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魔王”上網課,父母著急怎麼辦?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逐漸好轉,但學生們還在繼續“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時代,網絡教學這種方式讓一些家長苦不堪言,讓自控力較差的學生無法專心投入,家長們著急孩子學習效率低下而著急生氣,甚至爆發家庭矛盾和衝突。不少家長一邊上班,一邊還要和家裡那個“小魔王”玩學習的“間諜遊戲”,讓他們叫苦不迭。

針對網課期間孩子們在家無法專心學習,家長又該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帶上心理“口罩“,開啟心靈之門。長安汽車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 “安心計劃”疫情心理疏導第三期,繼續為疫情之下存在心理方面疑問的網友給出專業建議。

Q1

孩子們在自己的監督下都不能專心學習,在學校那個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他們還能靜下心來投入學習嗎?

自控力遇到“及時享樂”系統的抗衡

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大家都會存在困惑的話題——自控力(self-control)。它是人的一種心理特質,可以幫助我們集中精力完成當前的任務。

而缺少自控力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一個與自控力抗衡的“及時享樂”系統,它喜歡讓我們每個人去做一些簡單、快樂又不會耗費太多精力的事情,比如看電視、玩手機等等。

像學習這種需要大量精力的活動,往往是這個系統最不喜歡的事情。並且當我們進行高難度的活動時,自控力會不斷被消耗,一旦消耗殆盡,人們就會感到疲憊,難以繼續完成手頭上的任務.

自控力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保持自控力的另一個準則是需要一個不會輕易受到誘惑的環境,在家裡孩子們能夠輕易地玩手機、玩電腦,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因此,他們的自控力很容易受到影響,而孩子處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中,許多誘惑因素就都不存在了,孩子們可以靜下心來,好好調用自己的自控力,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在家總是不能長時間專心學習的原因。

Q2

初高中的學生讓人頭疼,幾乎每次溝通最終都會以爭吵為結局,作為家長我該怎麼辦?

初高中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孩子們的身體和心理在不斷髮展的同時,屬於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在形成。

他們的社交重心開始逐漸從家庭轉向學校和同伴,父母不再是自己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了,開始強調自己的觀點和價值,並試圖尋求父母的尊重和支持,以滿足心理發展的需求。

當這樣的需求不被滿足,他們便會開始變得反抗。同時,青少年的情緒往往具有爆發性、極端性和延續性,喜怒哀樂往往都很劇烈,因此面對這樣劇烈的情緒,和不再聽話的孩子,父母難免會覺得洩氣和難過,也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其次,爭吵可能與家長自身的焦慮情緒有關。面對孩子的學習,尤其孩子是初三、高三等升學年級的家長,其自身焦慮水平就不低,再加上疫情所帶給我們心理上的壓力,使這種焦慮情緒被無限放大,從而影響了家長們對“學習”這件事的解讀和認知,其實適當的焦慮對我們來說是有好處的,可以提供動力,幫助完成目標。

但當焦慮水平過高,影響我們對事情合理的看法,導致我們無法正常和孩子溝通交流就不好了。

別讓思維“抄近道”,這是易得性啟發偏差現象

(1)瞭解焦慮情緒和孩子的發展特點

既要知道自己的焦慮狀態,又要了解孩子是否處於焦慮情緒中,嘮叨、管教過多都可能會使他不耐煩。同時尊重這一時期孩子自主發展的需求,不要過多的給予干涉和阻礙。

(2)理性溝通,多傾聽少指責

多聽聽孩子想說什麼,不要著急打斷,也不要過多批評指責他們。多用“很不錯,你還可以試試…” 提供你的建議,少用“你應該…”的命令式口吻。

(3)如果遇到爭吵,嘗試按下“暫停鍵”

在遇到情緒要爆發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一段時間,想清楚自己為什麼生氣,讓自己平和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

Q3

作為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在家高效學習呢?

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你可以幫孩子設置一個模擬學校的學習氛圍,在孩子自習時把Pad、手機等可能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拿走,建議孩子與同學形成互助自習小組等同齡人的學習督促。同時,由於自控力是需要補充和獎賞的,可以採用類似學校40-50分鐘一個間隔的設置,讓孩子休息放鬆一次,調整思維的靈活性。你也可以與孩子制定具體的、可達成、有衡量標的目標學習,當孩子完成學習目標,就給他們一些及時的獎勵,哪怕獎勵很少。

維護良好的家庭氛圍

這個時期,良好的家庭氛圍與人際關係可以有效降低每個人的焦慮感,從而使我們安心從事自己當前的工作學習任務。學著和你的孩子理性溝通,每週選一個時間聽聽他們這段時間的想法、以後的願望甚至是他們的牢騷,但記得不要過多的用自己的態度去影響他們。同時,適當的把自己的想法也表露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理解你在想什麼,理解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面對網課,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是第1次參與,剛開始的階段肯定會有不適應性,試著慢慢調整心理狀態,適當調整各自的生活與學習的節奏,磨合期過去,陽光會更燦爛。

活動時間

2020年3月13日 至 2020年4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