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子雯留給大家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她的聲音,夾帶著些被隱藏起來的北京腔,乾脆利落,十分爽朗。

和她訪談的過程中,一句話中她總會反覆停頓,不停地斟酌。有時候聽她說話會著急,但最終的答案會讓你明白,她只是思考了很多。


既然是自己做出的決定,那就必須做好

子雯初中就開始上寄宿學校,自己管理生活,這也鍛鍊了她獨立、不停探索的性格。之後在英國開啟的高中到研究生的學習生涯中,說起為什麼選擇了牛津大學的化學專業,好像並非那麼「自由」,子雯笑著說「這是自己給自己洗腦的過程,但是我不後悔」。

子雯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又擅長理科。繼續在自然科學的領域探索,似乎是個不會出錯的選擇。而且由於初中遇到了好老師,使她對化學的興趣更加強烈。

從英國上高中開始,既讓她有很多機會接觸感興趣的內容,卻也因為過早專業化,使她沒有辦法更深入地探索不同的專業學科。「能在英國上高中挺幸運的,但我們需要在高一的時候就確定大學的專業方向,我那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她說這是一種限制,但自己也確實選擇了更擅長的領域——化學,所以不好定義這到底是件好事還是壞事。

說起為什麼選擇了化學,而不是其他的自然學科。子雯講道「選擇化學專業時的另外一個考量,是希望通過化學知識改變並解決環境問題。」

「我好像一直就比較在乎環境,初中的時候,就在家裡開始垃圾分類,但是後來發現,分好類的垃圾最終也被混合到一起,末端處理的時候更沒有任何措施。」

「當時覺得這個垃圾處理系統簡直糟糕透了,垃圾處理不僅需要公眾參與,更需要從政策到執行的完善機制。」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子雯對於如何解決環境問題的理解,多了一些系統性地思考。

至於為什麼是「自我洗腦」的過程,子雯的解釋是,「當時必須對大學專業作出選擇,我選擇了化學,那就去享受它。」她通過化學專業學習的打磨,對環境保護有了新的認識,也使她對於如何「解決環境問題」,有了一些實際操作的經驗積累。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好奇心是探索的永動力

然而僅僅學習化學專業,是不能滿足子雯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想要探索世界的衝動。儘管牛津的學術壓力巨大,她還是保持高度敏感,積極參與感興趣的活動,不停地嘗試新東西。

「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真的有很多。之前為了參加珠峰大本營徒步項目,我需要籌集 2290 英鎊的資金,報名後的前三天晚上,壓力大到睡不著覺,不停地冒出各種各樣的想法,非常激動。」

由於該項目開啟報名的一學期之後,子雯才得知了消息,在極為有限的時間裡籌集到足夠的款項也成為了更大的動力。

子雯先後通過摺紙教學、賣甜甜圈、公開演講申請慈善資金、剃光頭、跑半馬、跳傘來籌款。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最終她完成了籌款,參與了項目,沿著所有攀登珠峰者的腳步,走完了尼泊爾到珠峰的大本營路線。「尼泊爾人很敬畏自然,他們很控制吃犛牛的數量,一路上我們也全都吃素。」

也是在這個旅途中,她看到了冰川的消融、自然環境的破壞等等一系列現實後,內心產生了極大的觸動。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也正是在不斷嘗試、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和領域,並深入學習了化學專業後,子雯逐漸認識到,「我想做一個連接者,將學術研究更好地應用於環境問題的解決中,讓企業與公眾共同參與」

聊起如何將環境問題的種類細分,以及子雯對於希望解決的環境問題類別。她表示,目前更在乎的問題集中在環境的自然科學領域,比如,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能源問題、生物多樣性等等。

當問起,環境問題與人文社會的關係,是否為她目前關注的重點時,子雯回答道「雖然沒有主動關注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但是我在逐漸理解,保護環境,其實是與環境中的人產生聯繫。」

「比如說我希望保護生物多樣性,那我希望保護的是生物多樣性本身,還是改善生物多樣性的變化對人造成的影響。現在來看,兩者之間並不互相排斥」。

任何環境問題都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如何面對環境問題,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人類面對氣候變化時的順應力,都變成了我們不得不思考的事情。

「大自然本不需要人類保護,我們保護環境和自然,其實是在保護自己。」


有了目標,那就付諸於行動

當環境保護這件事情在子雯的心裡逐漸清晰時,她先後參加與了縣城的支教工作,和農村飲水安全信息平臺的志願者活動。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通過這些活動,子雯親身體驗瞭如何把解決環境問題這樣一個大話題,落實到與人相關的實際工作中。

在參與農村飲水安全的項目時,由於不能公開採集水數據,「我們只能打著教育的旗號偷偷測水樣。但是使用的儀器不如專業的那麼精準,所以數據的準確性也達不到專業標準。」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雖然 NGO 的存在的確幫助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我覺得現階段的力量還是不夠的。」且這些經歷對於子雯來說,是遠遠不能滿足她對於解決環境問題,乃至社會問題的探索。

加入我們的原因,一方面是子雯希望換一種角度看待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因為子雯是景峰在牛津大學時的學妹,也加深了她對我們的瞭解。

「連接商業和社會問題,這非常吸引我,感覺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所以希望加入也是自然而然的。」

加入之後,子雯說她看到了從商業角度解決問題的無限可能性,「商業的好處在於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因此在解決社會問題時要利用好這個特質。」

瞭解社會問題與商業邏輯如何協同工作,是子雯加入我們的原動力。但更觸動她的,則是在工作中的反思,以及與夥伴們在工作中的碰撞。

在參與一家國企新能源發展轉型的調研時,子雯說這是一場時間和深度的博弈。「看了很多文章和資料之後,總覺得查不到有深度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理解這些內容,也就很難形成有深度且有洞察力的觀點。」

但是,隨著該項目推進,如何搜索有價值的內容,並通過已有內容產生新的觀點與洞察,子雯把它形容為「拼拼圖的過程」。

「我需要記住他們,歸納整理,把他們變成一個可以理解的東西,當拼圖拼好之後其實很清晰很簡單。」

從沒圖像到有圖像的過程,是子雯所理解諮詢工作的一部分。她也意識到,諮詢不是你想說什麼,而是別人需要聽到什麼。「把零散的想法有結構且有邏輯地呈現出來的同時,要學會取捨內容。」


行動與收穫之間,不是一條直線

像這樣自我反思的過程,是子雯在工作中的常態,對於她來說,「反思是深入和持久的思考。」

「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鍊,我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害怕面對疑問,也漸漸習慣去解決提出的問題。」

面對疑問、困惑,並保持積極的心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是工作中的專業素養,也因為團隊是一個安全的港灣,在簡單、真誠、包容的氛圍裡,使她可以安全地探索併成長。

「即使不在同一項目上的同事,也會相互幫助。工作時大家都很專業,就事論事,有問題都會及時指出來,但工作之外還是一起吃飯喝酒的好朋友。」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業務組負責人楊名為子雯畫的總結圖

無論在生活工作,或是與大家的互動中,子雯所展現出來的好奇心,對事物本質的探索,都在體現著她性格中積極的一面。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子雯在地鐵上發現,停落在乘客身上的蝴蝶

「其實有時壓力還挺大的,但我會去跑步,跑步之後會舒服很多。有時候也會看電影,比如沮喪的時候會看很悲傷的電影,然後大哭一場,這樣也能讓心情變好起來。」

當談到這些負面情緒時,子雯也毫不掩飾地說,「有時候就是因為覺得自己還不夠好」。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會覺得有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當我打趣地問她,牛津大學本碩畢業的化學專業學霸,怎麼會不夠好時。

子雯非常認真地講道,「即使學歷和學校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也不代表這個人在每一方面都做得好。但是對我來說,現在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因為我並不想去證明什麼,我只需要繼續努力。

「I know one thing; that I know nothing」,是她經常用來鞭策自己的一句話。「我想蘇格拉底說這句話的目的是,不要以為自己知道很多,應該去尋找更多的信息。」

也正是因為子雯這種謙遜的性格,使她在不停探索的過程中總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變得更好。

徐子雯 | 希望別人瞭解我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從牛津畢業

子雯在上週的分享中,把公司裡的小夥伴比做雪花,因為在她眼裡,我們都是獨特的存在。其實子雯對於我們來說,也像雪花一樣,因為獨一無二,才顯得十分特別。


*內容撰寫:MSC諮詢品牌專員 蔡婧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