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對一個謎,買盡成都府,專家說:這事兒應該有可能

“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是在四川民間廣為流傳的一首民謠,說的是明未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兵敗退出四川時,埋藏了大批金銀珠寶,並以石牛石鼓為標記,誰若能參破謎題,找到寶藏,便可一夜發達,富可敵國。這事靠譜嗎?讓小編帶你一探究竟吧。

猜對一個謎,買盡成都府,專家說:這事兒應該有可能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說起張獻忠,讓人不由想起他的“七殺碑”——天生萬物以利民,民無一物回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七個“殺”字觸目驚心。康熙時期學者毛奇齡曾做過研究得出結論說,張獻忠共殺人“六萬萬”。他的這一說法直到1923年才成書的《清代通史》,還在引用說:獻忠嗜殺……。

猜對一個謎,買盡成都府,專家說:這事兒應該有可能

然而,要知道中國人口直到道光年間才達四萬萬,張獻忠又怎麼可能殺六萬萬人呢?

但張獻忠嗜殺應該是真的,史載他“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並且現在也有資料顯示,四川人口在萬曆六年(1578年)有口三百一十萬之多,至清初順治十八年,只剩下8萬人(還有一種說法是50萬)。總之,人口的大量銳減是肯定的,而且是接近滅絕的大銳減。這與張獻忠不能說不無關係。

猜對一個謎,買盡成都府,專家說:這事兒應該有可能

貧苦百姓來投奔張獻忠,大都是為了吃一口飽飯,幾十萬農民軍衣食住行都要錢,行軍打仗更是需要大量軍費開支。所以張獻忠只有不擇手段地斂財,才能達到“凝聚人心”的目的。

張獻忠的斂財手段主要是攻破城池後,搶劫官府銀庫或是瓜分王公貴戚們的傢俬。當然,對於有錢的“大戶”,他也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的。

史料記載,張獻忠攻下武昌後,將明朝的楚王塞進竹轎裡,拋入湖中溺死,自己就把王宮裡的無數金銀財寶,用數百輛載車全都運走。還有資料顯示,說張獻忠在四川從各州郡的富商大賈處掠取的錢財,少則數千兩黃金,多則上萬,拿到錢後還會殺人滅口。

並且,你知道嗎?咱們常說的“敲竹杆”這個典故就與張獻忠有關。據說當時在四川,稍稍有點餘資的富餘人家,看到張獻忠如此貪,害怕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紛紛拖家帶口逃離本地。路上他們裝扮成窮人,將金銀等值錢物品,放在抬傢什的竹槓裡,卻被張獻忠識破。所以張獻忠下令每個關口卡點,再對行人進行檢查時,都多了一道程序,那就是敲敲他們抬東西的竹槓,聽聽裡面可藏有值錢的東西。

猜對一個謎,買盡成都府,專家說:這事兒應該有可能

張獻忠為斂聚財物無所不用其極,但同時又對搶掠所得的財物進行嚴格控制。他立下規矩:部下若私藏金銀一兩,斬全家;藏十兩,斬全家。這麼一來,整個四川的財物都聚集在張獻忠一人手中,說他富可敵國一點也不誇張。

但是後來張獻忠不但在鳳陽挖了老朱家的祖墳,還在四川稱帝建立大西國,成為明朝重點打南擊對象。1646年,清軍入川,張獻忠攜歷年所搶的金銀財寶率部向川西突圍。但轉移途中猝遇明軍伏擊,千船金銀沉入江底……

後來清朝的咸豐皇帝、民國等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曾打過該批財寶的主意,但均無結果。

猜對一個謎,買盡成都府,專家說:這事兒應該有可能

難道張獻忠那些所謂“能買盡成都府”的財寶都只是個傳說?

2015年6月25日,四川眉山市的網刊登了一則消息——《彭山主動介入張獻忠稀世寶藏被盜掘案》。也就是說彭山區的有關單位主動提前介入彭山區偵辦的一起文物盜掘案,很可能與“張獻忠沉寶遺址”有關。後經考證基本確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在經過充分論證及準備後,專家們在此處歷時3個多月,考古發掘面積20000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0000餘件,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堪稱世界級的考古大發現。2018年4月,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再次出水各類文物12000餘件……

猜對一個謎,買盡成都府,專家說:這事兒應該有可能

2018年6月四川省眉山市彭江口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這些打撈出來的江底珍寶,具有非常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已不能單純地用金錢來衡量了。它們的發掘出現,更是對研究明末的政治史、經濟史和軍事史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特約歷史撰稿人:燕荷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