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正在經歷著史上最長的寒假,家長不僅要陪著孩子上網課,還因為孩子早上不起床,上了課也不認真聽,也跟著著急!鄰居張姐因為到了上課時間,孩子卻還在房間裡玩遊戲而發火,可算出來上課了,也沒有認真在聽,趴在電腦桌上,都要睡著了。怎麼辦啊?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後,利用恰當的時機,在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就是說,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出現的問題,他們會先處理孩子的感受。

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種孩子不急,家長卻已經著急得火上房了情況。你知道,此時孩子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嗎?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孩子掛在嘴邊的話是:

“為了我媽,我必須考上最好的大學。”

“如果不是為了我媽,我早不念書了!”

“我媽都快把我逼瘋了,整天嘮叨,說的全是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點大學,你的學習成績怎麼還不進步,這回考試又沒進前十名,我對學習討厭透了,根本學不進去。”

為什麼父母給孩子製造了這麼大的壓力?

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說,其實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轉嫁給了孩子。特別是媽媽,自己的成長停下來以後,對自己能不能適應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但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是把這種希望放到了孩子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雙倍的壓力。

家長特別希望孩子好,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經常可以看到,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從自己的心理需求出發,為孩子設計一個父母喜歡的人生。結果,束縛了孩子成長。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父母心理的需求,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在生活中具體的表現有:

01 有勁兒全往孩子身上使

表姐只讀到高中,就出來工作了,有了孩子以後,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全部的業餘時間,都用在陪孩子學習上,還跟孩子一起學英語的家長,組成一個微信群,專門研究孩子如何培養。每天早上六點,準時叫孩子起床,背課文、背單詞。在家裡,什麼家務活,都不用孩子做,生怕耽誤了孩子的學習時間,害怕孩子以後,考不上大學,沒有好工作。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而表姐自從離開學校以後,就沒有再看過書,內心非常焦慮,卻沒有努力讓自己成長,而是壓力,全放在了孩子身上。把自己對人生的擔憂和焦慮,轉移到了孩子身上,打著“為你好”的旗號,逼著孩子必須優秀!

02 希望用孩子的學習好,給自己贏得面子

同學小玲以前經常跟大家說,我女兒英語學習成績好,舞蹈鋼琴也樣樣出眾,大家都很羨慕,小玲也覺得非常有面子。結果女兒上了高中以後,學習成績一直跟不上,小玲覺得自己特別沒有面子。孩子在媽媽天天的逼迫下,開始不喜歡學習,也越來越不聽話,小玲特別痛苦。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其實,當家長把孩子的學習好,當成一種贏得面子的工具時,也在讓孩子內心開始討厭在人前表現,會隱藏著更大的矛盾。

03 通過打孩子宣洩情緒

鄰居家孩子剛上初二,經常因為數學成績不好,爸爸就把他打了一通。還覺得我是為他好才打他,要不然,以後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到時候可怎麼辦啊?可是,結果就是這孩子對數學特別討厭。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表面上來看,孩子的父親是希望通過打的方式,讓孩子數學能夠學得好,可是,從潛意識來說,是在工作上的順心,生活中的不如意,積攢到了一起,通過打孩子的方式宣洩得出來,根本無法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父母把心理的需要,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第一,加劇了孩子的學習壓力。

一位帶過多屆高三畢業班的老師說,她的學生上了大學,最怕就是媽媽的嘮叨,壓力特別大。不斷給孩子壓力的父母,不能體會到孩子的心情,還會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和不滿,跟孩子經常發脾氣。讓孩子覺得都要透不氣了!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第二,侵犯了孩子的個人空間。

心理專家指出,在父母嚴格監視下長大的孩子,缺乏心理邊界,長大以後,容易依賴別人,沒有主見,還會喜歡控制別人,不給對方生活空間。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他們也學不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個人空間。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第三,令孩子形成外在評價系統。

在小的時候,孩子非常在乎父母評價。長大了以後,他會非常在乎同學、老師、同事、上司等人的評價,整天做事情不是為了自己內心的需要,而為了得到別人好的評價。

有內在評價系統的孩子,會把學習本身的樂趣,做為不斷激勵他努力學習的最大動機。而被外在評價系統控制的孩子,只是為了父母而學習,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讚美,在乎考試成績。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好方法

01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如果父母包辦孩子的成長,什麼都替孩子做決定,那麼,孩子就學不會自己做決定,就學不會果斷和思考。只有給孩子留出充足的個人空間,孩子才會發展完整的獨立人格。可以引導孩子,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時,跟父母一起交流,可以讓孩子先想一想,有哪些好的解決方法,寫在紙上,跟孩子一起分析哪種方法,最好效果。最後,把決定的權力交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處理問題的整個過程,也讓孩子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02 從自我成長開始

很多父母都是在按照自己的理想,來設計孩子的未來,但是,一旦自己並沒有努力實現理想,孩子就會看到,父母是在:說一套做一套,容易出現強烈的判決心。

比如說:告訴孩子好好學習,以後才能大展宏圖,家長卻在休息時間,只知道刷劇、看短視頻,根本沒有做過提升自己價值的事情,孩子看到的父母沒有好好學習,連書也不看,就會覺得父母說的話,不可信。父母利用空閒時間,都在讀書學習,孩子看在眼裡,也會主動學習。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一位喜歡讀書的朋友,在二月份的時候,已經在今年讀完了二十本書,恰好工作需要,要用一個短視頻的APP,就問在旁邊的兒子,他的手機上有沒有,他的兒子說:沒有。正是有喜歡讀書的父母,才會有熱愛學習的孩子。

孩子問題的背後,是父母的問題,家長跟孩子一起成長,就是最好的辦法。如果只是想怎麼解決孩子的問題,而不在自身找原因,孩子的問題,無法解決。

03 改變愛的方式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把關注給孩子好的吃和穿,轉變為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的成長。如果父母一味在物質上付出,只滿足了孩子物質上的慾望,而精神上的需要,得不到關心,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痛苦。

多跟孩子聊天,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內心經歷了哪些快樂和痛苦,不要用批評的語言,而是跟孩子站在同一角度,理解他的感受,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陪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才會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將來,他也會成為一個能夠體會到別人的難受和開心,成為一個能夠溫暖別人心靈的人!

孩子天天跟家長對著幹,太氣人了!心理專家:用這三種方法最管用

結尾:

當看到孩子的缺點要發脾氣的時候,想一想:對孩子發火,真的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嗎?孩子會從我的行為裡,學到什麼呢?如果,不能帶給孩子正確的行為,就先冷靜下來,找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用實際行動,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