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時評:做好“加減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海報評論員 王封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切事。

“今年滿打滿算還有不到10個月的時間,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難度,必須儘早再動員、再部署。”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言語懇切,催人奮進。

脫貧攻堅,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決不能鬆勁懈怠。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啃下最後的硬骨頭,需要做好“加減法”,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加大工作力度,多措並舉鞏固成果。在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佔比高。據各地初步摸底,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因此,我們必須查找漏洞缺項,及時將返貧和致貧人口納入幫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彈。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同時,要加大就業、產業扶貧力度,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穩崗拓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提升帶貧能力,利用公益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機會。

加強工作韌勁,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當前,最大的問題是防止鬆勁懈怠、精力轉移。“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標準不變”,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東西部扶貧協作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鑑,共同發展。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減貧進程產生一定影響,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及時清理影響外出務工、農產品銷售等環節的障礙。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2019年全國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現在,一些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到影響,如不採取措施,短時間內收入就會減少。此外,貧困地區農畜牧產品賣不出去,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產和消費下降,影響產業扶貧增收。因此,疫情嚴重的地區,在重點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可以創新工作方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沒有疫情或疫情較輕的地區,要集中精力加快推進脫貧攻堅,適時清理障礙,暢通渠道,儘快讓人、財、物良性運轉起來。

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輕基層負擔。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脫貧攻堅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不容忽視,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等問題時有發生,基層幹部、群眾反映強烈。對此,今年將繼續開展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從下半年開始,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對各地脫貧攻堅成效進行全面檢驗。只有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才能讓基層扶貧幹部心無旁騖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