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近期很火的《安家》劇情中,房似錦被母親圍堵到公司追債,母親跑到她上班的地方大吵大鬧問她要錢,張口就是100萬。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這個情節引發了網友對原生家庭的再次熱議。

有這樣的吸血鬼母親,她才不得不變得堅強,也因為從小缺少愛,所以她不懂得在和同事朋友相處中如何把握界限,工作中的她雷厲風行,冷漠到有點不近人情,不懂得如何愛人和被愛,也失去了對家庭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情。

這些都是她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陰影。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很多人在小的時候,自尊心都受過傷害,而傷害他們的就是生他們養他們的父母。

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他的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哪怕你不承認,可最終,每個孩子的歸宿,都是原生家庭。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但是所有的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都有不足之處,都可能會犯錯誤。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裡,就把那些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持續反覆傷害孩子的父母稱為“有毒”的父母。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1、虐待型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主要分為言語虐待和身體虐待。

言語虐待

“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

“就沒見過你這樣笨的!”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這幾句話有沒有很耳熟?很多人成長的過程中沒少聽過吧。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我們以為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卻不知道語言上的傷害,同樣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要命的是,這種言語上的傷害,在我們的日常教養中,大量存在,且日久經年重複發生著。

創傷心理學的研究顯示:言語上的虐待無異於靈魂的謀殺。不斷地批評、辱罵、輕視、不合理的期待等等,會像身體傷害和性傷害一樣,給人帶去創傷和羞恥感。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身體虐待

大多數父母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能夠成功地剋制打孩子的衝動,但不幸的是,也有很多父母由於缺乏對沖動的控制力,使得他們將打孩子的想法變成現實。

從小受到家庭虐待的孩子,幾乎很難獲得對世界和他人的信賴感和安全感,他們的童年都處在巨大的焦慮、緊張和痛苦之中,而這種糟糕的感覺不僅會伴隨他們步入成年,甚至會成為他們一生都無法抹去的陰影。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2、缺位型父母

“缺位”的父母其實就是沒負起責任的父母,在這樣的家庭當中,孩子和父母的角色混淆不清,甚至直接顛倒,不是由父母照顧孩子,而是由孩子照顧父母,由孩子承擔父母本該承擔的重任。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對於深陷角色顛倒

的孩子來說,他們會感到一種巨大的無力感,因為他們的父母會以一個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但他們只是一個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大人,所以他們會經常做錯事,經常被父母指責,而揹負強烈的負罪感和挫折感。

這些孩子從小就缺少陪伴,缺少關愛和照料。他們只懂得甘於奉獻,他們沒有自我,或者說,由於從小不被重視,而只有一個低自尊的自我。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3、操控型父母

“這都是為了你好”——以自我為中心,把操控偽裝成關心

這種父母喜歡對孩子下簡單直接的命令或者指示,比如“你去做什麼什麼”,“你不要怎麼怎麼”,“你這樣不可以”……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幾乎是口頭禪,孩子就長期浸泡在這樣的語境中。

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孩子感受不到被尊重,感受不到被信任,因而孩子經常感覺不舒服,甚至壓抑。當孩子的負面情緒累積在某一節點爆發時,大人還不明緣由,絲毫意識不到是自己之前一系列的的問題導致,反而認為是孩子的問題。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那麼我們如何掙脫“有毒父母”帶來的傷害,修復自己的性格缺陷呢?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有提到一些方法:

1、釋放你的悲痛和憤怒

2、少些反應,多一些回應

3、不說“我不能”

4、與父母對峙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認識有毒家庭的行為模式;

第二部分是具體的療愈方法。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希望你讀讀這本書,看看你是否屬於書裡的其中一類父母;如果你曾經受到過原生家庭的影響,希望你讀讀這本書,找到治癒自己的方法,樂觀的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這本書的作者主旨並不在於控訴各類“有毒的父母”所作所為對子女的傷害和成長影響,而在於傳授具體的對策,使那些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人獲得勇氣和力量,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模式中解脫,恢復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心理學家:這3種“有毒”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無論你已經為人父母,還是曾經受到過原生家庭的影響,希望你通過這本書,能夠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

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