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之前有媽媽問我,寶寶十個月大了,老愛吃手,試過抹芥末,可他一邊哭一邊搓手,味道就掉了,還試過戴防吃手手套,結果戴著手套也吃……現在真是沒法子了。

我看了沉默了一下,既心疼寶寶受的這些“磨難”,又能體會媽媽的擔心:

萬一寶寶把細菌吃進去了,會不會生病?

一直吃手會不會影響面部發育進而影響顏值?

到底要不要干預,要的話要怎麼幹預呢?

等等。

真可謂操碎了老母親的心啊。

但寶寶吃手真沒必要這麼緊張,因為這反而是他們成長的表現。

其中的原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

從生理角度來說,嬰兒期大腦發育需要更多感覺刺激信息輸入,這樣通過吃手寶寶就能自己完成感覺刺激。

而且,吃手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包含了手眼協調、手指分化等一系列能力發展,所以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劉春陽才說:

“如果寶寶兩三個月了,還不會將手放到嘴裡,反而有可能存在問題”。

從心裡角度來說,嬰兒的手指頭和媽媽乳頭的口感是差不多的,一直叼著乳頭不太可能,所以沒有滿足的吮吸慾望他就會通過吃手來滿足。

另外,吃手也是寶寶安撫自己的表現,當他們餓了、害怕、睏倦的時候,吃手能讓自己得到安慰。

當然這裡指的是0-1.5歲的寶寶,如果再大一些還是頻繁吃手的話,確實可以干預,因為可能會有影響寶寶面部發育等等問題,如果孩子還小,及時給他清理小手就好。

那位媽媽看了我的話後鬆了口氣,不再執著制止孩子吃手了。

但我的心卻沒因此放鬆,因為這樣的問題我不止一次被問了:

我們因為舊有的錯誤觀念,把孩子本來正常的行為被當做“問題行為”去幹預,結果非但沒有制止這些行為的發生,反而傷了孩子的心,造成更大的問題。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所以,下文基本上涵蓋了所有0-6歲孩子會被“糾錯”的正常行為,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在養娃的路上少走一點彎路。

1

1-4歲口吃

“媽媽,我、我、我……”

“我什麼我,好好說話!”

相信這一幕對很多孩子有口吃問題的家庭來說,並不陌生,看著孩子半天吐不出一句話,急得我們真想替孩子把話說了。

口吃影響社交,反過來,就怕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所以怎麼能不急呢?

但現實是,你越急他反而越嚴重。

原因就要從為什麼口吃講起了:2歲多的寶寶正處於語言爆發期,但他們的神經生理成熟程度卻落後於情緒和智力活動所需要表達的有關複雜內容,也就是說想說的話找不到適合的語言來表達,說話就會停頓、重複。

這時候,我們越關注他的結巴,他就越緊張,惡性循環就形成。

所以不管反倒是最好的辦法。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哦)

另外,只有1%會發展成永久性口吃,大部分都自愈了。

所以7歲以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多一點耐心地陪伴,如果7歲以後口吃還是很頻繁,才建議去治療。

2

2-3歲叛逆

俗話說,三、六、九,狗都嫌。意思就是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狗看了都煩。

英文裡還用TerribleTwo(可怕的2歲)來形容,可見這個問題有多普遍了。

很多家長會困惑,為什麼原來聽話可愛的孩子,變得像小魔頭一樣,你說啥都要跟你唱反調呢?

因為這時候是他“自我意識敏感期”,喜歡通過“不”“我自己來”,來彰顯他的力量;

另外,思維大多是單向的,還不會變通;同時語言能力還夠不上思維能力,說不清自己想要什麼,我們誤會了他就急,但又只會通過哭鬧的形式表達……

所以看到的就是一個“狗都嫌”的狀態了。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

☞理解他

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對著幹的,只是他成長的階段。

☞ 讓他做選擇

比如孩子不肯吃飯,可以問他“你要現在吃還是待會吃,吃飯還是吃麵”等等,讓他選擇就是順應了他想要自己做主的需求。

☞ 先情緒,後道理

對於那些不能提供選擇的事,比如寶寶想玩火,我們要溫柔地堅守住底線。也就是先接納他的情緒,允許他發洩,再講道理。

3

2-3歲撒謊

之前有個媽媽問我孩子才三歲就會撒謊了,怎麼辦?

她說回家的時候看見沙發上都是餅乾屑,孩子站在她旁邊說,是爺爺吃的。

可爺爺根本不吃餅乾。

她很擔心,這長此以往下去,還不得成個大話精啊。

我趕緊和她說,孩子會撒謊,其實是好事。

原因有二:

☞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現象

心理學家做過實驗,把3歲孩子單獨放在有攝像頭的房間,告訴他們不可以偷看桌上的“驚喜玩具”,然而幾乎所有孩子都看了,可是在研究人員問他們有沒有看的時候,卻都說沒有。

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做過一份關於孩子說謊的研究報告:說謊是每一個3-4歲孩子所必經的階段,2歲時,20%的兒童會說謊,3歲時達到50%,4歲時接近90%。

☞ 這是情商高的表現

說真話時會觸動額葉、顳葉中等4個腦區,而說謊時則會觸動包括邊緣系統等7個腦區。

因為說謊話時,既要觀察對方的反應和表現,又要讓自己說的話有理有據,看看有沒有漏洞和破綻。

所以,這時候,孩子的大腦管控系統非常忙,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個謊言。

所以,撒謊是情商高的表現。

當然了,也不是說不撒謊的孩子情商就低,不要過度解讀哦。

另外,雖然這是好事,家長們不用太過擔心,但不是說我們就不用管了,因為謊言也分幾種情況:

☞ 想象力與現實錯位導致的說謊。(無意識的)

☞ 故意的、目的性的說謊。

☞ 為了逃避懲罰或為了得到獎賞的謊言。

第一種一般是2-3歲,分不清現實和想象而撒的謊,無須擔心。

後面是大一點的時候,這時候需要注意了,因為謊言是孩子處理問題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一些更好的方式。

4

2-6歲不願分享

之前看電視看到這樣一幕: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看到這裡真替這個寶寶委屈,不懂得分享,其實和道德無關,是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的表現。

2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孩子會產生“私有”意識,會靠搶奪的方式佔有,特別重視物品的所有權,並愛用“我的”宣告主權,且拒絕分享。

這個時期對孩子非常重要,因為他開始區分“你的”、“我的”、“他的”,明白自己與他人的邊界,這樣才能既維護自己的權益,又尊重他人的邊界。

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自私”等標籤來強迫他們分享,這樣可能適得其反,造成心理傷害。

我們要做的是理解他們,在孩子不願意的時候,和他站在一邊,告訴別人:“不好意思,他不同意”。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當然不強迫孩子分享不代表縱容,而是用鼓勵和引導代替強迫。

5

2-4歲不合群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這個問題之前也有不少家長問過我,我都會先告訴他們,不要太擔心,是正常的現象。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不愛和人玩,大體上就是兩種情況:

一是,年齡還小,孩子要4歲左右才開始合作遊戲,之前都是習慣一個人玩。

而且很多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分離焦慮也是一個因素。

二是先天的氣質:氣質是是嬰兒出生後最早表現出來的一種個人特徵,這是他們個人性格的底色。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從9個維度,分成三個類型:容易型、遲緩型、困難型。

這裡要注意的是,先天的特質都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發揮他先天特質中優勢的那一面,而不要一味避短。

如果還是很擔心孩子的社交能力,我們可以多陪孩子玩,帶著他和人接觸,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自然就有了安全感。

6

0-4歲想要父母哄睡

估計很多家長都聽過“三歲分床、五歲分房”,但實踐起來才知道不容易:

你一走他就開始哭鬧,這樣就不得不回來哄著,兩間房往返幾輪後,就不得不以失敗告終,還是一起睡了。

可是不分房,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相信這就是很多家長苦惱的原因,不分怕孩子不獨立,分吧,又狠不下心看孩子哭。

其實什麼時候分房睡並沒有嚴格的年齡劃分,當孩子準備好了,就可以了,千萬別心狠地把孩子關門外,這樣只會加重孩子對分房的恐懼。

要知道,分房是遲早的事,這一天早一點晚一點並沒有太大關係。

最後想和大家說,養娃路上諸多艱辛,不止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對自己也要多一點耐心,我們會一直陪著大家的!


送福利啦,20G寶寶輔食資料&輔食煎鍋、打蛋器、蒸煮一體機等等,來就送。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0-6歲孩子口吃,說謊,不合群,最全解決指南

ps:小編已經搜索關注了寶寶知識講堂,而且抽中了輔食平底煎鍋!寶媽們抓緊時間去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