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藝術大師馬季先生生涯

相聲藝術大師馬季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那些難忘的笑聲卻依然被我們記得。在兒子眼中他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在徒弟眼中他是怎樣的一個師傅?年輕時的馬季又是怎樣走上了相聲的藝術道路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再次回憶馬季老師充滿傳奇的一生。

2006年12月20日,馬季先生在北京家中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不幸辭世。如今,馬季先生的徒弟、摯友以及家人已經從悲痛中漸漸走出,但無數觀眾依然無法忘記的,或許就是馬季先生“笑的藝術”。1956年,22歲的馬季進入到中國廣播藝術團所屬的說唱團。在正式成為一名相聲演員之前,他又有過怎樣的一段工作經歷?

19歲的他,考進了新華書店,作為店裡的文藝骨幹,他參加了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工人業餘藝術團學習相聲。被侯寶林相中後,馬季從一名業餘愛好者,變成了正規的相聲從業者,可沒想到鬥志高昂的他,卻被潑了一盆冷水。為了挽留並且栽培馬季這棵相聲苗子,說唱團裡當時的臺柱子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四位老師一同教學,把馬季列為重點培養對象。在堅實的傳統相聲根基上,馬季開始摸索自己的相聲之路,從業餘到專業,甚至後來被稱為大師,馬季到底有一套怎樣的學習相聲的方法呢?

在馬季50年的相聲生涯中,他的幾個愛好,讓他成了業內名副其實的雜家。自從1987年馬季在長沙第一次心臟病發後,書法成了他最大的愛好。

馬季去世後,馬東一直習慣將父親的東西維持原狀。父親的點點滴滴依舊鮮活,馬東至今仍不忍面對,但近幾年,他卻打破了父親不許他說相聲的禁令,不但做起了春晚語言組的導演,還走上了相聲舞臺。這背後究竟有何隱情呢?

馬季的幽默,在旁人看來,或許是從事相聲專業多年的歷練,但馬東卻透露,其實父親是受了一個人的遺傳,那個人便是馬季的母親。馬季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從小父親早喪,母親的艱辛自不必說,成名後馬季對母親極為孝順,但老人家病逝時,正好趕上他要去外地演出,在事業上嚴格要求自己的馬季,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馬季生前收過20多個徒弟,堪稱相聲界之最,徒弟陣容龐大,被觀眾們稱為馬家軍,不過對拜師收徒這件事,馬季向來十分隨意。對徒弟,馬季不但視作平輩相處,他的教學方式也很獨特。徒弟們悟性不同,如今在曲藝界的建樹不一,馬季因材施教,對待徒弟的教育,又有怎樣的不同?

作為相聲界的一面旗幟,馬季不只對徒弟們毫無保留,對相聲發展的前景也直抒己見,時間過去了,他的聲音猶在耳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