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魔幻意大利,就是一場“先知悲劇”


1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我曾思考很久的東西。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先從一個熱點現象講起。

而我之所以會非常想要分享這個思考,也是因為最近看到了一條新聞。

準確地說,是鋪天蓋地的一片新聞: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徹底爆發了!

截止3月11日,意大利的確診病例已經突破10000例,成為全球除中國以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除此外,意大利的死亡率也非常高,突破了5%,成為全球第一。

我想起前幾天意大利剛剛宣佈初步“封城”的時候,還有一大批民眾不戴口罩上街,拒絕封城,向病毒要自由。

疫情下的魔幻意大利,就是一場“先知悲劇”

而現在,嚴重的疫情逼得意大利不得不宣佈全國封城。

因為終於有人想明白了:

自由這種東西,是對活著的人才有意義。

與此同時,他們也放下了面子,開始尋求中國的幫助。

這距離他們的媒體天天宣傳新冠肺炎是“大號流感”,沒啥了不起,過去了僅僅兩週。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就在2月26日那天,還有一條關於意大利的新聞讓人覺得很諷刺。

他們的一名議員戴著口罩進入議會,結果卻被群嘲。

因為在現場,他是唯一一個戴口罩的人。

憤怒之下,他撂下了一句狠話:如果你們是聰明人,你們也早就戴上口罩了!你們要保護大家,而不是讓我保護你們!

然後怒摔了話筒。

這個新聞夾雜在當時一大堆西方國家抹黑中國的新聞裡,並不那麼起眼。

而且,彼時意大利的確診人數才1000多人。

所以,幾乎所有人都沒把疫情當回事,酒照喝、派對照開,封城?戴口罩?不存在的。

現在回頭去看,那個因戴口罩被群嘲而怒摔話筒的議員,成了唯一清醒的人。

但恰恰也是因為他的清醒,卻導致被圍攻。

你們能想象他當時怎麼想嗎?明明自己已經看到了危險,明明自己已經很著急了,明明自己用盡力氣大聲疾呼了。

一屋子人不僅無動於衷,還把他當成了傻子。

這要是在中世紀,他的“先見之明”面對的可能就不只是嘲笑,而是火燒了。

這一下子就讓我想起了一部經典科幻小說裡,一個最細思極恐的情節。


2

這部原本很冷門的科幻小說,現在我估計你們都已經知道名字了。

《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這部電影火爆全國,成為最大的黑馬。

但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電影其實只演了小說的一部分。

最後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情節,電影沒有拍出來(我估計拍了也很難放出來)。

小說裡,地球上最頂級的一群科學家們預測了4個世紀後太陽將會發生一次“氦閃”,屆時太陽系裡的行星和生物都將在太陽膨脹後劇增的體積中,化為灰燼。

他們提前400年看到了末日的悲劇,於是發出了預警。

一開始,他們的警告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視。

為了拯救人類和文明,地球聯合政府設計了一個龐大的逃亡計劃,他們將通過在地球表面安裝巨大的發動機,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航行2500年後駛入半人馬座(三體人: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結果就在做了四個世紀的準備,地球即將脫離太陽系之時,全球各地都發生了叛亂。

叛軍認為地球是被出賣了,因為四個世紀已經過去了,太陽根本沒有“氦閃”的跡象,地球聯合政府和科學家們編造出“太陽系毀滅”的謠言,就是為了建立獨裁帝國。

反叛軍的支持者越來越多,最終他們攻陷了幾乎所有防線。

在叛軍的威脅下,為了保全地球發動機,聯合政府的5000名官員、科學家以及支持者們投降了。

他們在十多萬叛軍的注視下,被趕入零下一百多度的冰面執行死刑。

5000多人站在冰面上,失去了加熱設備後,在嚴寒中慢慢死去,他們的屍體密密麻麻地矗立在冰面上,就像一座座墓碑。

在他們的周圍,是十多萬叛軍們勝利的歌聲——《我的太陽》。

然後,就在這熱情嘹亮的歌聲中,太陽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幾個世紀前科學家們預測的“氦閃”爆發了。

除了剛脫離太陽系的地球,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毀滅了。

這群清醒而有遠見的科學家們死了,死在了他們為之拯救的人類手中。

太陽也死了,死前的最後一次光芒,照亮了冰面上那些堅持真理的、不屈的5000具無辜屍體。

疫情下的魔幻意大利,就是一場“先知悲劇”


3

在我看來,這個情節才是整部小說的最讓人震撼也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充滿了作者劉慈欣關於人性、歷史等的深層思考。

想象一下,在幾個世紀前,那些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精英們就預測出了太陽系的覆滅,並制定了龐大的拯救計劃,結果卻因為無知民眾被煽動,而被集體宣判了死刑。

而就在他們死亡的一小時內,這些被宣判為“反人類”的5000名精英,真正成為了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英雄。

但他們自己卻被打著“正義”旗號的叛軍,活生生凍死在冰面上。

這是何等的諷刺,何等的悲哀啊!

這樣的真實故事,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少見。

比如,同樣是在意大利,當年那個堅決捍衛“日心說”的布魯諾,被活活燒死了;在他死去數百年後,地球圍著太陽轉,成了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識。

科學家普朗克曾經說過一句很殘忍的話:一個新的科學真理取得勝利,不是通過讓它的反對者信服,而是通過這些反對者的最終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長起來。

其實,人類歷史的螺旋式前進,往往還意味著一些悲壯的獻身。

幾千年文明史裡,總有幾個“先知”式的人物,他們清醒、睿智,試圖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但卻難以被大眾理解。

就像20多天那個率先戴上口罩,提醒意大利人要重視疫情爆發的議員。

他當時在議會里,還只是被群嘲。我估計他要是走到那些“向病毒要自由”的遊行人群中去,能被他們手撕了。

這就是“先知”們的悲哀,他們看到了問題,而且很難裝作沒看見;但貿然指出來,又沒人相信。

我把它稱為“先知悲劇”。

其實,先知悲劇最可怕的,不是先知們的遠見和大眾的短視之間存在矛盾。

而是,誰也無法一開始就判斷他們到底是“先知”還是“神棍”,是在指點迷津還是在妖言惑眾。

如果他們提前預見了悲劇並且採取行動,導致悲劇沒有發生,人們可能會覺得“悲劇原本就不會發生,有些人不過是杞人憂天”;如果他們沒有采取行動,結果悲劇發生,雖然證明了他們的正確,但他們也沒有阻止悲劇,提前預見又有什麼意義呢?

似乎,要想證明他們是正確的,一定要付出代價。

甚至是巨大的代價。


4

總有人好奇,我為什麼會寫毛澤東。

是因為,在他的成長經歷在他的那些文字論述裡,隱藏了太多看透歷史規律、預見事物發展的奧秘。

我們能早一點,能多一點掌握這樣的“秘密武器”,就一定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想明白很多問題,學會如何穿透現實的層層迷霧,直達真相的底層。

你以為只有國家大事是這樣?

其實,不管是一個國家、一個組織,還是個人,都需要有預見性,更要有辨別和分析這種預見性的能力。

想想從小到大,有多少人曾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會有人告訴你要考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有人告訴你要找什麼樣的男女朋友,要和誰結婚;也總有人告訴你要去哪工作,找什麼樣的工作。

你怎麼知道,這裡面哪些才是真知灼見?

你怎麼判斷,你遇到的這些人裡,哪些才算得上是“先知”?

如果你的生命裡沒有一個靠譜的先知,自己能不能通過努力鑽研,成為自己的“先知”?

而這,才是今天這篇文章裡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東西。

我總結了一下,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要想避免“先知悲劇”,有4個關鍵點。

第一,要信歷史,更要信專業

過去的經驗,就是歷史的規律。

哪怕只過去了一週、一天,對活在當下的人而言,也可以是歷史的規律。

為什麼專業人士值得尊重,因為他們往往是在對過去的經驗和規律反覆總結後,才敢提出建議。

有沒有思考過,武漢疫情裡最重要的幾個轉折點是什麼?

我總結了一下:

第一個節點是1月20日,根據建議,明確病毒有人傳人現象,建議民眾一定要戴口罩,不要來武漢,武漢人也不要離開。

第二個節點是1月23日,根據建議,武漢在凌晨三點宣佈封城。

第三個節點是2月3日,根據建議,開始徵用武漢體育館、展覽館等場所作為治療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

這三個建議,分別是三個人提出的:鍾南山第一個提出病毒人傳人;李蘭娟第一個建議武漢封城;王辰第一個建議建方艙醫院。

這三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院士,都是國內傳染病方面的頂級專家。

在這次疫情裡,他們扮演的就是“先知”的角色,正是他們的大聲疾呼,成功阻止了疫情悲劇的進一步擴散。

什麼是國士無雙?

這就是國士無雙!

這也說明,在專業的領域,一定不能外行領導內行,在關鍵的時候,一定要讓專業的人有足夠的空間發聲。

第二,離實際有多近,離真相就能多近

鍾南山、李蘭娟、王辰為什麼能夠提出這樣有遠見的建議?

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是院士,他們有經驗嗎?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們去了一線。

1月18日,鍾南山院士逆行前往武漢;2天后,他提出了病毒存在人傳人。


疫情下的魔幻意大利,就是一場“先知悲劇”

而李蘭娟和王辰也是同樣深入武漢抗疫一線,甚至到重症患者的病房看望。

疫情下的魔幻意大利,就是一場“先知悲劇”

作為反例,意大利的專家,則多次宣稱疫情不可怕,“不過是比流感稍微嚴重點的感染”。

這樣的所謂專家除了誤國誤民,還能幹什麼?

而事實上,她只要是去一線看看,去了解下疫區的情況,去重症病房看看那些患者的慘狀,也不會輕易得出疫情不可怕的結論。

誰離一線最近,誰就離真相越近。

這次疫情中,除了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外,最忙的是世界衛生組織。

他們不斷髮出預警,不斷提出建議,真的是為全世界操碎了心。

他們為什麼對中國的做法如此肯定,特別是在前期西方國家詆譭中國、抹黑中國的時候,還要站出來為中國說話?

甚至於西方記者還質問他們: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讚揚中國,是中方要求來的嗎?

是因為,他們來了中國,他們的專家團隊、觀察團,親眼目睹了疫情的可怕,也看到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抗擊疫情所付出的代價。

你只有在現場,才有資格做評判。

所以,永遠記住,脫離了現實的“先見之明”,很多時候只能誤人子弟。

第三, 接近真相的道路絕不會是空中樓閣

那麼問題來了,並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能直接和實際掛鉤的。

特別是還沒發生的事情,怎麼去實際中判斷真假呢?

就像《流浪地球》裡,科學家判斷400年後太陽會毀滅,難道還要親自深入太陽去考察啊?

當然不是。

比如毛澤東,他早在1917年時就精確分析和預言,二十年內中日必有一戰。他在給好友的信裡寫道:“思之思之,日人誠我國勁敵!……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而國人猶沉酣未覺,注意東事少。”

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剛好二十年。

如果說這時候他的預見,還只是基於直覺和巧合的話。

到後期寫論持久戰的時候,他就真的是“以理服人”了。

持久戰這個說法,並不是毛澤東的原創,當時的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有人討論過持久戰的問題。

但只有他將這個論斷,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思考、總結和分析,最終形成了統籌國內國外,全面分析敵我對比,總字數超過5萬字的精闢著作。

寫《論持久戰》的時候,毛澤東並沒有到抗日一線,但他在指揮對日作戰中掌握了大量材料,多次和黨內高層共同討論,廣泛思考,縝密論證。

這樣作出的判斷,才可能具有預見性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但調查不只是到鄉下,到郊區,去挨個訪談才是。

其實,查資料是調查,看檔案是調查,找人瞭解情況是調查,問問題是調查,親自去操作也是調查。

只要你是在為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去了解更多東西,這就是調查。

相反,很多人看了幾本書,工作了一段時間,就開始封閉起來,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以為腦子裡隨便想想就能夠解決,拿著一套不成熟的理論四處碰壁,卻拒絕思考改變。

永遠不要以為,這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掌握了真理。

即使,你真的是掌握了某種先進理論,就要努力讓其他人理解這種理論。

除了愛因斯坦,其他人都可能想不出相對論,但愛因斯坦把論文寫出來,諸如海森堡、波爾、普朗克等等那麼多的頂級科學家,他們是能明白的。

科學和玄學的最大區別,不止是因為科學可以被證明是對的,更重要的是,可以被證明是錯的。

重要的是,你要能通過調研,給出證明的路徑。

只有這樣,一個“先知”才能避免孤軍奮戰,才能聯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將預見變成現實。

這也是當年毛主席的做法。


5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傲慢。

《三體》裡說的: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對於那些已經預見了的,可能造成致命損失的“黑天鵝”事件。

哪怕多備一個方案也好。

千萬不要傲慢,不要無知無畏。

為什麼網上有人調侃說,這次的新冠肺炎專治各種不服?

因為,病毒沒有國界,沒有任何國家、沒有任何人是天生自帶“主角”光環的。

疫情初期,那些站在一邊看中國笑話,詆譭、嘲笑中國抗疫行動的國家,當疫情全球爆發後,臉比誰打得都要響亮。

這些年裡,我聽到的話裡,最讓我震撼的有一句話是:

再虔誠的宿命論者,過馬路時都會左右張望。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定要對危機有足夠的警惕。

我們自古以來,創造了很多這樣的成語,比如: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居安思危。

外國人覺得中國人活得很累,天天想這想那,但這才是中華文明綿延幾千年不斷絕的原因。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前面,是不用加古的。

因為從古至今,我們中總有一些有預見性的人,在夜裡還睜著眼睛思考問題。帶領我們為應對危險做好充足準備。

這些準備,在和平時期,在舒服的日子裡,當然是看不出來的;而一旦危機來臨,沒有準備,就會一亡具亡,無一倖免。

平時多操心一點,臨事前才不至於崩潰。

基辛格在《論中國》裡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現在我才理解,這種最勇敢絕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因為對危機有了清醒的認知、有了應對的準備,才更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在危險環境中表示絕望的人,

在黑暗中看不見光明的人,

只是懦夫與機會主義者。——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 END ——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後臺回覆“社群”,可加入栩先生唯一成長社群,已有2000餘人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