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企業嚐到"新基建"甜頭 抗疫告捷逆勢增長

上海時光裡店,同比210%;北京大中店,同比192%……2月份直營店業績與去年同期不相上下。"淑真姐通過視頻直播,與員工分享喜訊。

"淑真姐"全名潘淑真,來自臺灣省,是多樣屋家居創始人。公司總部在上海,她目前人在臺北,每天上午8時,她準時打開釘釘組織召開早會,隔空指揮這家有著22年曆史的臺商企業抗疫創收。在線培訓,在線辦公,在線銷售,在線服務,基於開放、便捷的數字新基建,公司抗疫首戰告捷。

臺商隔空指揮抗疫 嚐到"新基建"甜頭

"穿上新跑鞋,站上新賽道。"潘淑真這樣比喻公司的現狀。

5年前,潘淑真啟動數字化轉型,逐步實現公司管理的在線化,並搭建了銷售數據中臺。此次疫情發生時,潘淑真湊巧去了東京,而後回了臺北老家,但基於釘釘視頻會議、群直播、工作日誌、移動審批等功能,她隔空指揮,彷彿置身上海本部。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數字化並非只是臨時應急,而是公司的長期戰略。"潘淑真強調。2015年,多樣屋為實現開店前、關店後的全天候服務,啟用數字導購系統。疫情期間,線下停擺,這套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遠程物流受阻的情況下,數據中臺智能匹配,消費者在線下單,線下門店網絡就近發貨,用最快的速度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裡。

潘淑真最近在研究各個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計劃打造內容數字中臺。"第一次直播就有2.4萬觀眾,6萬次點贊。"她很興奮,"我要在臺北開直播間,向大陸網友推介、溯源臺灣的好產品。"

數字化奇蹟:業績逆勢增長四成

潘淑真毅然擁抱數字新基建,與商界朋友孫來春帶給她的啟發不無關係。孫來春是上海化妝品品牌"林清軒"的創始人,最近喜上眉梢。疫情發生以來,公司逆流而上,業績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四成。

"別人趕著牛車走鄉間小路,我們開著跑車上了高速公路。"孫來春比喻道。需知,一個多月前,他還在為企業能活多久而夜不能寐:"我懵了——門店業績下滑了90%,每天一睜眼就是幾百萬的固定支出,現金流恐怕撐不過兩個月。"

孫來春沒有等死,他決定用足用好已有的數字新基建,展開線上自救。據介紹,從2018年開始,林清軒兩千多名員工全部上釘釘,實現在線辦公常態化;並打通釘釘與淘寶,打通線下門店與線上網店。公司數據全部上雲,基於阿里雲打造了全行業第一個業務中臺。

"所謂業務中臺,就是把商品信息、會員信息、交易結果等等,全部搭在同一個平臺上,打通線上與線下,可以線上下單、線下取貨,也可以線下下單、線上交易。"孫來春如數家珍。

疫情發生後,林清軒員工通過釘釘在家辦公、在線協同,持續加碼淘寶直播,充分運營業務中臺沉澱的會員,最終實現業績逆市飄紅。

"要致富先修路,誰先上路誰先富"

最近一週,各界都在熱議"新基建",對於這個概念,孫來春倍感親切:"'要致富,先修路',以前修柏油高速公路,現在要修數字高速公路。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些都是新型基礎設施,誰先上路誰先富。"

數字新基建對企業究竟意味著什麼?孫來春舉例說:"疫情期間,公司的IT人員沒法到場上班,但基於業務中臺,我們的系統非常穩定,沒出任何問題。以前雙11,我得安排十幾名IT人員值守;現在雙11,訂單翻了好幾倍,排三個IT人員就夠了——其實一個都不需要,因為系統實在太穩定了。"

在他看來,數字化新基建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企業基於這些開放平臺,可以操更少的心、花更少的錢,更穩更好更便捷地享受先進數字技術的紅利。他向記者透露,公司已追加投資,著手建設數據中臺。

與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以民間投資為主,由企業主導。在這場抗疫戰爭中,以釘釘為代表,市場化數字平臺為全民抗疫開闢了新戰場、提供了新手段,發揮了有序組織、高效協同的基礎設施作用。

記者從釘釘了解到,疫情發生後,釘釘斥巨資在阿里雲上擴容了10多萬臺雲服務器,並免費開放各項解決方案。全國1000多萬家企業、近2億人通過釘釘在家辦公,近1.5億人每天上釘釘健康打卡"報平安",30多個省份300多個城市的學校加入釘釘"在家上課"計劃,20個省份100多個城市上線釘釘企業復工平臺。數字新基建需求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