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大法寶”答好“發展之問”丨蘇州“三大法寶”解讀(二):“闖”出來的“崑山之路”

如果說一個“搶”字拼出了“張家港精神”,那麼一個“闖”字,則“拓”出來一條“崑山之路”。“艱苦創業、勇於創新、爭先創優”,崑山從零起步,以“自費”創辦的開發區為戰略平臺,以對外開放為發展主線,通過跨區域的橫向經濟聯合和大力引進外資,不僅甩掉了蘇州市轄縣“小六子”的末位帽子,還連續坐穩了全國百強縣第一的交椅。蘇州“三大法寶”,今日解讀——“闖”出來的“崑山之路”。

改革開放春風乍起,“蘇南模式”異軍突起,“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沒有跟上“節奏”的崑山,卻還守著傳統農業的“半碗飯”。

痛定思痛,崑山奮起直追。他們抱定“敢吃螃蟹”的勇氣,創造性以自費開發的模式在當時縣城東邊3.75平方公里的農田開闢出一個工業小區,“東依上海,西託三線,內聯鄉鎮,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在鄉鎮工業的“老路”之外,趟出了一條“外向帶動”的“新路”,迅速完成了“由農轉工”的歷史性跨越。此後,崑山抓住浦東開發開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歷史性機遇,引進外資、聚焦臺資、切換動能,闖關奪隘,爬坡過坎,實現了投資格局“內轉外”、產業佈局“散轉聚”、發展質態“低轉高”、產業層次“大轉強”的跨越,連續14年位居中國百強縣之首,成為中國縣域經濟當仁不讓的“第一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