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出來東西?”“喝點漱口水啊”

五歲那年,小男孩斯蒂芬因為嚴重的咽喉炎休學,大多數時間都臥病在床。因為無事可做,他在家大概讀了六噸重的連環漫畫。

他把漫畫故事一字不落地抄在便箋本上,自己也編上一點,然後拿給媽媽看,媽媽高興極了。


她問斯蒂芬故事是不是自己編的,斯蒂芬承認多半是從漫畫裡抄的。

“你自己寫一個,斯蒂芬,”

媽媽說,“那些漫畫書都是垃圾,我打賭你會寫得更好。自己寫一個吧。”


就這樣斯蒂芬一路寫成了美國恐怖小說之王,終身成就獎文學大師。


斯蒂芬·金。

“寫不出來東西?”“喝點漱口水啊”

但寫作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


為了養家餬口,金先生一開始在沃倫博紡織廠工作,每天負責把各種布料扔進機器染色,還要避免被重型縫紉機把手指縫在一起,或是被機器吞掉。

後來,他又去了新富蘭克林洗衣房,把餐廳臭氣熏天滿是腐臭蛤類的桌布,醫院滿是血汙同樣爬滿蛆蟲的床單扔進機器。


一邊往機器裡扔桌布,一邊構思他的恐怖小說。

工資每小時一塊四。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金抱著發高燒的女兒娜奧米,然後意識到自己破產了。

娜奧米需要阿莫西林,但是他買不起。

回家路上,金髮現家門口信箱裡有個信封——通常都是煤氣和電力公司的賬單。

他撕開信封,在心裡祈禱不要又是一張賬單。

——度臻出版公司寄來了一張五百美元的支票,買了他一個故事。


他和太太塔碧目光對視,環顧自己的小破公寓,兩個人都哭了。

“寫不出來東西?”“喝點漱口水啊”

到了1980年代早期,緬因州開始實施一項新法令,回收酒瓶和易拉罐。金開始把啤酒罐堆到車庫的一個塑料箱裡等著回收。


某個星期四夜裡,他去扔空瓶子,發現星期一還空著的箱子幾乎全滿了。

“我操,我酗酒。”

意識到這一點時,金很是驚恐。


“你喝多少?”心理醫生問。

“全喝光。”


每個夜間,金都以同樣的儀式結束這一天:

把冰箱裡剩下的所有啤酒都倒進下水道,然後才去睡。

否則,他躺在床上酒就會叫他,直到起床再喝一罐,然後再來一罐,再來一罐……


塔碧不得不組織了一個親友干預群,他們從書房裡蒐羅出來一大堆東西倒在地毯上,展示給金看:

啤酒罐、瓶裝可卡因、塑料袋裝可卡因、安定藥片、安寧神、惠菲寧止咳露、奈奎爾感冒藥,成瓶的漱口水……


“大約一年前,塔碧發現浴室裡大瓶的李施德林漱口水不見了,就問是不是我喝那玩意。我很憤慨很驕傲地說絕對沒有。

事實上我確實不喝李施德林那玩意……”

“寫不出來東西?”“喝點漱口水啊”


“我喝的是Scope牌。味道好,有薄荷氣。”


長期以來,我們普遍認為創作必然跟酒精,跟精神藥物混在一起。

世界是一片廢墟,人們彼此孤絕,作家們生活在精神隔離和絕望的氛圍中,藥物和酒精是舒緩他們過分敏感內心的必需品。


金一晚上喝掉一整箱啤酒(外加一點漱口水),同時完成一部小說。

他喜歡自己的書,但他不記得自己寫作的過程,不記得把得意段落寫在紙上的樂趣。

他充滿了失落感。

於是他下定決心戒掉酒精和藥物。


在人生50歲之際,斯蒂芬·金寫了這本

《寫作這回事》(On writing),回顧自己的創作歷程。

“寫不出來東西?”“喝點漱口水啊”

在書裡,他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學習寫作的,以及很多寫作技巧。


“寫不出來東西?”“喝點漱口水啊”

比如:

1、如果你想成為作家,有兩件事你必須首先做到:多讀,多寫。據我所知別無捷徑。

2、你應該儘量避免被動語態。被動語態很無力,很冗長,經常還拐彎抹角。

3、凡人皆犯錯用副詞,副詞不是你的朋友。

4、寫作時最好不必過多考慮段落何時起何時結,訣竅就是順其自然。

5、一連串中規中矩的句子會讓行文呆板,多用短信讓敘述緊湊,塑造出清晰的形象,產生張力,還可以使句型豐富多變。

6、小說都是由三部分構成:敘事,推進故事;描寫,為讀者描繪出現場感覺;對話,通過具體言語賦予人物生命。

7、第二稿=第一稿-10%,祝好運。

……


更重要的是,斯蒂芬·金將寫作視為一張特許證——

你可以寫,你該去寫,而且如果你足夠勇敢,開始寫了,那麼你要堅持寫下去。


如果你是一名廣告文案,或者你也以寫作為生。那麼,這是我推薦給你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不僅教你寫的技巧,還教你寫的信念。


寫作,是神奇的生命之水(不是漱口水)。

乾杯,再……滿上。


此為文案必讀十書系列,第一本。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