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創業者的自白:用產品思維做在線教育

前言

19年6月畢業後,沒有直接工作。去幹了在線教育的創業,如今想要去公司,跟隨企業一起成長、跟優秀的人一起做事、學習。寫文回顧這一小小的創業經歷。

一、市場規模、行業研究

1.1 行業細分

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東方古國,中國人自古就對教育極為重視。在線教育細分為早幼教、k12、高等教育、語言培訓、素質教育等等

獨立創業者的自白:用產品思維做在線教育

1.2 宏觀數據分析


  • 在線教育APP月獨立設備總數和用戶時長趨於穩定,2019Q3月獨立設備總數均值3.99億

  • 作業類、單詞類 APP仍最受用戶歡迎,是用戶數最多的兩類在線教育產品

  • 素質教育熱度不減,資本和K12機構紛紛將目光轉向素質教育領域。2019Q3,在線素質教育賽道投資金額佔在線教育總投資金額32.8%,僅次於K12在線教育。同時,多家K12教育機構也表示將進入素質教育領域。

  • 在線大班或是在線教育規模的破局之法。跟誰學的盈利讓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在線大班課或是能破局在線教育規模不經濟的模式,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在線教育佈局也更加青睞在線大班模式


1.3 產業結構分析


  • 在線教育愈發發展成熟,形成 技術支持-內容供應-平臺-分發推廣的穩定結構。隨之技術進步,相關課程製作和工具開發等環節更新迭代加快。

  • 內容供應方以中小機構和獨立個人為主,優質內容的供應,依然是產業鏈的重難點。

  • 連接供需雙方的第三方,需要有流量優勢和品牌知名度,大型互聯網企業佔據先機。


1.4 產業歷史分析

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歷史,梳理下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獨立創業者的自白:用產品思維做在線教育

1.5 行業總結:


  • 由於高額的獲客成本,以及1對1模式規模不經濟的特性,在線K12教育企業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 隨著猿輔導的迅速擴張和跟誰學開始盈利,在線大班課被認為是能打破規模不經濟詛咒的更健康的商業模式

  • 線上名師 + 在線大班 + 線上/線下輔導老師模式,一定程度解決了名師供不應求的問題,同時更容易產生規模經濟, 更低的價格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群體,同時能支付給名師更多的薪酬以吸引名師,名師又進一步帶動了用戶群體的增加,形成一個正反饋循環。


二、明確目標

在線教育這一塊的蛋糕,雖然被各大公司,和不斷湧進來的資本吃下了大部分,但是還是有觸及不到的地方。我從中取點芝麻,還是很香的。

2.1 調研分析

調研工作緊接著就開始了。一方面進入線上教育機構做老師,學習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瞭解大公司業務;另一方面,通過大量問卷收集信息。

結合調研信息和個人條件,最終選擇:數學+線上 + 高中為主,初三為輔 + 走中高端,小而精路線


  • 選擇教數學

  • 自己數學比較強

  • 數學是主科,文理通吃,相比其他科目,用戶群都要大

  • 選擇線上

  • 線上教學成本低,推廣成本低。創業初期,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只要招十幾個學生,就足夠讓我的收入不錯,也有利於資本積累

  • 高中為主,初三為輔

  • 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學中,高升大學最容易出名氣。

  • 選初三數學是因為,把一個孩子送到好的高中,這個孩子基本高中數學依然會跟著我上

  • 走中高端,小而精路線

  • 課時費高,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研上,提升自己的教學、教研能力

  • 掏得起昂貴价格的家長,基本都是各行各業優秀的人,教學費用不會出現拖欠或各種理由的剋扣。並且與這些家長交流,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 學生也大多都在各地名校,學校教育質量有保證,課外輔導起來也能輕鬆起來


2.2 受眾分析

用戶:學生和家長。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也會參與到家庭決策中,受身邊同學或老師的影響,家長和孩子也會開始嘗試在線教育產品。

低年齡段的K12產品,主導權在家長。

但高中階段,只要價錢合適,家長不會過多幹涉,一般由孩子自己主導。對於高考產品,若孩子意向特別強烈,即使超出教育預算,家長也會盡力滿足。

2.3 期望分析

獨立創業者的自白:用產品思維做在線教育

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更有效率的提升成績,是核心訴求。

對於家長,孩子的學習意願、行為和學習結果發生改變,也是他們期望的。

因為學習是一件長久的事,有的孩子底子薄,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分不現實,但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意願發生改變,家長也會很滿意。

2.4 場景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手機在青少年中的普遍率越來越高,隨時隨地地拿出手機學一會,成為常態。

但與休閒娛樂相比,學習是一件需要主動投入一定時間和相對固定的場景的一件事。

場景主要集中在家裡和交通工具。高頻時間段主要是8-10,18-20,20-22,一起是18-22是完整且連續的大段時間,這個時間也符合人在教育學習過程中的最佳記憶時間

2.5 競品分析

獨立創業者的自白:用產品思維做在線教育

2.6 競爭戰略選擇

控制成本,穩步成長,精細作戰

三、推出產品

3.1 資源整合:需要做什麼

第一步:先從一對一帶起,走高精尖路線,保證收入和品牌效應

第二步:擴大規模,線上、線下小班課,積累口碑和形成品牌。最終走向線上大班課

差異化:定位做學生的領路人,提供終身服務。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經驗和建議。即使學生不上我的課了,或者大學畢業了,有問題依然可以與我來探討,對於大學裡的各種事情,我也會為他們出謀劃策。

3.2 功能框架:提供的功能、服務


  • 因材施教。優質線上一對一直播內容,上課講義與課後作業

  • 步步跟蹤。課後跟蹤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

  • 深度粘性。保持與學生和家長的緊密溝通,形成深度聯繫


3.3 增長模式選擇

增長模式:在閒魚、轉轉等二手平臺發帖子,做好搜索詞優化(就是淘寶運營的那一套,這裡就不廢話啦)。同時深耕KOL法則,跟家長建立深度關係

留存手段:教育行業,用戶不上你的課了,原因無非兩點:課不夠好,太貴了。但其實只要不是價格貴的離譜,本質都是課不夠好。所以,提升教學教研能力,是用戶留存的根本

激活手段:只要是曾經上過我課的同學,不論是否正在上我的課,每次期中期末考試後的試卷,我都可以提供免費的試卷分析,並且不搞任何的搭售課程玩法。本著你來我教,你走我不挽留的態度

四、商業

4.1 成本分析

獨立創業者的自白:用產品思維做在線教育

4.2 商業化

獨立創業者的自白:用產品思維做在線教育

五、全文總結

以上是自己梳理過去一年的創業歷程。我做的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小。說白了,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學生做家教。但是作為一名產品經理,骨子裡要有創業的心態。優秀的產品經理,總有一天要成為總監、CEO,要在公司裡夠獨當一面。若你以創業的心態要求自己,就會更加仔細的思考與周圍人想法的差異;會有一種求學的態度,向身邊的人學習;遇到挫折時,心態會更加平穩,內心會更加強大。


本文由作者@1Namaste 在PMCAFF社區發佈,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