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疫情下的美術館;展覽計劃變更與線上策劃

今天起,上海博物館、中華藝術宮等10家上海市級備案等文化場館均對公眾開放。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徐匯藝術館等也將於3月14日恢復開放。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術館作為線下實體機構,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展覽、公教等活動的或暫停或延期,而重新規劃展覽、展品運輸、撤展布展工期等困難也撲面而來。澎湃新聞與一些美術館的館長、展覽部負責人、美術館策展人聊了聊,談及了展覽計劃變更、美術館員工的工作轉變,如何籌備線上展覽等問題。

由於疫情的影響,美術館內的國際展覽普遍收到影響。近期,歐洲的情況似乎變得不可控,從而導致國內的國際展的推進,包括藝術家工作室是否能正常工作,海外製作的作品能否按計劃生產,這些都成了美術館當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告訴澎湃新聞,PSA今年當代館的第一季度展覽都會推遲,但年底的上海雙年展的計劃並未改變;上海民生美術館館長甘智漪則表示,原計劃在3月開幕的北歐當代藝術家組合的展覽“物隨心生”已推遲至5月底;油罐藝術中心館長喬志兵則稱,原計劃在3月開幕的展覽“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個展”和群展“More, More, More”也延期到了6月。

龔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策劃線上系列活動,定檔的上海雙年展不會取消

我們全年展覽都在按計劃籌備中,期待與觀眾的再相聚! 今年最重要的展覽項目就是第13屆上海雙年展(2020年11月13日至2021年3月28日),而作為下半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大事件,上海雙年展已經定檔,不會因疫情取消。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目前,雙年展籌備委員會的上海小組已經展開密集的工作。春節假期後,上海雙年展組委會和PSA的工作人員在復工後第一時間陸續與策展團隊和重要藝術家簽約,從法律層面打消參展者的顧慮。今年的上海雙年展雖然還沒有公佈主題,但預告了本次“上雙”將和生態環保相關,講述水文化和城市的關係。上海是同時擁有江、河、湖、海的城市,水的背景在全世界都是稀有的,流動的水源帶動了文化的交融。安德烈斯·雅克想把城市文脈、水域和文化的故事串聯起來,並對城市未來做出暢想,因此上海雙年展·城市館預設在靠近水域的場地。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線上活動

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當代館的第一季度展覽都會推遲,開館後我們儘量把展期維持在3個月。此外,原定於2月15日當代館和M+寰遊 共同合作的“Archigram城市”論壇也因為疫情暫時停辦,目前正在和合作方密切溝通延遲時間。

面對疫情,PSA一級響應,做了專業的防護措施。雖然處於閉館狀態,但是作為公立藝術機構我們必須行動。此刻,網絡平臺就是電廠的延伸和替身。我們策劃了以“蓄電,微笑,再相聚——從情人節到植樹節”為主題的線上系列活動,意在豐富市民“隔離期”的文化生活,給藝術愛好者和孩子們帶去藝術普及和想象力拓展的課程,讓這段集體宅生活變得輕盈。具體內容有:“晨讀”——用耳朵思考,邀請建築師和建築愛好者們朗讀PSA建築類出版物;“讀圖”——每日一圖,解讀PSA重要館藏作品;“閉關練功”——邀請藝術家和樂手教授獨門絕活;“親子聚樂部”——為3至6歲兒童專門策劃的趣味藝術課程;“童心抗疫”——和音樂人小河一起尋找逝去的童謠;以及針對當代藝術和策展的系列講座和課程等。

甘智漪(上海民生美術館館長):國際展覽的延期,疫情期間有成本投入無收入獲得

2020年的展覽,我們在2019年就基本上安排好了。展覽的準備期是1-2年,所以疫情發生以後,展覽不或被取消,或是延期。

原先計劃年後策展,新展於3月上線。上海很多的藝術展覽是搭建模式,因為疫情影響,年後無法策展、搭建。新展是兩位北歐當代藝術家組合的展覽“物隨心生”,是2020年展覽的“重頭戲”之一。原計劃正月十五以後製作展品,然後等北歐那邊的作品運來後進行搭建。目前,北歐跟中國之間全面停航,北歐的作品有十大箱,無法運輸。我們和藝術家商量延期一個月,也和吉祥航空商定了運輸日期。定於5月初,藝術家來中國搭建,希望5月底可以為展覽做好準備,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對公眾開放。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民生美術館楊詰蒼個展將在延期至3月底

由於展覽項目從策劃到展出有一個時間差,一旦其中某一個環節陷入停滯,將導致整個項目週期進度延後,導致其他檔期的展出也連帶出現很多不確定性。這一情況迫使我們取消了原定的兩個展覽(法國藝術家群展),損失蠻大的。當然,藝術家很好,沒有認為你違約,大家都很理解。同時,目前在館內的展覽原本展期已經結束了,但是由於後一個美術館無法接收,所以展品無法裝箱、撤展。已結束的展覽還暫時停留在我們美術館。按照目前的情況,我們與藝術家商量索性計劃延長展期至3月31日,為公眾多爭取了2周的觀展期。希望剛剛能夠走出家的人們,可以到“藝術”中喘一口氣。

很多美術館有“雲展覽”、但缺乏公共教育。我們美術館有很多深受觀眾歡迎的文獻中心和公共教育活動項目。這幾天,我們“雲公教”已通過公號平臺推送出來了,選出往屆最好的公共教育活動回顧,“詩歌來到美術館”、“上海製造”、“人人都是齊白石”等,觀眾通過掃碼就能夠參與。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民生美術館線上公教活動“詩歌來到美術館”

此外,我們還遇到了中小企業免租金的問題。租賃方認為我們不是中小企業,在運行過程當中免租金政策我們沒法享受。但我們是民辦非企業,本身是公益組織,我們付出了大量的商業成本去做公益,這本身就已經非常難堅持。而且除了與其他行業一樣要承擔場地和用工成本之外,美術館還要承擔相對高昂的藝術品運輸與保險費用等,停展無疑大大增加了展覽的單位時間成本。我們和區政府跟市文旅局反映之後,很高興有關部門協調了民政。上海市民政局做了一個相關政策的解釋:非盈利組織、非民辦非企業,也是可以享受這個政策。目前,這一申請還在操作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希望。

目前,防疫物資緊缺問題已得到緩解,為開館做好幾手準備,準備了14,000個口罩,也準備了測溫儀。而對於醫護人員,未來我們也將實行優惠政策。

胡仁仁(蘇州寒山美術館館長):困難在於項目週期的調整,希望嘗試Vlog導覽

受疫情的影響,目前在展的《寒山》展處在閉館狀態,原定三月下旬的展覽計劃也不得不延期。一個展覽的調整會影響到全年所有的規劃,還需要等疫情結束後進一步與所有項目相關方溝通協調。

對美術館而言,很多工作都在幕後,如前期調研、溝通、策展,對公眾開放只是其中一項日常工作,不能開館對在展的項目有影響,這很可惜,畢竟一個好的展覽從策劃到落地非常非常消耗精力,不過有關展覽的推送館裡一直沒有中斷。2019年寒山美術館做了9個項目,其中8個項目都是深度參與, 團隊經常加班超負荷工作也比較累,休館的同時給美術館團隊一些時間調整和思考,從宏觀上總結一下之前項目實施上的不足,以及如何讓美術館與公眾產生更緊密的聯繫。當然,同時也已經在籌備疫情結束後的第一個展覽了。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2019年寒山美術館兩週年主題展展覽現場

目前美術館面臨的困難主要還是在項目週期調整上。每一個項目從有想法到付諸實施都要經過很長的週期,國內的項目相對比較比較容易調整,國際項目牽扯到比較多的相關方,需要進一步溝通。

受疫情的影響,“雲看展”在各地興起,大家都在嘗試通過線上的方式來呈現作品。“雲看展”實際上離公眾的距離還是比較遠,身臨其境對於觀眾還是最友好的看展方式。我們之前的推文裡,已經把整個展覽的大體面貌做了展現,也算是做了“雲看展”。此外,我們已經開始在規劃做vlog導覽形式,這種形式可能比VR全景或是單純圖片加文字要更生動一些,也有助於增加公眾對美術館親近感。

喬志兵(油罐藝術中心館長):受到國際旅行的限制,3月展覽將延期至6月

油罐藝術中心計劃在六月份開幕兩個展覽,一個是美國藝術家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在中國的首次美術館個展“壞霓虹”(Bad Neon),藝術家將油罐獨特空間打造成旱冰場,結合霓虹燈、音樂、藝術作品,讓觀眾感受藝術的能量。第二個是群展“More, More, More”,邀請了27位國內外的年輕藝術家——他們多數已參與主要雙年展以及國際重要展出——在這次展覽中,探索有關生長、舞動、神話、生態與性別等議題。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油罐藝術中心計劃於6月呈現美國藝術家西斯特·蓋茲(Theaster Gates)個展

國外展覽目前都延期了,Theaster Gate的個展和More, More, More原先計劃是3月開幕,現在延期到6月份,這兩個展覽涉及到很多國外藝術家,目前國際旅行是很困難的。

另外“油罐策展人獎”其中的一個項目“酬眾”目前已經取消,由於這個項目的七個策展人來個七個不同的國家,同樣也受到國際旅行的限制。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西斯特·蓋茲展覽搭建

2020的展覽計劃基本定下了,但是因為現上半年的展覽很多都壓到下半年,所以可能也會有一些變化。我們還計劃做阿瑪利亞·烏爾曼的工作坊,現在也延後了,九月初我們會做第二屆“油罐玩家藝術節”,目前已經開始籌備。

在線上放面,目前我們主要會針對會員做一些服務工作,推薦一些影片或作品,以及會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上持續發一些之前前展覽的藝術家介紹等。

雖然已經復工,但是展覽還不確定什麼時候開。目前主要精力還是在準備Theaster Gate的個展和More, More, More展覽。員工都還是在家辦公,主要是在線上溝通,會定期開電話會議推進工作。

陳澈(央美美術館·廊坊館展覽部負責人):新館開館時間正在商榷,工作重點轉移至三年展覽規劃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原計劃是2020年8月正式對外開館的,目前開館時間還未確定,還在商榷中。

廊坊館將延續央美美術館的一貫學術標準,致力於追求當代藝術與設計間的跨界表達,探索藝術生活化的可實施路徑,尋找中國當代藝術和設計領域與國際接軌的可能。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

美術館所在的母體建築叫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簡稱“絲路中心”),距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直線距離26公里,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是一座涵蓋美術館和劇院群落的多功能文化綜合體,包括14個美術館標準展廳,4個特色劇院,1個音樂廳;其中美術館展廳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

美術館一共有14個標準展廳,每個面積都在1200平米左右,所以我們在策劃開館展的時候準備的是一個系列展,基於美術館定位,同期計劃有3個展覽開出來:第一個是一位歐洲知名藝術家個展,也是他在中國的美術館級別內的首展,規模比較大,佔據了我們3個展廳和公共空間,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建立我們的學術和國際影響力;第二個是我們基於央美豐富的館藏體系梳理的關於中國傳統繪畫到當代繪畫的一條演變路徑的學術研究展,這個是基於央美強大的學術託底,將經典的藝術作品以嚴謹的角度帶給藝術愛好者;第三個我們想針對普通觀眾或是那些還沒有機會踏進美術館的市民們,我們聯合央美和北京畫院策劃關於齊白石的一次大型展覽,給觀眾帶來最熟悉和親切的藝術內容。以上三個展覽從國際到國內,從傳統到當代,還是較為豐富的開館展。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廊坊館此前試運行時舉辦過的展覽現場

現在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還是國際項目,國內疫情轉好的情況下,歐洲的情況似乎變得不可控,會影響到整個展覽的推進,包括藝術家工作室是否能正常工作,海外製作的作品能否按計劃生產,尤其是像德國這些國家的工廠有嚴格的製作標準和時間進度,它規定的比如2個月的製作週期,是不會因為你著急趕工的。現在疫情之下,作品製作和國際運輸工作變得非常不可控,所以計劃現在都是待確定的。

我們仍然延續之前郵件和電話會議溝通的方式在推進現有的國際部分的工作;國內部分的展覽就相對方便一點,通過微信視頻會議等方式協調的很及時到位。

就我個人而言,工作沒有太大變化,因為要負責統籌整個美術館的展覽,所以從我這邊還是更多要考慮宏觀的規劃和方向。因為執行性工作的缺位,我們一部分工作重點開始往未來的三年展覽規劃上轉移,在疫情期間讓整個團隊開始學習和研究當下的國際藝術發展的狀態,聯絡和對接相關的展覽資源,為未來蓄力和準備起來。其實籌備一個美術館的開館是挺複雜而長期的工作,會有很多變化和反覆。但最終好事多磨,出來的一定是經得起考驗的好展覽。

馬珏(昊美術館策展人):參與了拍賣與直播、拓寬工作範圍

2020年開年之時,昊美術館上海和溫州雙館正在進行中的新展共有 5 個,上海主館的3個展覽和溫州館2個展覽。

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美術館團隊及時和藝術家及畫廊等確認了展覽的延期事宜,希望冬季的幾個優質展覽能有足夠的時間面向公眾。目前暫定將上海的 3 個展覽延期至6月,溫州的 2 個展覽分別延期到7月。當然,目前的日期安排仍有著一些不確定因素,具體的展期還會根據疫情的最新情況進行調整。

儘管展覽和公教的籌備工作並未因疫情停擺,但由於無法開館,我們的計劃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譬如2020年3月下旬— 4月上旬(開幕)檔,原本計劃呈現和館藏相關的展覽,就不得不擱置了。

整個 2 月,美術館的工作以籌備3月2日至5日的“風雨同舟”藝術抗疫慈善拍賣為重。這場義拍由昊美術館和一條、Art 021、現代傳播共同發起,攜手國內外80多家重要藝術機構和100餘位藝術家。在發出倡議的短短15天裡,共收到捐贈作品 298 件作為拍品,最終成交超過 1200 萬人民幣全部捐贈給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作為支持疫情嚴重地區兒童之用。整個美術館團隊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观察|疫情下的美术馆;展览计划变更与线上策划

上海昊美術館展覽“美麗新世界”

我們目前將 2020 年新展的開幕時間設定在了夏季。因此,從2月開始,我們策展團隊的工作內容也出現了調整和變動,主要被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當然是集中籌備後續展覽,兩位同為策展人的同事正在為上海館 7月的新展(日本藝術家)做準備工作,而我也需立即開始了溫州館的暫定在夏季檔的展覽籌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