病的風險。

《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一、利用權威過度控制子女,只會讓子女崩潰

影片的開始,徐伊萬跟妻子協議離婚。在他動身前往美國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護照沒帶,只能回到媽媽家裡拿,後來他陰差陽錯地跟媽媽一同坐上去莫斯科的綠皮火車。到莫斯科需要六天六夜的時間,徐伊萬和媽媽的矛盾在也這趟列車上不斷上演著。

媽媽的控制慾極強,凡事不管兒子是否願意,只要她認為是對的就會強加給兒子。就像她給兒子吃紅燒肉,說是補充營養,但剩下的最後一塊卻不讓他吃了。當徐伊萬據理力爭時,她卻說:“所以我現在要控制你。”雖然她說的只是一塊紅燒肉,卻透露出她處處想要控制自己的兒子。後面發生的事情正是如此:

  • 她不停地往兒子嘴裡塞水果,哪怕他是在打電話;
  • 為了讓兒子在申時排尿,她要兒子多喝水,不管是果汁、薏米水還是飲料,總之就是要喝;
  • 為了抱孫子,她還不停地去問兒子的私密生活;
  • 私自打電話給兒媳張璐,指導他們的生活。

……

《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媽媽過度地干涉兒子的私人生活,早已把兒子逼到崩潰的邊緣。徐伊萬崩潰地問她:“您為什麼要這麼對我呀?”她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因為我是你媽呀!”

在媽媽眼裡,徐伊萬是自己的兒子,而她感覺自己是對的,所以徐伊萬就得聽自己的。她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沒有考慮過對方的感受。她沒有想過對方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也有獨立的思想,同樣需要獨立自助的生活。

《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二、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傾聽子女的想法,容易釀成悲劇

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記錄了他的一個病人蘇珊的故事:

蘇珊從18歲開始就多次自殺未遂,她的父母因此經常將她送到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當她的心理醫生,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將她治癒送她出院的時候,她的媽媽並沒有顯出很高興的樣子,反而是一直在那裡哭哭啼啼,這讓作者感到很納悶。

當聽到她哭泣著說“可憐的蘇珊,她一輩子都在受苦”的時候,作者瞬間就明白,這個媽媽並不是為女兒而哭泣,而是在為自己哭泣。她無法區分自己和女兒的不同,她以為自己感覺到的一切,女兒都能夠感覺到。於是女兒就成了她表達自己情感的工具。

不管女兒說什麼,她從不認真去聽,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有次女兒說自己在校車上被男同學欺負,而媽媽卻說這個校車司機非常棒,還叫女兒到聖誕節的時候送她禮物。當然,她並不是故意要這樣做,只是在她的意識深處,根本不覺得女兒和她有什麼區別。

《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因此,作者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個女孩原本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其實是她的媽媽。是她媽媽一直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自己女兒身上,女兒接受不了這種被人無視、處處存在壓迫,毫無人身自由的生活。久而久之她的精神走向崩潰,最終想到要通過自殺來逃避現實。

就像徐伊萬那樣,他媽媽處處管教自己,根本就不尊重他。於是兩人不斷地爭吵,吵完後徐伊萬隻能另外找個地方安安靜靜地睡。當然,他還將自己不喜歡吃的,而媽媽會逼他吃的番茄一個一個扔出窗外。徐伊萬的爸爸也正是因為受不了這種生活,因而精神失常,最後過度飲酒身亡。

《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三、過度地批評指責,是在剝奪子女的生命

2019年4月17日晚上10點,在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個17歲的少年當著媽媽的面跳橋自殺了。據說這個孩子是因為跟同學發生衝突,在接他回來的路上他媽媽不斷地對他批評和指責。也許兩人在車上吵的太激動,媽媽直接把車停在盧浦大橋上開罵。

從視頻中還能看到這個孩子是一邊捂著臉一邊跑出來,哭得非常的傷心,想必是被媽媽狠狠地扇了耳光。雖然媽媽在他身後窮追不捨,但也沒能把他拉住,致使他從橋上跳下身亡。媽媽只能跪在橋上嚎啕大哭,不斷用手錘擊著橋面。

《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這個孩子自殺看起來的確是太過沖動,但衝動的背後卻是他受盡了媽媽強烈的批評和指責。應該說這個自殺的念頭在早已他心中生成,他早已厭倦了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

爸爸媽媽經常把他們的想法強加在兒子身上,他們希望兒子能夠像他們所想的那樣去做。他們並沒有真正去尊重自己的兒子,當兒子慢慢變成了他們的思想傀儡的時候,這個孩子也慢慢被逼上絕路。而這場悲劇的起因,看上去是因為被媽媽狠狠地批評,但這只不過是他自殺的導火線。

《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四、愛是相互促進,相互成長,而不是一味地剝奪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給愛做了如下定義:

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徐伊萬媽媽想讓兒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蘇珊的媽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盧浦大橋上媽媽過度批評指責自己的兒子,這些教育方法都有很大的缺陷。他們只知道兒女的成長需要愛,卻忽略了他們也需要聆聽、瞭解、獨立自主和成就。

《囧媽》徐媽:我現在要控制你|愛不是一味地剝奪,而是相互成長

所以這些父母對兒女的愛其實不是完整的愛,不完整的愛是一種傷害。他們不會讓兒女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兒女們會失去了原有的個性,完完全全變成了父母的傀儡。就如同一個木偶人,它沒有思想,更不會運動,所有的行為都受到他人的支配。

因此,為了讓兒女能夠健康成長,適應時代的變遷,做父母的就應當適當放手,多聆聽、多瞭解兒女的需求。不要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子女身上,讓他們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在培養子女的同時父母也要跟著學習和進步,多學習和掌握現代社會培養兒女的新方式。只有大家共同成長了,才能使這個家庭變得更和睦,兒女才能變得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