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投機家是川銀藏(散戶立志二)

是川銀藏,日本傑出的股票大師、農學家。1897年出生於兵庫縣,14歲就到神戶的貿易商行——“好本商會”當學徒。一九三一年,他拿妻子幫他籌措的七十日圓投入股市,獲得百倍利潤。這是他第一次投資股票,以三十四歲而言,稍為遲了點,可是往後的股票投資卻一帆風順。是川銀藏之名因而響徹股市。

最後的投機家是川銀藏(散戶立志二)

是川銀藏


一、 神預測

1933年初,是川銀藏通過對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紙幣發行量、存款餘額與金的保有量分析,準確預測到了美國將停止金本位制,於是大量做空。1933年4月19日,美國宣佈廢止金本位制。

二、買入水泥公司股票

1972年7月,田中角榮在日本內閣登場,啟動了日本列島改造,其重點是將全國工廠重新配置,由臨海的重化工業升級為內陸的知識型產業,同時興建高速公路與內陸工業區以促進農村工業化。然而,在列島計劃的刺激之下,日本地價、物價開始急劇上漲,令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社會日趨混亂。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日本經濟受此重擊,通脹開始飆升。從1974年到1976年,為了抵制通脹,日本政府大幅縮減公共事業支出,這令某個產業受到相當大的打擊——水泥。隨著水泥需求的迅速萎縮,大量水泥廠不是停工就是縮減生產規模,股價更是一跌不起。

手持6億日元資金的是川從中發現了機會。他研究了產量第一大的日本水泥公司的股價走勢,發現其從1973年1月的823日元高位一直跌至120日元,已經到了谷底區。於是,是川開始逢低買入日本水泥公司的股票。這家公司擁有自己的石灰石礦山,能夠做到原料的自給自足,這是其他水泥公司所比不上的。到1977年5月下旬,是川手上已經積累了30萬股日本水泥公司——儘管當時,就連日本水泥公司的員工也對公司股票持悲觀情緒。至7月份,是川手中的這隻股票已經超過了3000萬股。是年7月份,福田赳夫上臺組閣,開始轉變政策。該黨派追加了逾1萬億日元的預算,準備重啟大型公共事業項目。對水泥的需求一下子噴薄而出,帶動價格上揚,日本水泥公司從6月20日的121日元收盤價連破130、140關口,到8月15日更是放量大漲,衝到178日元。是川一開始買入日本水泥公司,其股價大概是在120至130日元,到股價漲到180日元,他便將三分之一的持股獲利了結。之後,該股回落至160日元,陷入盤整。部分券商分析師開始唱空,但是川認為這波行情還有後勁,因為水泥市場仍然供不應求。8月25日,該股再度反彈,漲至203日元。到9月底股價已達244日元,日本水泥股成為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超級大熱門。到11月份,這隻股票漲破了300日元。而就在股市人氣正旺之際,是川作出了一個決定——拋出。

三、只吃八分飽

是川認為,供需缺口即將彌平,目前的高毛利將回歸正常,公司的獲利將低於市場預期。事實證明是川的判斷是正確的。在創出337日元的最高價後,日本水泥公司股價開始急轉直下,不到半年便跌破了200日元大關,而且還在不斷往下探。而是川通過逐漸拋出操作,在兩年多的時間獲利高達300億日元。是川能夠發現日本水泥公司這個投資機會,是基於他對經濟、政策形勢的準確解讀以及對水泥供需的預判。就連當時日本水泥公司的高層,都沒有掌握到這種趨勢。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積累,僅靠市場上各類雜亂的消息,是川也無法完成這一壯舉。

此次戰役,也印證了是川最為人知的“烏龜三原則”:

1、選擇未來大有前途,卻尚未被世人察覺的潛力股,長期持有;

2、每日盯牢經濟與股市行情的變動,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3、不可太過樂觀,不要以為股市會永遠漲個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資金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