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養魚之前,我不知道世上還有硝化細菌這類菌群,養魚之後我不知道有誰能跳過陪菌直接養活魚。

硝化細菌對水族箱的重要性,就像剛裝修完的房子,跟除味劑之間的關係。用好硝化細菌,魚活;用不好硝化細菌,魚死去活來。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攝影丨尼瑪的憤怒

有些魚友害怕魚掛掉,特地買很多硝化細菌屯著,想起來就加一點。起初不知道該加多少,只好到處問其他魚友,希望每一步都不出差錯。

我剛養魚那會也小心翼翼,後來總不見魚死,慢慢嘗試奔放養法。現在往往隔幾個月才加一點硝化細菌,也有時候自己做硝化細菌。失敗次數居多,偶爾幾次看似成功的液體,也沒敢自己用,全倒進河裡了。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攝影丨天下狂戰騷年

現在對硝化細菌的使用標準眾說紛紜。有人說換幾次水要加硝化細菌,也有人說陪菌穩定後沒有必要放硝化細菌。到底哪種觀點才對?

硝化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中。雖不能說無處不在,但在大多數場景中是存在的。

雖然添加硝化細菌是養魚必經之路,但不能認為魚缸裡沒沒有硝化細菌。只是這些硝化細菌數量過少,或生存環境不是最佳狀態,所以沒有擔得起維護水質的作用。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攝影丨花開院梧桐

當然硝化細菌很好買,網上多的是,買了之後加在生化濾材上更方便它繁殖。有了廣闊的溫床,只要慢慢等它壯大就可以了。

硝化細菌的平均繁殖週期是10小時,厭光喜氧,能降解氨氮,但不能分解食物殘渣。這傢伙是食物鏈裡的生產者,需要有異養菌分解糞便,產生氨氮來提供養分。

當然,並不是說異養菌給硝化細菌提供養分,就是對魚缸有益的菌類。這些細菌分解的產物會影響觀賞魚狀態,所以我們要培養大量硝化細菌,以此吃掉有害物質,同時在數量上壓制異養菌,並抑制它們繁殖。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攝影丨塵末C

再說硝化細菌。硝化細菌主要有粉末跟液體兩種。粉末的硝化細菌是休眠菌,其中有一些死菌。液體的是泡在營養液裡的活菌。

從效果來看,液體的會稍微好點,放進魚缸直接繁殖。粉末的要從休眠中激活,需要一段時間。而且摻雜在其中的死菌會造成短暫渾水。但從數量上看,粉末的比液體的多,因為粉末狀的硝化細菌並不需要用培養液。液體硝化細菌需要一定營養液保持活性,所以在同體積下,粉末硝化細菌要比液體中的多。至於實際效果,其實半斤八兩,區分並不明顯。

既然硝化細菌是生物,就會有損耗。比較明顯的損耗是水質惡化,其次是清洗濾材,再其次是換水頻繁。在這三種場景中,額外添加硝化細菌是有必要的,因為你看不見硝化細菌還有多少,只知道它們會因此減少,保險起見當然要添加硝化細菌。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攝影丨豬打嗝

其次,如果觀賞魚生病,直接往魚缸裡倒藥的,也要適當加一點硝化細菌。至於添加多少,並沒有固定的標準。因為硝化細菌不是藥品,沒有嚴格用量。

而且你也不知道你買到的這些硝化細菌的數量到底是多少,更不知道瓶子裡有多少活菌跟死菌。所以帖子裡有些具體到一次加三瓶蓋或五瓶蓋的,是有點扯了。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攝影丨夏

既然硝化細菌會損耗,是不是要經常添加?

當然是不用。舉個例子:假如你特別喜歡養孔雀魚,給它們買了一口大缸,缸裡養了100條孔雀,而考慮到孔雀魚的生命週期只有兩年左右,那我們是不是要每隔一兩年就要添加孔雀魚,確保數量不會大幅下跌?

事實上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只要不是水質直接影響到它們的健康,我們不用額外添加孔雀魚。這傢伙會生孩子,大概一年下來,你的一百條孔雀魚能生上萬條小魚。而即使一邊生一邊損耗,剩下的數量也會很龐大。

同理,硝化細菌的繁殖週期比孔雀魚快了不止十倍更不需要沒事就往裡加硝化細菌了。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攝影丨打破沙包問到底

雖然硝化細菌不可或缺,但有些人似乎過於依賴它,渾水加硝化細菌,魚生病加硝化細菌,連魚缸裡爆螺了也加硝化細菌。這傢伙只是維持水質的一個環節,並不是萬能的。認清它,真的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