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有一次,我在我朋友開的一個學科機構裡,問在那裡上輔導課的小學階段的孩子,我說:“你們知道學習是什麼嗎?”

有的孩子說:“學習就是寫作業。” 有的說:“學習就是考試。”

然後,我又問一些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孩子,有的看了我一眼不搭理我,有的說:“學習就是學習唄 。” 有的搖搖頭說:“不知道。”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如果,把相同的問題問父母,有的會說:“學習就是學知識。” 有的會說:“學習就是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如果,孩子問父母,“學習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我聽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不學習,將來怎麼掙錢?”,“不學習,就考不上好的大學,將來就找不到好的工作。”,“你不學習,你想幹什麼?”.........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學習僅僅只是為了獲取知識、為了考上好大學、為了掙更多的錢嗎?有些人,沒有上好大學,也掙了很多的錢。學習到底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好好的思考。

如果,孩子瞭解了學習真正的含義,會不會更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了呢?

那學習到底是什麼呢?奧黛莉和莎貝爾兩位心理學治療師,給出了對於學習的不同解釋。值得我們每一位爸爸媽媽深思。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學習,是認識自己,敢於追夢

小潔是一個初二的學生,她對畫畫有著濃厚的興趣,相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準,因為她每天都會花時間練習畫畫。她的夢想,就是想當一名畫家。

但她的媽媽可不這麼想,經常對小潔說:“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當什麼畫家,畫畫能當飯吃嗎?你再這樣下去,將來只能喝西北風。”

漸漸地,小潔也覺得媽媽說的對,如果只專攻畫畫,萬一搞砸了,連工作都找不到,就真的只能喝西風了。但是,除了畫畫,她不知道,以後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非常迷茫。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我曾經看過這麼一個笑話:

採訪一個年輕人:“請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年輕人回答:“別跟我談夢想,早就戒了。”

雖然是一個笑話,哈哈一笑就過了。但是,仔細想想,這不就是很多人的現狀麼。有多少人,現在從事的行業,是小時候夢想的行業?

有多少人,喜歡自己目前的工作?知道自己要什麼?

又有多少孩子,清楚地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將來想做什麼樣的人?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酷愛畫畫,也想成為畫家。總把時間用在畫畫上,導致學科成績很不好。但,她的媽媽全力支持她畫畫。

在她剛上初三那會,她媽媽跟她說:”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名畫家,中央美術學院可以幫到你。那裡有最優秀的老師,最優秀的資源。”

她說:“真的嗎?但是,進中央美術學院,要參加高考,以我現在的成績,考上高中都有點危險。”

她媽媽說:“你還沒有開始,怎麼就知道自己不行。你現在初三才剛開始,有一年時間可以準備。媽媽相信你能考上高中。加油,為了你的夢想,努力!”

最後,她真的考上了高中,又順利被中央美術學院錄取,後來,又考上了美國最好的一所美術學院讀碩士。

她告訴我,當一個人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潛能無限大。

所以,不是孩子不愛學習,或者學不好,而是他沒有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如果,我們父母能夠接受孩子的夢想,不潑冷水,就是對他表達無限的信任。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就等於給了孩子勇於思考的機會。

讓孩子能夠嘗試、犯錯、總結,從錯誤中學習,從學習中完善和改變,從學習中認識自己、瞭解自己,進而做出決定 ,然後堅持,最後實現。

所以,學習是什麼?學習是追夢。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學習,是學習和別人相處

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足不出戶,我們一樣可以學習到相關的知識,為什麼還要上學呢?如果,孩子問你這樣的問題,你該怎麼回答呢?

學習,不僅僅只是,乖乖的坐在教室裡,認認真真聽老師講課,才叫學習。學習,應該是關於人生的全面學習

而學校,是一個能學習社會生活規範的場所,是一個可以學習如何跟人互動、從別人身上學習、培養人際關係和溝能力的地方。

我在《 》一文中,寫到過社交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大寶,跟我說,他在學校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下了課,跟同學們聊天。

所以,學校,不只有讓孩子們覺得枯燥的知識,繁重的作業和考試。學校,還有讓孩子感到愉悅的東西,讓孩子嚮往的東西。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學習,是用心、用感情的多角度學習

很多人認為,學習就是不斷的背、刷題、讀,就能把知識裝進腦袋。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現在孩子都在背、刷題,為什麼有些孩子,就是不學,或者學不好呢?

因為,我們忽略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性的一部分。也就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是帶著煩躁的情緒,還是愉悅的情緒。

影響孩子情緒的主要因素,包括自己和父母的信念,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語言,所處的環境。

成功、恐懼、委屈、擔心、焦慮等所有情緒,在學習的路上,都陪伴著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因為焦慮的情緒,總是考試失利;因為,不自信,害怕的犯錯,總是不敢在課上舉手回答問題,或是問老師問題。

這些情緒,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和制約他們看待學習的方式。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學習,是用整個身體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有家長,談到孩子的身體問題。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養生的評論,評論者說,他現在很後悔,當年上高中時,只顧學習,沒有照顧好身體,導致現在,剛工作就一身的病。

彼得·甘貝爾指出:“叫小學生或中學生每星期花大把時間把屁股粘在椅子上,認為這樣就能讓他們學得更好,實在是個天大的笑話。”

如果,好好照顧身體的需求,並知道如何讓身體更放鬆,更自在,身體將成為孩子學習上最佳拍檔。

一夜好睡眠、一頓好早餐、一次大汗淋漓的運動,一個愛的抱抱,都會成為孩子進行學習和考試前的最佳助力。

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可學習到底是什麼?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