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二)

途經中亞腹地阿富汗時,玄奘離開大唐故土已經兩年多了。

中亞這片土地,基本情況如下:

一:政治上,突厥制約;

二:信仰上,虔誠禮佛;

三:社會形態上,城邦小國眾多,民風粗俗,殺伐不斷;

超然的宗教和蠻荒的世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反差。

阿富汗的南面,興都庫什山橫亙眼前,這座山脈是北印度的天然屏障,連綿1600千米,山體巍峨,最高峰7690米,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終年積雪,玄奘稱為大雪山。

古梵衍那國,被興都庫什山群山環凹,國都背崖面谷,狹長六七里,這裡人種植來自西亞的小麥,也牧馬放羊,民風淳樸,和鄰國揭職國,呾剌健國很不一樣,他們虔誠信佛,所以,往來的商人很安全,《大唐西域記》載“天神現徵祥”。

這裡的人們,開鑿了53米高的釋迦佛像,300多米長的釋迦涅槃臥像,立佛像就是現在的巴米揚大佛,那時的大佛像,被無數的珠寶裝飾著,現在早就不是當年的模樣了(2001年被塔利班炸燬)。


《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二)

濃厚的宗教氛圍,讓玄奘不再質疑一件離奇的故事,佛陀的一個徒孫,因前世積德,再世時,穿著前世幻化的法衣出生了,衣著人身,人長一寸,衣長一寸,直到有一天,佛陀的弟子阿難,前世仍是他的師父,在度他時,衣服迴歸法衣的模樣,他繼續穿著這件法衣,直到禪定圓寂的那一天。他感念這件法衣,留在人世,喻示後人,玄奘看到這件法衣後,確信了這種說法。

信仰有很多表現形式,而每個時代的人們,都無法突破那個時代,包括玄奘本人。

接著,途徑阿富汗的巴格蘭,那裡有一箇中等帝國——迦畢試國。

國王:聰慧剛烈,征服周邊十幾國;

民風:粗暴獷悍,言語鄙陋輕慢;

人文:婚姻關係混亂,穿毛皮,毛線衣,使用金銀銅等貴金屬作為貨幣;

農業:谷麥為主,果樹很多,鬱金香漫山遍野;

宗教:禮拜佛教,年年召開無遮大會,國王年年親鑄2米多高的銀佛,讓臣民禮敬;

異相:寺廟前,死人頭骨擺成環;

《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二)

《大唐西域記》記載了很多異象,像大力金剛的鸚鵡,變幻不定的寺廟守護神,現身施捨的善良菩薩,而關於龍,總會浮現在書中,下面是關於龍的另一個傳說。

故事分為四個回合

第一回合:善變惡

有位羅漢,和興都庫什山一個龍池的龍王交好,經常享受龍王的供奉。每到午飯的時候,羅漢施展神力,乘坐繩床,凌空飛往龍池。有一天,侍奉羅漢的沙彌偷偷藏在繩床下面,攀附繩床,羅漢到了龍宮,才發現沙彌。龍王於是也邀請他用餐。龍王拿上天的甘露款待羅漢,拿人間的食品招待沙彌。羅漢用餐後,照例為龍王講法。沙彌也像往常一樣為師父洗餐具,餐具上的甘露殘羹,香味撲鼻,沙彌心生惡念,怨恨師父,惱怒龍王。暗暗起誓:“希望各種福力,現在全部顯現,使龍王斷命,使我為王。”大願一發,龍王立刻頭痛。羅漢及時說法教誨,龍王也謝罪自責。沙彌依然心懷忿恨,不接受教誨和謝罪。他回到佛寺以後,再次誠心下誓,由於福力的作用,沙彌當夜死去,變為大龍王,威嚴兇猛。撲他龍池,殺龍王,佔龍宮。受此影響,山野經常狂風暴雨,拔樹摧林,大有毀壞佛寺之勢。

第二回合:惡知善

迦膩色迦國王對異象很驚奇,羅漢便將前因後果告訴國王。國王立即在大雪山之下為龍建造佛寺,修建佛塔,高達一百多尺。龍王還是心懷宿怨,興起風雨。迦膩色迦王旨在普救眾生,龍王則因瞋毒之念而行兇作惡,佛寺、佛塔被毀六次,到第七次才建成。迦膩色迦王大功不成,深以為恥,索性要填平龍池,毀掉龍宮,於是發起軍隊,到達雪山下面。龍王恐懼了,變身老邁的婆羅門,勒住國王的象騎,勸說道:“陛下前世廣植善本,多種勝因,因此成為人間君主,沒有人敢不服從。但你現在為什麼與龍爭鬥呢?龍,只是畜生而已,卑下低劣,卻威力很大,幹嗎與它鬥力呢。它能騰雲駕風,行空踏水,人力不可制伏,大王何必為它發怒呢?陛下如今集中全國兵力,與一龍爭鬥。即使取勝了,也沒有降伏遠方的威風,如果失敗了,更是不堪其辱。我為陛下考慮,您不如收兵回朝。”

第三回合:惡鬥惡

迦膩色迦王不聽勸告,龍王立刻返回龍池,聲響震天,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摧拔樹木,沙石如下雨般墜落,雲霧密佈,天昏地暗,國王三軍驚懼,於是,下令全軍心歸三寶,祈求佛法保佑。他說:“我前世多種福德,今世得為人君,威風懾服強敵,統治南贍部洲,如今受制於這個畜生,確實是因為我的福德尚淺。但願各種福力,如今立即顯現!”他雙肩騰起巨大火焰,龍王只得退卻,風雨平息,雲散霧開。

第四回合:惡向善

國王繼續進攻,命令軍士每人背塊石頭,填平龍池。龍王怯懦了,變作婆羅門,再次請求國王:“我是那水池中的龍王,恐懼你的威力而來歸降。請您慈悲憐憫我,赦免我先前罪過!大王含養化育眾生,庇護天下生靈,為何對我獨加傷害呢?大王如果殺我,那麼我與大王都會墜入惡道。您有殺害生靈之罪,我有忿怨仇恨之心,則因果報應毫釐不爽,善惡之分清楚明瞭。”迦膩色迦王便與龍王當眾立下約定,如果龍王日後再有侵犯,一定不再赦免。龍王說道:“我因前世惡業,今世轉生為龍。而龍的秉性兇猛惡劣,不能自我約束,有時瞋心一起,便會忘記剋制自己。敬請大王另建佛寺,我絕對不敢再次摧毀。您派一人在山頂守望,如果發現黑雲升起,舊趕快敲擊犍椎。當我聽到犍椎之聲時,惡念就會平息。”國王於是再造一座佛寺、一座佛塔,派人觀望雲氣,至今從未間斷。


接下來,玄奘要穿過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跨入印度地界,魂牽夢繞的佛法聖地,終於要到了。

《大唐西域記》填補了印度空缺的歷史,這在史學上,是怎麼評價也不過分的。

玄奘在印度的見聞,我們下期繼續。


《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