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被稱為“菊廠”,為什麼?

眾所周知,華為被稱之為“菊廠”,因為華為的標誌就是一朵開放的菊花。有人曾把華為的LOGO看做太陽,據說任正非不滿意,他表示華為就是菊花,象徵華為人的積極進取、蓬勃向上和萬眾一心。

不過這可不是陶淵明詩裡“採菊東籬下”的那個山菊花,它是來自南美洲和中美洲的薇甘菊,這是一種擴張能力很強的野草,只需要很少的水分和極少的養分,它就能“每分鐘一英里”。

這像極了華為過去三十年的發展狀態。

華為被稱為“菊廠”,為什麼?

2014年,任正非在華為戰略務虛會議上提到了“薇甘菊理論”,它是什麼意思呢?

“低端產品要做到標準化、簡單化、生命週期內免維修。我們不走低價格、低質量的路,那樣會摧毀我們戰略進攻的力量。在技術和服務模式上,要做到別人無法與我們競爭,就是大規模流水化。客戶想要加功能,就買高端產品去。這就是薇甘菊理論……”

任正非還曾說過,“我們做產品需要具備薇甘菊這樣的能力,要在末端接入層成為霸主。”

所以,“薇甘菊理論”的內涵就是標準化、簡單化擴張(野草一樣),是大規模流水化,以做到別人無法與其競爭。

華為被稱為“菊廠”,為什麼?

事實上,華為創業初期就是走的這個路線,在同等價格和質量的情況下,華為做到了幾乎沒有對手。

但企業發展當然不能只靠低端產品,一個有所作為的企業肯定是有產品體系的,用不同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任正非對此瞭然在心,他強調華為在爭奪高端市場的同時,千萬不能把低端市場丟了。

“如果低端產品讓別人佔據了市場,有可能就培育了潛在的競爭對手,將來高端市場也會受到影響。華為就是從低端聚集了能量,才能進入高端的,別人怎麼不能重複走我們的道路呢?”

餘承東在接手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後,就制定了華為和榮耀的雙品牌策略,這個思想應該也是源自任正非的理念。事實證明,華為手機的品牌策略非常成功,華為和榮耀各有自己的用戶群體。

餘承東的老上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做過指導方針:應對中國的手機市場,一定要把品牌區分開。把中高端產品價格提起來,建立品牌,就能掙錢;低端產品,就是高質量、標準化、低價格、終生不壞、軟件升級容易。

後來雷軍在小米手機上也是採用了這個策略,紅米和小米雙品牌發展,用小米品牌去衝擊高端,但在這方面不得不說小米跟華為差距還蠻大的。

因為“低價”的帽子不好摘,小米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成本。

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的不同境況,其實歸根到底,這都是企業上層建築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的一部分。

隨著國內外因素的影響,雷軍提出小米AI+IOT的核心戰略,恐怕會受到華為的很大沖擊。目前來看,在“AI+IOT”的基礎設施層面,華為不管是芯片還是系統、5G,都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發展的必須選擇。

《華為基本法》裡有句話,“在電子信息產業中,要麼成為領先者,要麼被淘汰,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任正非提到的“薇甘菊理論”,正是這句話的踐行。企業擴張要有激情,更要有理性,甚至還要有想象力。

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苦練內功,提高能力和效率,這樣才能應對社會和時代的發展。


華為被稱為“菊廠”,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