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戰的序幕+德軍突襲北歐

閃電戰的序幕+德軍突襲北歐


這一次,德軍將在一週之內突破敵人防線的主陣地。兩星期之後,英國將會撤兵,法國將任由希特勒擺佈。1918年德國所受的恥辱將得以報復——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報復,這是希特勒,而不是德國總參謀部,所確立的主要戰略目標。但是,在希特勒的國防軍戰勝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敵人之前,德軍必須首先確保其側翼的安全,控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和低地國家。


1939年9月,希特勒出兵入侵波蘭時,德軍在西線僅留下了少量掩護部隊,來對付法軍擁有3000輛坦克支援的70個師。此外,法軍還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只要法國空軍受令參戰。希特勒有一種感覺,法國不會採取行動,他的這種直覺得到了回報。在英國一支小型遠征軍渡海抵達法國北部時,龐大的法國軍隊一直在靜坐觀望。


這種“虛假戰爭”一直從1939年冬天持續到次年春天,直至德軍搶在盟軍北歐登陸行動實施之前入侵丹麥和挪威。5月10日,即戰爭爆發8個月後,希特勒才開始在西線用兵。


“威悉河演習”


雖然德國從1940年年初就已開始制訂入侵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計劃,但希特勒一直將這一計劃視為一種預防萬一的必要準備手段,沒有打算付諸實施。1940年4月,實施這一計劃的必要性凸顯出來。4月8日,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宣佈英國皇家海軍將要在挪威水域佈雷,其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切斷從挪威北部港口城市納爾維克到德國的鐵礦石運輸線。這種對挪威中立地位的公然破壞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奇怪的理由之上的,那就是德國可能會採取更為過分的行動來破壞挪威的中立。由於挪威一直保持明顯的友好中立,這一舉動給許多英國人留下了古怪的印象。然而,更加古怪的卻是第二天的早間新聞。


閃電戰的序幕+德軍突襲北歐

▲ 當希特勒在西線發動戰爭時,並不像盟國預料的那樣從低地國家開始。德國軍隊首先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採取了行動,主要是為了確保德國能從瑞典獲得鐵礦石補給。


希特勒第一次關注挪威是在蘇芬冬季戰爭時,當時,英國和法國的援軍及救援物品可能經過納爾維克到瑞典東北部港口城市呂勒奧一線,這樣就會中斷德國的鐵礦石供給。在此之前,希特勒在西線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低地國家,但是,他看到同盟國可能會利用挪威控制德國的危險,以及佔領挪威港口、控制挪威海岸將為德國海軍帶來的好處後,便下令制訂了代號為“威悉河演習”的入侵北歐計劃。


2月16日“阿爾特馬克”號事件之後,希特勒下令加快“威悉河演習”計劃的制訂和修訂工作。兩天後,希特勒授權馮·法爾肯霍斯特將軍及其參謀部指揮這次行動。也許是命運的一次捉弄,希特勒在3月底決定的發起攻擊的時間,即4月9日黎明,正好是丘吉爾宣佈佈雷令後的第二天。


結果,在外界看來,德國針對英國皇家海軍在挪威水域佈雷的反應,不管是否公然破壞了挪威的中立,是不可思議的迅猛。隨著入侵丹麥和挪威行動的開始,德軍最高統帥部向新聞界發佈了這樣一條消息:“為了粉碎英國破壞丹麥和挪威中立的企圖,德國國防軍正在接管兩國的軍事防禦。”


丹麥和挪威


德國入侵的第一步是佔領丹麥,並以此作為進軍挪威的跳板。1940年4月戰爭開始時,丹麥軍隊僅有14000多人,其中8000人是在2月份和3月份臨時徵召入伍的。丹麥士兵訓練水平低下,裝甲部隊很少甚至沒有。


閃電戰的序幕+德軍突襲北歐

▲ 德軍在快速控制丹麥之後,迅速展開了入侵挪威的行動。德軍的作戰範圍廣泛但又配合默契,從南部的克里斯蒂安桑,向北一直至北極圈內的納爾維克。


4月9日清晨5時,德軍傘兵部隊先後在無人駐守的馬德尼索堡壘及阿勒堡機場成功空降。6時,隱藏在哥本哈根港口一艘商船內的一個德軍步兵營從暗中衝出,企圖抓捕丹麥國王及其政府成員。德國第21步兵軍的兩個師也越過邊界進入了日德蘭半島。由於實力過於懸殊,丹麥軍隊除了在北石勒蘇益格地區為保護哥本哈根皇宮與德軍有過短暫交火,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反抗。


9時20分,在德國發出要出動空軍對哥本哈根進行轟炸的威脅之後,丹麥政府下令停止抵抗。至當日結束,德軍控制了丹麥全境。佔領丹麥使德國擁有了進軍挪威的平臺,也為德國海軍提供了在北海和大西洋作戰的基地,同時還確保了瑞典的鋼鐵通過波羅的海進入德國這一重要供給線的側翼安全。


閃電戰的序幕+德軍突襲北歐

▲ 戰爭中第一次重要的傘兵作戰發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德軍出動傘兵佔領了挪威和丹麥的重要機場,確保了其他常規部隊和補給品的安全登陸。


同日黎明時分,德軍部隊也同時對挪威首都奧斯陸、西南部港口城市卑爾根、中部港口城市特隆赫姆及北部港口城市納爾維克等海岸地區發起了攻擊。納爾維克一向是英國在海上的勢力範圍,距離德國本土1000多英里 ,德軍在這裡出現令世界感到震驚。德軍傘兵部隊佔領了斯塔萬格附近的蘇拉機場,隨後又在奧斯陸附近的福尼布機場空降成功。與此同時,德國海軍也成功地將陸軍部隊運送過了斯卡格拉克海峽(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與挪威南部之間)和卡特加特海峽(在瑞典和丹麥之間),雖然有所損失。重型巡洋艦“布呂歇爾”號和輕型巡洋艦“卡爾斯魯厄”號被擊沉,前者是被挪威海岸部隊擊沉,後者是被英國潛艇“懶惰”號擊沉。袖珍戰列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的右舷艦首被英國“螢火蟲”號驅逐艦進行自殺性攻擊時撞出一個37米的缺口,“螢火蟲”號驅逐艦的指揮官魯普少校也因此被追授戰爭中的第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閃電戰的序幕+德軍突襲北歐

▲ 德軍山地作戰部隊正划水通過挪威海灣。在迪特爾將軍的率領下,德軍第3山地師佔領了挪威北部港口納爾維克。但到了5月份,納爾維克又被英軍奪回。


在經歷了最初的震驚和恐慌後,挪威做出了令人欽佩的迎戰決定,挪威軍隊在陸地上獨立地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抵抗。不過,在納爾維克的作戰中,英國皇家海軍還是提供了一些幫助。瓦爾伯頓·李上校率領5艘驅逐艦將德國停在港內的戰艦打得一片混亂,擊沉2艘德軍驅逐艦,但是在交戰中英軍也損失了2艘。4月12日,老式戰列艦“厭戰”號在9艘驅逐艦的協同下,在烏夫特峽灣與德軍展開了激戰並全殲德國海軍。但是,在南部,德軍在炮兵及單兵作戰能力方面都佔據優勢,再加上德國空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這就決定了德軍將取得最終的成功。


僅用了8天時間,德軍第163和第196師所屬部隊已經推進了290千米,控制了至關重要的南部地區。最後,倉促組織起來的英國援軍終於登陸成功,在集結完畢後,他們相繼進入粗糙而簡單的防禦陣地,然而,和挪威人一樣,在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協調指揮更為得力的德軍面前,他們最終被擊敗。至5月1日,英軍於4月中旬在安道爾森尼斯登陸的兩個旅,其倖存部隊重新登艦撤出了戰場,而在中部和南部的挪威軍隊最終也放棄抵抗,向德軍投降。


閃電戰的序幕+德軍突襲北歐

▲ 手握MG34機槍和Kar98步槍、時刻準備戰鬥的德國士兵。至4月底,德國已經控制了挪威各個主要城市。


然而,在遙遠的北方,納爾維克最初的戰況對德國將軍迪特爾及其率領的2000名山地部隊來說很不利。由英國近衛部隊、法國阿爾卑斯師及波蘭軍隊組成的盟軍聯合部隊摧毀了他們搭載的艦船及補給品,並將他們趕出了納爾維克。到5月28日,納爾維克已經牢牢地掌握在了盟軍手中。然而此時盟軍卻不得不下令迅速撤離返回本土,調往更加急需這些部隊和裝備的地方。


當時挪威中部地區英軍救援軍的指揮官是卡頓·德·威亞特少將,他在戰爭結束幾年後所寫的有關盟軍挪威戰役實施的作品也許是最有啟發性的論述了。4月初他到懷特霍爾(倫敦的一條街道)回答戰爭部的緊急問訊時說:“我慢慢才理解,這就是挪威。此前我從未到過那裡,對挪威一點都不瞭解。”


如果說挪威戰役是英國軍隊的一次失敗,那麼,對英國首相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全文改編、摘錄自《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


END


閃電戰的序幕+德軍突襲北歐

《第三帝國的興亡》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部全新的納粹德國興亡史

一本地圖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史


本書是一部以納粹德國的興起和滅亡為主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戰役全史。全書配以近百張四色高清的軍事形勢和戰場態勢地圖,附以珍貴歷史照片,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納粹軍隊征服歐洲和北非的過程,也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轉化,從北非決戰,大西洋海戰,盟軍進攻意大利,蘇軍反攻,直至納粹德國的滅亡,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曲折艱難而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