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湘靈的囊兒

薛湘靈的囊兒

雪湘靈


人的困境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而我們的救助也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給予別人但卻不為人所知,幫助別人但不為人所明,幾百年前的那個涉世未深的懵懂小姑娘薛湘靈,路遇陌生貧家女孩兒,將一隻裝滿奇珍異寶的鎖麟囊相贈,還不讓丫鬟留下姓名,我不知道放在今天幾個能做到?縱然也有出手闊綽,解囊相助者,大都會惟恐眾人不知,一定會將姓名到處傳。

我私下認為《鎖麟囊》的劇情是所有京劇劇目裡最富有正能量的劇目,古今通用,沒有之一。故事本身很簡單,說的是,一貧一富兩個出嫁的女子,偶然在路上相遇,富家女薛湘靈同情貧家女趙守貞的身世,解囊相贈。十年之後,貧女趙守貞致富而富女薛湘靈則陷入貧困之中。趙守貞耿耿思恩,將所贈之囊供於家中,以志不忘。最後薛湘靈與趙守貞相見,感慨今昔,結為金蘭,還囊兒原贈物數倍之……。這個故事放在今天仍有其積極的意義,傳遞著中國幾千年來“仁義,厚德”的文華,我們天天嚷著的“傳承”,這種美好德行是不是最需要我們當下“傳承”的?

素不相識卻能道旁慷慨解囊相贈,仁也;得助數年後又傾家之還,義也。仁至義盡,以仁義世其家,福澤綿長也。"其中最讓人感動的一個小細節就是薛湘靈將那個裝著珍奇異寶的囊兒交給丫鬟送於貧女趙守貞時囑咐丫鬟道:“莫把姓名信口嘵”。

我們古人早把這種厚重的德行叫做:“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勳當得起頌辭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可它卻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和其光,同其塵”,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裡窪在哪裡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達觀,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

幫助別人要求回報,叫做交易。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就叫做“德”。如果幫助了很多人,都不要求回報,那就是“厚厚的德”!

這厚厚的德有何用?《周易·坤》裡有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只要播土下種,就不怕將來沒有收成的機會,植物是這樣,德行亦然。

有一種美,從來不喧囂,不乍然,不生澀,溫潤如玉,又似深流中的靜水,緩緩流淌,不驚不乍;猶如深澗中的芝蘭,樣貌平凡,便那幽幽的香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傳來,讓人聞之忘返;有一種人看似平常,然有大器,懷厚德卻不顯於眾人……,所有這些美,原來是厚厚得“德”託著,人是這樣,物亦然。

小時候聽長輩們說起,村裡有德行的財主,每逢年節,會命人將一些財物趁著夜色悄悄放置於某些極貧人家窗臺上,好讓那些窮人也能“歡歡喜喜過個年”,也是積德行善的一種吧。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我們平常人,沒有薛湘靈那樣的囊:內有金珠、 珍寶和紅珊瑚碧翡翠,還有夜明珠、赤金鍊、紫英簪、白玉環、雙鳳鏨、八寶釵釧……。也就不能解囊相助了。但盡我所能,發光發熱,大約也會“有餘慶”。用網上流行的那句話:“我勸你善良”,對陷於困頓中的人能“良言一句三冬暖”;在眾人齊推那堵要倒的牆時,不去參與其中;對優秀的人和事發自內心的讚美;對別人無心釀成的糗事,不去譏笑傳播,更不能多方詆譭;惜老憐貧,扶危濟困……,所有這些行為在悄無聲息的進行,用一種時態叫做“悄悄進行時”,不標榜,不吹噓,這此美好的德行浸潤著一個人的修為,如果整個社會都這樣,那種洪厚,古樸的美便在人們中間散開來,這大約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吧。如此,縱然天氣嚴寒難耐,人心卻也溫暖如春。

薛湘靈的囊兒

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