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疾控人:不同的戰場,相同的使命

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來襲,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夜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理化科黨支部全體黨員和幹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投身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全員衝鋒 逆行而上

通知即是號角,疫情就是命令。在中心黨委發出就近就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號召後,理化科黨支部全員衝鋒,逆行而上,迅速到崗。尚在老家的範翔來到所在村部,瞭解當地關於武漢旅居回鄉人員的隔離安置措施,為基層講解新的技術方案,為家鄉防控提供科學建議;王一紅、李劍、李欣、郭周武、羅波等下沉社區,為社區送去權威的防控知識,幫助社區工作人員整理資料、方案;伍碧珍、張昊、周麗平等加入社區志願服務隊為社區居家隔離群眾量體溫、送物質,講解目前防控政策,進行心理疏導。

得知荷花池社區迫切需要科學防控知識,黨支部書記馮家力迅速組織開展 " 全民戰疫,一起助力 " 志願服務活動,派出 6 名黨員為社區群眾提供防疫諮詢、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引導群眾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堅定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可防、可控、可治的信念,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

戰場不同 使命相同

抗擊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理化科黨支部時刻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用各種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們有的從大年三十開始,就加入了應急值班隊伍,與眾多同事一起,日夜奮戰在新冠疫情疫情防控指揮部:左家信每個小時都必須刷新傳染病監測網一次,每天零點必須統計湖南省當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等數據,編制疑似病例走向表,累計確診病例的三間分佈表,一直工作到凌晨兩點,還要將其他組彙總好的重症、死亡、出院以及密切接觸者的統計數據彙總到一張表格,打印出來,進行歸檔;李幫銳、李軼在應急辦處理外省疾控中心或防控指揮部發來的追蹤密切接觸者協查函,進行信息核實,根據協查函的內容擬函安排相應市州疾控開展傳播鏈追蹤、密接者管理等,並將反饋的情況、信息整理歸類,及時回覆來函單位;楊靜玥在信息報告組的病歷資料小組參與疫情工作,每日需及時下載更新病例信息一覽表,收集整理全省所有上報病例的流調報告、進程報告、個案信息登記表和聚集性疫情信息,聚焦特殊人群確診病例,時刻關注聚集性疫情的進程變化,下載歸納已出院病例的結案報告並打印歸檔。這些對於他們是一次深刻歷煉,也是一場考驗,從開始的生疏到如今對各種流程瞭然於胸,他們已成長為合格的應急工作者。這些工作為機動隊出擊疫情現場和聚集性疫情跨縣市區梳理溯源提供第一手資料,並通過省際聯防聯控,減少疫情在省內擴散和向外省輸出。

他們有的編入了應急機動隊,只待一聲號令就果敢出擊,奔赴疫情發生現場偵查病毒的 " 蛛絲馬跡 "。理化科黨支部目前有機動隊員 6 名,迄今出動處理疫情 14 次,足跡遍佈 4 個市州,深入 17 個區縣,針對聚集性疫情和來源不明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消毒指導、集中醫學觀察隔離區督導。他們白天走街入戶做調查,深夜分析討論撰寫流調報告,這已是疫情爆發以來的常態。黨支部書記馮家力作為第 5 機動隊隊長,深知自己肩負的重大責任,每次機動隊出動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他帶領團隊對每起來源不明聚集性疫情梳理一遍又一遍,對每一個可能的線索、疏漏點反覆核實,數次深入至發熱門診、集中隔離點、社區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他的出差行李在這一個多月從未離身,隨時準備奔赴現場。支委、副科長曾棟在疫情期間走遍了邵陽市每個區縣,對邵陽市每起疫情瞭如指掌;支委、副科長陳東洋連續 5 天出差在外,跟蹤疫情,阻斷任何可能傳播鏈,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黨員骨幹丁力、盧嵐、範翔多次直面密接者,現場調研,力圖堵住每一個疏漏點。他們作為中心戰 " 疫 " 隊伍的排頭兵,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為中心掌控全局提供抓手,充分展現 " 我是黨員,我帶頭,我先上 " 的無畏精神。

他們有的積極撰寫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引導公眾正確認知,盡最大努力守護健康、傳播健康。疫情爆發以來,每位成員化身科普達人,積極轉發防疫攻略,傳播科普知識,認真解答親友、公眾的諮詢。自覺傳播疫情防控知識,為公眾提供安全實用的健康知識和防護攻略已成理化科黨支部黨員的本職工作。周麗平精心準備《減少聚集性活動預防病毒傳播》新冠科普微視頻,查閱大量文獻,稿子改了一遍又一遍,針對百姓關注的熱點作出權威解答。他們用飽含深情的文字展現在抗疫戰線中湧現的先進事蹟,紀錄下一幕幕感人身影,凝集抗疫正能量。到目前為止,支部共撰寫了 17 篇家書,20 餘篇戰疫日記,忠實紀錄下疾控人在抗擊疫情戰鬥中體現的擔當和作為。

守護 " 大家 " 眾志成城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疫情突如其來,國家陷入危難。理化科黨支部全體黨員,牢記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毅然舍小家顧大家,牢牢紮根在自己的崗位上。曾棟的二寶才兩個月,妻子身體還處於恢復期,現家中無人照顧,只能靠妻子一人獨自承擔照顧自己與兩小的重擔;陳東洋、張昊都是中心員工,大兒子年僅 7 歲,小的 2 歲半,在兩口子抗擊疫情期間,懂事的大兒子獨自承擔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左家信從 1 月 29 日開始至 2 月 27 日都在值夜班,時至今日還保持每間隔一天上一次晚班的記錄。到目前為止已累計晚班 32 天,而他的妻子是一名醫生,也在抗擊疫情的前線,2 歲的小寶寶全靠母親一人照顧;盧嵐的小孩正處於初三關鍵期,丈夫亦日夜奮戰在抗疫第一線,雖心中萬般牽掛孩子的學習,但仍帶頭站在防控鬥爭最前沿。

召即來,來能戰,戰必勝,就是理化科黨支部全體黨員的信念。為緩解中心防疫物資緊張狀況,伍碧珍、周小迪、李軼等積極參加中心志願服務隊,為機動隊員們自制一批簡易防護面屏,讓他們在一線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處置時能多一份保護。無論衝鋒在前,還是堅守後方,支部所有成員都在想方設法為抗擊疫情出力,哪怕只能貢獻一絲微薄的力量,也要為疫情的平息鋪上一塊磚,不辱疾控人的使命。

疫情防控,是疾控黨員的天職。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就是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職責所在,責無旁貸。理化科黨支部全體黨員懷著必勝的堅定信念,同千千萬萬疾控人一道 " 逆行而上 ",艱苦奮戰,在疫情面前,用愛和奉獻撐起希望的天空。春風已至,花將盛開,最終的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陳東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