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世善書:一心為民,福澤後代


勸世善書:一心為民,福澤後代


為官者,秉公辦事,心繫百姓,古時謂之百姓父母。如若真能正直廉潔,一心為民,自能獲福無量,福澤後代,綿綿不絕。茲舉一例,以饗諸位。文出自勸世善書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

於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原文】漢於公,東海人,為縣獄吏。郡有孝婦,寡居守節,養姑甚謹。姑恐妨其嫁,自縊死。姑女誣告婦迫死其母,婦不能辨。公爭之不得。孝婦死,東海旱三年。後太守來,公白其冤。祭孝婦墓,遂雨。凡所平決,民皆允服。公門壞,父老謀治之。公曰,可高大其門,令容測馬車蓋。我治獄多陰德,並無冤枉,子孫必有興者。後其子定國,果為丞相,封平西侯。孫永侶,為御史大夫。

【譯白】漢朝於公,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人,為縣衙中掌理獄訟之官吏。東海郡有位孝婦,寡居守節,待奉婆母無微不至。其婆母恐妨礙其改嫁,上吊自殺了。婆母之女不明實情,誣告孝婦逼死其母。孝婦無法申辯,於公替她在衙門據理力爭也不奏效。孝婦含冤被處死後,東海一帶大旱三年。後來太守到任,詢問緣故,於公替孝婦申訴其冤。太守親自祭祀孝婦墓,天立時大雨。凡是於公所決斷之案,百姓都很心服。於公家門閭壞了,鄉里父老提議重修。於公說:“門閭可做得高大些,使其能容四匹車馬並駕進出。我治理獄訟公平允當,積了很多陰德,從不冤枉人,相信我的後代子孫必有發達的。”後來其子於定國果然當了丞相,被封為平西侯。孫子永侶,任御史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