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達的女王》:時尚的背後,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之路

《穿普拉達的女王》歷來被觀眾看作是女性必看的一出職場劇。無論是劇中令人眼花繚亂的穿搭,還是安迪由一個老土的女孩最終變成時尚達人,以及如何面對職場上的挑戰,似乎這部電影都給予了很多的借鑑。

還有觀點認為這部電影是安迪是失去初心到找回初心的過程,是所有的繁華都會復歸於平淡的過程。然而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女孩的蛻變史。

弗洛伊德說: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相互作用的系統組成。

我認為這部電影所展現的正是安迪由本我到超我的自我完善的過程。

《穿普拉達的女王》:時尚的背後,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之路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鄉下女孩安迪,她一直夢想去《紐約客》當一名新聞編輯。為此,她先到時尚雜誌社實習,希望有這樣一個實習經歷能夠使自己有機會進入自己夢想的報社。事情並非安迪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在實習的過程中,她遇到了很多的考驗。最終,安迪通過了考驗,成為了米蘭達的得力助手。如果長久發展下去 ,安迪也許會取得不遜於米蘭達的成就,然而這個充滿新聞理想的姑娘做出了令人意外的選擇……

其實,不管是從職場方面來看,安迪又回到了原先的樣子。還是從安迪失去初心又迴歸初心來看,大家都覺得安迪是一種“倒退”,重新回到了起點。但是我認為這是安迪的進步,她經歷的一切繁華若夢,而她抵擋住了多方的誘惑。在這條完善自我的道路上,安迪更加堅定了自我的選擇,這是安迪的一條自我蛻變之路。

下面,我將從本我意識階段,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意識階段,遵循現實選擇;超我意識階段,遵循至善原則三個過程分析安迪的自我成長之路以及在每個階段的安迪給予我們的啟示。

一、本我意識階段,遵循快樂原則,一切聽從本心

安迪喜歡穿令自己舒服的寬大衣服,喜歡吃熱量極高的食物。在得到時尚雜誌社的工作之後,安迪也沒有注意自己與同事差距很大的身材,在餐廳選擇自己喜歡的其他女孩打死也不會選擇的食物。安迪此時正是處於本我意識階段。

《穿普拉達的女王》:時尚的背後,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之路

弗洛伊德說:本我是無意識核心部分,遵循快樂原則,主要滿足本能需要。

初入職場的安迪堅硬的固守本心,選擇不被環境影響。在最前端的時尚雜誌社工作,安迪無疑是格格不入的。儘管得到了同事的嗤笑,米蘭達的羞辱,安迪似乎不以為意。我們一方面佩服安迪的豁達,但是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安迪的不改變真的是對的嗎?

可以看出安迪在改變之後,有了更大的自信,男友有了更多的新鮮感,米蘭達也開始正視安迪,安迪也得到了更多的喜愛與幫助。

哪個女孩不喜歡自己變美呢?安迪不肯改變其實正是缺乏內心想要改變的決心。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作者提到:人無論處於何時,也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之中,都可以改變。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肯改變的決心。

安迪選擇滿足口腹之慾,不願減肥,正是“享樂主義”作祟。

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發展。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亦為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

再聯繫到我們自身,有多少人選擇“享樂主義”,停留在思維的舒適圈和生活的舒適圈不肯改變呢?

舒適圈的定義是: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著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會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踏出這個圈子的界限時,會感到不舒適,想要退回舒適圈內。

因此 我們如果想要成長就必須踏出所謂的舒適圈,去面臨新的挑戰與考驗。舒適圈固然舒服,但是長久的呆下去只會消磨人的鬥志與熱情。快樂是很重要,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延長可以得到快樂的時間。

二、自我意識階段,遵循現實原則,做出自我的改變

安迪在經歷了打擊之後,終於開始主動做出改變。她主動請求男同事幫忙搭配衣服,做出了華麗的轉變。不僅是外在形式發生了轉變,她的內心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此時的安迪不再將這份工作看作是米蘭達的“為難”,不再對這份工作充滿牴觸。而她的華麗轉變也讓米蘭達開始正視她,這是安迪的自我意識階段。

自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其思維特點具有客觀性和邏輯性,它盡力滿足本我的要求,又要考慮現實的可能性以及超我的允許和限制。


《穿普拉達的女王》:時尚的背後,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之路

很明顯,安迪堅硬的固守自我早已不滿足現實的需要,同事的嘲笑,米蘭達從沒有“看見”她,安迪一直將米蘭達看作是大魔頭,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她才將米蘭達佈置的任務看作是難以完成的,當男同事指出安迪接受這份工作是在抱怨時,安迪終於開始正視自己的心態,開始客觀且具有邏輯性的思考應該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們也可以看到,安迪在改變之後充滿了自信,心態發生改變之後,她想盡一切辦法完成工作,原本被認為做不到的事情也做到了。如找到《哈利波特》未出版的書稿,並且提前裝訂好,送給了米蘭達的雙胞胎女兒。到後來,安迪得到了米蘭達的信任,代替賽琳娜去了巴黎參加時裝週。

《穿普拉達的女王》:時尚的背後,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之路

要知道安迪曾經對所謂的時尚多麼“不屑一顧”。她從來沒有關注過時尚品牌,甚至在進入時尚雜誌社時 也沒有因為自己的格格不入而不安,安迪從醜小鴨蛻變成白天鵝,效果是驚人的,時間也只有幾個月而已。我們不得不感嘆,安迪變化之迅速。那麼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安迪能夠迅速改變的原因以及我們應該學習什麼:

  • 首先,在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困境時,應該積極的尋求別人的幫助。

如果沒有得到男同事的點醒,安迪可能走進死衚衕根本出不來。如果沒有男同事的幫忙,安迪恐怕也不知道自己該從何改變。沒有朋友的幫忙,安迪也沒辦法通過米蘭達的考驗,縱觀安迪的變化,這個樸實的姑娘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忙。

中國的古語也有言: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境,這時候不是應該放下所謂的面子,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有時可能是對方無意間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你豁然開朗。

不過,最好的關係是互相給予,只有一方的給予,那叫幫助。雙方共同給予,那才叫人脈。所以,經營好自己才是王道,你身上總得有一點讓人刮目相看,而安迪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幫助,也許正是她身上的樸實打動了別人。

  • 其次,擺正好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安迪由開始的被動變成主動,正是因為心態發生了變化。男同事對她說:你在抱怨,安迪,米蘭達只是做她該做的工作。安迪一開始確實不夠熱愛自己的工作,她只是將這份工作看作是自己能夠進入夢寐以求的報社的資本而已,對於別人的熱愛她認為太過嚴苛。而當她真正開始喜歡時,她可以做的很好,正如安迪所說她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因此,在我們認為一些事情很難時 ,或者說對於一些事情不喜歡從而喪失熱情時 ,不如擺好心態。比如,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可是卻沒辦法改變,要麼你有能力重新選擇你喜歡的,要麼你就坦然的接受,從而愛上她,畢竟你的專業是你賴以謀生的本領,最怕有的人看不上擁有的,又沒能力追求喜歡的。

  • 最後,你可以很努力,但千萬彆著急

安迪對自己的男同事說:我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些獎勵,在我做的好的時候米蘭達可以說聲謝謝。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也像安迪一樣,自己做出的努力,也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誇獎,被別人看見,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是有回報的,但是結果往往並不能盡如人意。

因此,在做事的過程中,不要先想著結果,做好自己當前的事,想要的都會有。你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所以你只需要熬過中間的孤寂罷了。

三、超我意識階段,遵循至善原則,清楚自己真正所想的

安迪得到了去巴黎的機會,得到了米蘭達的賞識,與男友之間出現了問題。男友似乎對安迪的工作不太認可,但是在很多女性觀眾的心裡,認為此時安迪的男友早已配不上安迪了,而安迪也碰見了更為欣賞自己的人。似乎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發展,而此時的安迪卻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她最後好像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所有的一切就像是一場幻境。

《穿普拉達的女王》:時尚的背後,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之路

安迪是倒退回原來了嗎?不,不是這樣,經歷過一切的安迪,面對所有的誘惑而能堅守本心的安迪自然跟之前的安迪是不一樣的,此時的安迪正是超我意識階段。

超我是遵循至善原則,最終形成良心和道德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並遵循社會文化規範而發展成健全和成熟的人格。


《穿普拉達的女王》:時尚的背後,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之路

安迪在得知《天橋》雜誌要拋棄米蘭達,選擇傑奎琳時,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告訴米蘭達,挽回這個決定。這時,安迪忘記了米蘭達之前對自己的一些羞辱與為難。而在米蘭達反敗為勝,卻欺騙了奈傑爾,米蘭達說安迪跟自己很像,安迪懼怕自己會變成跟米蘭達一樣的人,她選擇了離開。這正是安迪遵循了至善原則,她的善良沒有因為繁華和利益而失去,安迪最終完成了由本我到超我的轉變。

在安迪完成轉變的過程中,她也影響了一些人,例如米蘭達。一個從沒有將助手放在眼裡的大魔頭,一個幾個月就要開掉一個人的無情者,竟然在最後願意替安迪說好話,讓安迪得到了心心念唸的工作。

米蘭達的身上多了一下”人氣”這正是安迪所帶來的改變。安迪的被幫助也好,被喜愛也好,正是被安迪的“善”以及樸實所打動。安迪最後與米蘭達遙遙相望,兩個人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安迪的選擇並沒有錯,相對於事業,她也要親情,愛情和友情。米蘭達的選擇也沒有錯,一個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的女人有什麼錯呢?她們只是價值觀不同而已,不同的人會偏向不同的一方。

這也告訴我們:

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堅持自己真正想要的,因為個體價值觀的不同,每個人基於自己考量有不同 的選擇就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永遠喜歡聽別人的看法,最後只能是喪失了主見而已。我在想:如果安迪勉強自己聽了男友內特的話辭去工作,他們之間真的不會有隔閡嗎?當回首往事時,安迪真的不會埋怨內特嗎?只有經歷過後放下,這才是真正的放下。因此,實踐出真知,只有經歷過、盡力過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

結語:《穿普拉達的女王》是鄉下女孩安迪的蛻變過程,其中也給我們呈現了很多人生哲理,給了我們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安迪和米蘭達,一個女性應該走哪條路呢?或者說一名女性如果要事業,就不能再要其他的感情嗎?哪條路才是正確的,這值得我們細細思索。

嗨,我是沐子,歡迎關注 與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