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共產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典範

陳望道:《共產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典範

今年是《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問世100週年,中國共產黨人如何從《宣言》精神中汲取戰“疫”的力量,永遠做“《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戰“疫”的重要講話精神,“把《共產黨宣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打贏這場特殊戰役?《宣言》首譯者、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的一生,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望老恰恰是《共產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典範。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一個忘記來路的民族必定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一個忘記初心的政黨必定是沒有未來的政黨。”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一週,總書記就來到“興業路”“石庫門”的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看了陳望道同志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等文物後,強調“我們要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2018年4月23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圍繞“《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專題舉行第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再次提出:“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並就如何堅持《宣言》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等發表重要講話。

第一,總書記指出,做《宣言》精神忠實傳人,要矢志不渝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從接受翻譯《宣言》任務的那一刻起,陳望道一生從未改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他說,“(經歷了‘一師風潮’的洗禮)對於新舊逐漸有所辨別……有了更高的判別的準繩,也就有了更精的辨別……便是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曾經說過:“翻譯《宣言》是異常困難的。”陳望道自述道,“費了平常譯書的五倍功夫,把彼全文譯了出來”。解放初,陳望道會見外賓時,有人問及望老,為什麼那麼難,還要堅持翻譯,他回答:“當時社會上有各種思潮,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以及其它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我信仰馬克思主義,所以就答應翻譯了。”直至1973年9月,在接受中國新聞社的記者採訪時,83歲高齡的望老仍向記者表明:“活著一天,就要為黨工作一天”。

第二,總書記強調,做《宣言》精神忠實傳人,要忠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陳望道的一生就是始終把人民的解放與幸福作為全部思想和行動的主題。比如,他最早關心和研究婦女問題。五四運動初期,陳望道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婦女解放、男女平權、婦女參政、婚姻自由等進步主張,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者和倡導者。陳望道對婦女經濟獨立問題的剖析深入到勞動權的層面,指出婦女要解放就應該有絕對的自由勞動權,做到真正的經濟獨立,還提出對這一獨立的具體要求,如“取得家庭裡男子一樣的教養期間”;在倡導母性自決時,強調“由女性自己的一直決定生育幾個孩子的事情”……這些鞭辟入裡的洞見歸根結底源自他對百姓疾苦、人民苦難的情懷。六七十年代,復旦大學地處上海的城郊結合部,屬寶山縣地界。因為隸屬郊縣,不論是師生的糧油還是副食品供應都遠比市區要差,同時給復旦職工子女的讀書、升學、就業也帶來許多不便。身為一校之長的望道先生,為此多次給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反映,希望儘快解決這一問題。1977年10月,老校長彌留之際,上海市有關領導來探望他時,問他有什麼要求,他說:“我個人別無他求,只希望復旦能儘快劃入市區的楊浦。”在他去世後不久,這一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望老就是這樣一位即便是彌留之際,仍然心繫師生、心繫人民的共產黨人。

第三,總書記提出,做《宣言》精神忠實傳人,要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產黨宣言》最後一句經典譯文,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也是最能反映《宣言》國際主義精神的。比較這句文字的最早中譯文和陳望道的譯文,更能反映望老當年在翻譯時就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國際主義思想。1905年11月26日,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第2號發表朱執信撰寫的《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一文,專門介紹馬克思(譯為“馬爾克”)的生平和學說。在該文中,朱執信將上述經典句子譯為:噫!來,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奮也!把“無產者”譯為“平民”,明顯受到當時日譯本的影響,階級對立、階級鬥爭的核心思想並未準確體現,馬克思、恩格斯原文關於“全世界”“團結”或“聯合”之意也未譯出。而1920年陳望道把它翻譯為: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呵!一下子就直指願意,凸顯了“萬國”這樣一個全人類“共同體”的理念。

第四,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宣言》精神忠實傳人,要按照新時代新要求加強黨的建設。1920年5月,陳望道帶著《宣言》的譯稿來到上海老漁陽裡後,黨的早期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便在此處成立,陳望道就是其中主要成員並與陳獨秀等一同開展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成為了我們黨最早的五位黨員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望老還出任中國共產黨上海地方委員會首任書記。有一則小故事反映瞭望老對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組織工作用心用情:1922年農曆狗年春節前夕,陳望道用《共產黨宣言》中的核心思想創作了一首6句77個字的《太平歌》並把歌詞印在新年賀卡背面。1月28日(農曆正月初一)上午,陳望道、沈雁冰、李漢俊、李達等帶頭,發動上海全體黨、團員100多人與工人50多人,分頭上街散發。不到半天,6萬多份“紅色賀年帖”就散發到上海的大街小巷、公共場所。工人拿到“賀年片”後非常感動,認為“上海灘有人關心工人了”。巡捕房知道後驚呼道,“不得了,共產主義到上海來了!”……這些使得“共產主義”一詞更加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上海進步青年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當時黨的生力軍。

第五,總書記還指出,做《宣言》精神忠實傳人,要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1920年9月,陳譯《共產黨宣言》的第二版在滬發行同時,外國語學社成立。在這所黨培養革命幹部的特殊學校裡,陳望道親自講授《共產黨宣言》,他就特別注重結合時局、洞察當時的時代風雲,關注和回答100年前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聽講的學員就有22歲的劉少奇,16歲的任弼時,18歲的羅亦農,17歲的蕭勁光等等,劉少奇回憶說,“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共產黨是幹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準不準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後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準備獻身於黨的事業。” 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964年4月19日在杭州大學演講時,陳望道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自己。據我看來,如果學的好,可以得到兩個大用處:一個是改造我們的立場、觀點、方法,就是我們的世界觀;一個是做我們學術研究的理論基礎。理論基礎打得牢固,才不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才有可能保證我們研究保持又紅又專”。

第六,總書記還提出,做《宣言》精神忠實傳人,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1920年5月從家鄉義烏完成了《宣言》的翻譯回到上海後,加入了黨的早期組織並擔任勞工部長(又叫工會部長),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主持中國第一個面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刊物——《勞動界》的編輯發行,陳望道利用這一陣地發表了一批他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如《真理底神》、《女子問題和勞動問題》、《勞動者唯一的“靠著”》等。1920年初,陳獨秀到上海,在上海誕生的《新青年》雜誌也隨之遷回上海。陳望道開始參與並負責《新青年》的編務,由此這本雜誌逐漸成為黨的早期組織機關刊物,發表了陳獨秀的《勞動者底覺悟》、《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和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以及各地勞動狀況的調查。陳望道自己也撰寫了不少文章,如《勞農俄國底勞動聯合》。對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研究的態度,1964年,陳望道作為語文學家在杭州大學同樣說道:“甲、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理論基礎,指導思想;乙、以中國的語文實事為研究對象;丙、批判地繼承我國語言學遺產;丁、批判地吸收外國語言學研究成果”由此可見,他始終注重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來確定學術研究的方針和原則。即便對於發展我國語言科學和語文事業,他總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學風。

(作者分別為復旦大學黨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兼組織部副部長、義烏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