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關於家庭教育,白巖松曾提出過很多自己的見解。


他說,他常常思考,經過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教育之後,我們要交給社會的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在幼時能否快樂地學習?我們習慣了告訴孩子標準答案, 但這樣孩子的好奇心就沒了,這樣的他們長大後如何成為一個創新型人才?

很多人可能看過電影《董存瑞》,電影中,董存瑞最後一句喊的是“為了新中國,前進”,這是一個想象中的真實和正確。


據說有一位學者經過詳細的調查採訪,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董存瑞在最後喊的是“快趴下”。這讓人感受到一個更真實的董存瑞,因為他最後一瞬間還在照顧戰友和兄弟。相比而言,哪個是英雄呢?


因此,白巖松認為,我們不要再以那些所謂正確的答案限制孩子,讓他們從此進入一個封閉的箱體。


孩子們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們要激活他們的好奇。你尋找第二個甚至第三個答案的過程才更有趣味,更有創造力。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正如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的那樣: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它就存在我們的DNA裡,看看下面孩子先天好奇心的表現,作為父母的你,有發現嗎?


0-1歲,好奇的眼睛會到處看;


1-2歲,咿呀學語,等待大人反饋,用嘴巴舔咬接觸到的東西;


2-3歲,愛說“不”,違抗家長指令,看看大人有啥反應;


3-4歲,用手觸摸、按壓探索各種東西(比如玩具,甚至是寵物);


4-5歲,常提問題,愛問“為什麼”;


6歲以上,趨向於探索高科技的東西。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孩子天生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總想知道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還總會問些諸如煤為什麼是黑的、雪為什麼是白的之類令家長啼笑皆非的問題。


他們甚至還會出於好奇,把爸媽給他們剛買來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


所有這些,不要簡單地認為是孩子越來越淘氣了,這正是幼兒好奇心的表現。


研究發現,好奇心和工作愉悅、社交技巧,甚至快樂的性情有很大關係。在學習中,好奇心越多,學生越有可能成功。


舉例來說,密歇根大學幼兒科學副教授普拉希沙曾發佈一項研究,對2600名孩子進行調查後,他發現:在幼兒園中,好奇心越強,數學和讀寫能力就越強。而在水平相近的孩子中,好奇心越強,“努力控制”和集中精神的能力,以及注意力也越強。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賦,我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居里夫人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


因此,家長萬不可在言語上、行動上不自覺地壓抑甚至扼殺幼兒的好奇心,相反的是,我們需要提前掌握一些訓練寶寶好奇心的方法,以此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潛能。


一、別把孩子當“孩子”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爸爸媽媽們首先得讓孩子覺得提問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面對孩子的提問,用熱情積極的態度來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把孩子當成好朋友,認真和他們聊天,重視孩子因為好奇心產生的每一個提問。


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在認真回答孩子問題的基礎上,爸爸媽媽們不妨多加一句表揚,比如“寶寶你真厲害,媽媽都沒想到這個問題!”“這是個好問題呀!”等等,這樣孩子會覺得提問題是件好事,能引導他們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二、放手讓孩子去做事


在孩子做事的過程中,有意識設置障礙,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例如,請孩子為大家分發水果時,先用布將水果蓋起來,讓孩子用手摸摸是什麼水果,鼓勵孩子通過觸覺判斷出水果,引導孩子動腦思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家長還可以利用假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引導孩子關注大自然中新鮮事物,培養孩子的求知慾望。


三、改變我們的慣性思維


有時候,我們的慣性思維不僅禁錮了我們自己,還限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大部分爸爸媽媽在給小朋友講睡前故事的時候,都會傾向於把一個故事從頭到尾講完,其實,不告訴孩子結局,讓小朋友發揮想象力,說說他們自己心中的結局,對刺激孩子的好奇心更好。


總之,孩子的好奇心是能夠創造一個世界的寶藏,家長面對孩子的好奇心,要給予理解和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看到孩子好奇心所帶來的價值。


今天,美媽為大家推薦的《小象的鼻子為什麼這麼長》便是一本引導孩子用好奇心改變世界的主題繪本。


好奇心能讓孩子對世界永遠充滿一種強烈的探索慾望,而這種探索慾望,會推動他們去打破心中的恐懼,從而獲得新的體驗和能力,一個永遠保持著好奇心的孩子,他的世界必然是無與倫比的美好。


《小象的鼻子為什麼這麼長》:好奇心改變世界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據說(只是據說),很久以前,象的鼻子還沒有現在這麼長,為什麼會變得像現在這樣長呢?這一切都要從一隻小象說起……


故事中的小象是一個“好奇寶寶”,因為太有好奇心,它經常會問朋友們各種尷尬的問題。


然而好奇心也是改變世界的力量,儘管他的鼻子不幸被兇惡的鱷魚咬住,卻意外變成了現在超有用的長鼻子!


本書採用獨特的剪影鏤空設計,打開扉頁,猶如進入一幅動人的森林畫卷,大幅拉頁將故事推動到高潮。


本書攬獲包括“金風車插畫獎”優秀獎在內的多項國際插畫設計大獎,光影變換、童趣插畫給孩子帶來另一重讀書的樂趣和藝術享受,也讓孩子學會正視自己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


好奇心讓我們保持對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熱情,擁有一顆好奇心的我們,或許有天也會像故事中的小象一樣改變自己,從而改變世界。


內容簡介: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很久以前,象的鼻子還沒有現在這麼長,但後來一切都變了,就因為一隻小象,它可是個“好奇寶寶”,他每天有無數的問題問他的好朋友們。


他問鼴鼠:“你在地底下怎麼呼吸呢?”


他問駱駝:“揹著兩個大包,你這樣健康嗎?”


他問螃蟹:“你為什麼要橫著走,怎麼不直直地朝前走?”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小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性格讓它的朋友們都有些尷尬。


終於,它的好奇心將它引向了叢林中的一隻龐然大物……鱷魚!


小象問他:“什麼是你最喜歡的食物?”


鱷魚回答:“你真想知道?再靠近一點。”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小象懷著好奇心慢慢靠近,就在這時,鱷魚一口咬住了他的鼻子。


“救命啊!”小象大叫起來。


所有朋友們都來幫忙,大家使勁拉啊,拉啊……


小象終於掙脫了鱷魚的大嘴,但他的短鼻子也被拉成了大長鼻子!


白巖松:別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三個方法培養孩子好奇心


小象想盡辦法想把長鼻子縮回去,然而,毫無效果。


但很快,小象發現,長鼻子也沒那麼差勁嘛,長鼻子超有用!


現在,所有大象都在排隊找鱷魚幫自己拉出個長鼻子!


著者:【荷】羅伊斯·裡帕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