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有這些“毛病”,家長別盲目制止,娃將來更容易有出息

文|西紅柿媽媽

俗語說,“三歲定性”,孩子三歲以後,個人習慣和性格,基本都已養成。此時,若父母再想教育引導,就比較費力氣了。因此,懂教育的爸媽,會在孩子三歲之前,幫孩子糾正習慣,努力培養好孩子的基本性格。

可是,有的爸媽一刀切,誤以為孩子的某些“毛病”,也必須要改正。其實,孩子在三歲前有這類毛病,長大後可能是個人才,爸媽別分不清楚。

小利特別愛說話,比同齡小孩更顯調皮,可是偏偏爸爸最喜歡安靜,屬於典型的悶葫蘆性格。於是,每當小利在爸媽面前讀書出聲,或是纏著爸媽讓他們講故事,爸爸就會特別的反感。爸爸經常擺出一副在單位的領導架子,用嚴肅的語氣警告小利,“再嘮叨,就不要你了。”

起初,小利根本不聽,可有一次在商場逛街時,媽媽抱著小利,小利跟個話癆一樣,打開的話匣子根本關不上。結果,小利惹怒了爸爸,爸爸一生氣,就把小利從媽媽那邊搶了過去,把他一個人留在商場裡。

孩子3歲前有這些“毛病”,家長別盲目制止,娃將來更容易有出息

小利大哭起來,後來還是警察按照爸爸留在小利身上的字條,安全的把小利送回家的!有了這次的教訓,小利就像變了一個人,他再也不敢多說話了,人也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悶葫蘆。

媽媽發現了小利的不對勁兒,為此還跟老公大吵了一架,她覺得老公把孩子嚇唬壞了,根本不該這樣教育孩子。再說,孩子愛說話,這並不是壞事。多說點話,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自信又陽光。多好啊!不比眼前的悶葫蘆,要強太多了嗎!

小利爸爸也感覺到孩子的變化了,他也後悔自己一時魯莽,教育方式有問題。可是,後悔也晚了,孩子悶悶的,就是不愛說話。看這樣子,以後很難當個演說家,或是主持人了。

有這些“毛病”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是個人才,爸媽別扼殺他的未來

1 愛亂塗畫

有的小孩子一旦能拿筆了,爸媽就開始頭疼了,因為某些調皮的小傢伙,最愛做的事情莫過於畫畫了。無論是牆面,還是新的書本,只要孩子看見了,就不分地點的直接開畫。孩子無拘束的行為,使許多爸媽鬧心不已,恨不得扔掉孩子的畫筆,再也不讓他畫畫了。

孩子3歲前有這些“毛病”,家長別盲目制止,娃將來更容易有出息

不過,爸媽再生氣,也不要制止孩子的繪畫行為。畢竟,繪畫能培養孩子的智商,提高藝術細胞,以後還能往藝術界發展一下。爸媽可以正確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在方便繪畫的地方盡情地畫。

2 亂動手動腳

調皮的寶貝最愛動手動腳,一會兒踢一下桌子,一會兒動手拆掉了箱子,似乎整個家裡的東西,都有被寶貝毀掉的風險。爸媽肯定很擔心,每件傢俱都是用錢買的,每個擺設都是用心挑的,爸媽不捨得物品被孩子霍霍了,只能制止孩子,甚至脾氣不好的爸媽,還會因為心疼那些被寶貝破壞掉的東西,就揍寶寶一頓。

不過,爸媽要知道,孩子越是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越會有動手動腳的行為,這樣的寶寶長大後,可能是個單領域的奇才,爸媽不要抹殺掉寶寶的好奇心才好。

孩子3歲前有這些“毛病”,家長別盲目制止,娃將來更容易有出息

3 問題一籮筐

性格爽朗的爸媽,最討厭問題多的孩子,他們受不了這種麻煩。畢竟,孩子小,許多問題都太幼稚了,“我從哪裡來呀”之類的問題,讓爸媽覺得特別尷尬。因此,爸媽不耐煩的時候,就會直接拒絕孩子的提問,可是爸媽要知道,孩子越是問題多,越說明孩子的觀察能力強,好奇心強,學習能力強,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有大出息。

4 愛犟嘴

不是所有的寶貝,都很順服爸媽。有的寶貝就是很愛犟嘴,最能跟爸媽唱反調。雖然,沒哪個爸媽能受得了這樣的寶寶,但是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這是必然經歷的過程,這正能說明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始反思爸媽的言行,強化個體觀點。他們越愛犟嘴,越代表寶寶很聰明,凡事有主見,還敢於表達意見,爸媽要高興,而不是制止。這樣的寶貝長大後,肯定有發展,更容易獲得成功。

孩子3歲前有這些“毛病”,家長別盲目制止,娃將來更容易有出息

這四個“毛病”最容易被爸媽一刀切,你家寶寶如果有,記得不要太責怪他了。畢竟,這雖然是寶寶的“毛病”,但也代表寶寶以後會有大出息。

孩子3歲前有這些“毛病”,家長別盲目制止,娃將來更容易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