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蓋洋三溪探祕

明溪蓋洋三溪探秘

清澈的溫莊溪

明溪蓋洋三溪探秘

城嵐溪的“水墨小品”

明溪蓋洋三溪探秘

柳裡河上游

都說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是蓋洋鎮眾多的溪流卻是自南逶迤向北,注入金溪,為泰寧大金湖出一己之力。較大的溪流有雷西溪、畫橋溪、姜坊溪、溫莊溪、城嵐溪、蓋洋溪等,而其中三條最大的溪流將蓋洋鎮分隔成平行的三部分,分別是左溪蓋洋溪,中溪溫莊溪和右溪城嵐溪。自古以來,人們逐水而居,傍水而生。

“水墨小品”城嵐溪

一眼看見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還真有些忘情:河中央兩棵灰白色枯樹枝杆如花,腳下是淺綠色的草地。它早已枯死,樹根插在泥土裡,日夜凝視著水中的自己婀娜多姿,陽光透過茂密的樹林,落下疏朗的稀疏光線,一群鴛鴦就在這時飛來,從綠蔭模糊的背景劃過,金黃的身影如同閃電,在枯樹四周上下翻飛盤旋,忽地,落在樹上兩隻,漸漸地,紛紛落在水裡,落在樹枝上,“哦爾、哦爾”地互相招呼。同行的觀鳥攝影協會肖會長說這是蓋洋鎮的右溪——城嵐溪,河系發達,切割淺,坡降較緩,沿岸鳥類品種豐富,此處觀鳥點為村民所建,常光顧的既有屬於冬候鳥的鴛鴦、針尾鴨,還有夏天來繁殖的夏候鳥:三寶鳥、藍喉峰虎、黑冠鵑隼、赤腹鷹,這裡還是東方白鸛和中華秋沙鴨的發現地,明溪境內有記錄的4個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鳥類在這裡佔了2個,吸引了許多省內外觀鳥愛好者前來攝影觀鳥。

從河流兩岸一直延伸到整片沙灘上,全都長滿了芒花。當微風吹起時,層層翻動的芒花像波浪一樣,煞是好看。想來在月明的夜晚,銀白色的芒花像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更是別有一番景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城嵐溪到了蓋洋鎮北邊,轉了個大彎,灣裡的平地連片,一直鋪展到月牙形的後門山前,這就是傳統古村落白葉村。村裡留有一條奇特的“功名街”,也叫“進士街”,功名街為乾隆皇帝所封,因為乾隆年間出了3個舉人,6個歲貢。村記此街“九曲七墩十六級臺階,九十塊方石,八百塊橄欖石”,街邊有七組一字排開的“功名碑”。中心點有舉人進士牌坊一座,牌坊兩邊用八百塊橄欖形的青石砌成高約1米的圍牆,從牌坊門走進去,是兩座餘氏祖祠,右為任賢公祠,左為聞遠公祠。兩座公祠保存尚好,氣勢恢弘。

古村相傍溫莊溪

出了白葉村,我們沿著溫莊溪往回走,溫莊溪也稱中溪,是蓋洋三溪中最小的一條溪流,沿線有出名的古村落衢地村、溫莊村等。

行車至衢地村境內,四周森林覆蓋,水色至清至純,秋山全是光中透明的樹葉,光影神奇更迭。下車觀看,溪水清澈如鏡,浪花翻滾,高低起伏的蒼綠山野,遠近深邃的森林紅葉黃葉點綴,組成一幅斑斕和諧的山水畫,古意盎然。

溪裡有許多造型各異的大小石頭,伸手試水,滿指溫潤如脂的膩滑,聽著水聲嘩嘩,世界安靜下來。微風陣陣吹過,樹葉草叢摩擦發出各種輕重不一的聲響,同時帶來青草和花的香味,沁人心脾。河邊一棵造型優美的小樹,樹葉微黃,倒影在水中,水裡的魚好像在彩色的樹上游玩一般,靜美的畫面變成動圖,令人感嘆。

首批省級傳統古村落衢地村傍溪而建,有著千年歷史,現存有青山公祠、雲衢公祠、蟠衢公祠。雲衢公祠是明溪縣規模最大、修繕最好的祠堂,始建於明末清初,佔地面積達800多平方米。

同樣傍溪而建的溫莊村,是歷史文化名村,溫莊村李氏是“閩學四賢”之一李侗的後裔,溫莊村如今存有蟠根堂、紹衣堂、孔惠堂、敬思堂、瑤圃祠、式禮堂等,敬思堂前還樹著李際隆的“進士碑”,清代李鎬、李際隆兄弟雙雙高中進士,成為一段佳話。李鎬著述甚豐,著有《莊子解蒙》《詩柄匯記》《日勖記》《實字說》《四書體注訂補》等書和詩文,如今大多散失,在《武夷山志》、家譜等資料中見有部分詩文。如今許多溫莊人每逢節日親人團聚,留有行酒令的習慣,他們的行酒令很有特色,類似《紅樓夢》裡的“文字令”,對詩、對詞、對對聯。因此,溫莊人大都會寫古詩詞。

有故事的蓋洋溪

《明溪縣誌》(1995年版)記載:“蓋洋溪由雷西溪、畫橋溪、寧化青瑤溪於三溪寨匯成,流經蓋洋、湖上、沙帽頂、樓前……”此三溪古稱“柳裡三溪”,蓋洋溪為“柳裡河”。

蓋洋溪是蓋洋鎮最大的河流,沿河有許多傳說典故,歌頌勤勞勇敢的人民。“增壽井與蓋洋溪的故事”正是其中之一。

“增壽井”位於蓋洋村的下街,它的由來有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暴雨連綿一月有餘,柳裡河暴漲,蓋洋村一片汪洋,人們看見河裡青黑色大龍與青黃色小龍打架,從日出打到日落,青黃小龍戰敗逃走,青黑色大龍也消逝在下街大橋下的荊棘中。洪水退去,村民也回到家中。可是,河水卻越來越少,直至河床乾涸,大家不知何故。有一天,村裡來了一位白鬍須的老人,對村民說:“溪水是青黑龍故意吸乾,想渴死小黃龍,你們看,橋頭下的荊棘中冒著黑煙處,那就是青黑龍藏身的洞。”

村民們一聽,紛紛拿著鋤頭耙子,到橋下荊棘處挖起來,挖了七七四十九天,洞底源源不斷地噴出清澈的泉水。這時,白鬚老者哈哈大笑:“這水好,甜,喝了會增壽”,因此,村民們把它稱為“增壽井”。從此,小小的柳裡河也變得又寬又深,河水清澈見底,再也不暴漲洪水了。傳說故事有些牽強,但蓋洋溪又寬又深卻是事實。

柳裡河、城嵐溪、溫莊溪,以及沿岸的白葉、白嵐、湖上、溫莊、畫橋、衢地、樓前、桂林……這些名字如此優美,令人神往。

清流潺潺的蓋洋三溪,不過是千百條小河中的一條,這裡的居民與大地、河流和諧相處,大自然以這種方式為人們涵養著水分。2019年,明溪縣畫橋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圓滿完成,河水改善、河床改良、河灘恢復、河岸修復,實現河暢、水清、岸綠的水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