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上的龍城——山西太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俗話說得好: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陝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可見山西在中華文化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太原,作為山西省的省會,更是一座充滿魅力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

神州大地上的龍城——山西太原

太原

太原,簡稱並,別稱幷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世界晉商都會,中國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那麼太原為什麼又稱為龍城呢,據說上古時期的堯、禹大帝就曾建都晉陽(今太原);春秋戰國時期,趙魏韓三家分晉後,趙國第一個都城就在晉陽;漢朝時期,漢文帝劉恆曾被封為代王,就居住在晉陽,漢景帝劉啟也是在晉陽出生;東晉十六國時,前秦苻丕(苻堅之子)在晉陽稱帝;南北朝時,又有高歡、高洋以晉陽為基礎建立東魏、北齊。隋朝末年,李淵、李世民駐守太原,並由此開創大唐帝國。唐高宗李治最初也是被封為晉王,作為李世民的嫡三子,後來竟然能繼承皇位,氣運非同一般。五代十國時,後唐、後晉、後漢、北漢,或發跡於晉陽,或以晉陽為國都。李克用、李存勖從太原起兵建立後唐;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的石敬瑭也是從太原起兵建立的後晉;劉知遠也是從太原起兵建立後漢;後漢滅亡後,劉崇在太原稱帝,史稱北漢。在唐朝和五代時期,和太原有關的皇帝一個接一個,不愧是龍城,名不虛傳。

神州大地上的龍城——山西太原

歷史上,有這麼多帝王出自太原或者和太原有關,太原被稱為“龍城”,也算是名至實歸了。有學者研究認為太原所在的環境,暗合蟠龍狀。太原北的系舟山如龍角,西南的龍山、天龍山如龍尾,太原為中心,為聚集龍氣的風水寶地,所以會出很多帝王。其次,太原之所以能成為“龍城”,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我們都知道,山西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西邊有滔滔黃河天險和呂梁山脈;東邊有巍巍太行山脈作為屏障;南邊既有中條山、王屋山,又有黃河。內部又有汾河流經南北,將一連串的盆地串了起來。山西這種“表裡山河”,外部有險峻關塞禦敵,內部又有足夠的盆地和河流實現自給。典型的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守起來,別人還很難攻。在古代對任何勢力來說,若能佔有山西,則霸業可成。

神州大地上的龍城——山西太原

如今的太原發展也越好越好了,也即將步入地鐵時代。作為一個在太原上了四年大學的山西人,看到太原發展的越來越好也很是自豪。此外,太原的美景與美食也是更加豐富多彩,太原文物古蹟有晉祠園林、建於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龍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廟、晉陽古城遺址以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龍山石窟等名勝古蹟。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0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7處、國家地質公園1處、森林公園3處。

神州大地上的龍城——山西太原

太原小吃的代表有清和元頭腦、羊雜割、過油肉、五寨燴菜、楊記灌腸、麵皮、六味齋醬肉、雙合成糕點、孟封餅、醪糟、小米粥、老豆腐、認一力清真蒸餃、老鼠窟元宵、魚羊包、徐溝灌腸等。麵食的出現最遲在漢代之前。漢代,凡面制的食品統稱為“餅”。山西人被稱為“老西兒”由來已久,除了山西是在太行山西邊以外,這個名字裡還有醋味。古時候,“醋”被稱為“醯”,醯與西同音,山西人便有了“老西兒”的稱謂。山西人愛吃醋,麵食離不開醋,炒菜、做湯處處離不了醋。太原的麵食有拉麵、削麵、撥面、擀麵、揪片、剔尖、燜面、栲栳佬、撥魚、貓耳朵、擦擱鬥、沾片子、餄撈等。製法有擀、拉、撥、削、壓、擦、揪、抿等幾十種。料理工藝上,又可分為蒸制、煮制、烹製。澆頭滷料精細考究,“醋調和”與“澆兩樣”最具特色。

神州大地上的龍城——山西太原

總而言之,如今的龍城太原無愧於它的名字,正在一飛沖天,我相信龍城太原一定會像龍一樣翱翔於天際破長空萬里,重現龍城之風采,在神州大地上更加的璀璨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