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職場生存,你必須學會談判

隨著國內疫情的日趨好轉,人們也逐漸恢復日常工作。而對於職場中人,或即將踏入職場的萌新來說,有一項技能必不可少——那就是談判。現實生活與工作中,談判無處不在。有數據顯示,每個人平均每5分鐘就要面對一次小型決策,只要存在不同意見,就需要進行談判。而無論是升職加薪、跳槽轉行,還是拿下客戶、提升業績,都需要我們具備談判能力。

如何通過談判贏得我們想要的呢?本週五晚上20:00—21:00,《從對抗到共贏》的作者團隊之一,沈莉娟老師將在噹噹網客戶端直播分享談判中的技巧和策略,參與方式詳見文末。

“談判”的真諦——放下對抗,走向共贏

告別痛苦和鬥爭 讓談判走向共贏

人們說起“談判” 似乎總是如臨大敵。把談判對象放在對立面,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對方身上,把好處全都拿到自己這邊,於是,“談判”變成了痛苦、肉搏、批判、鬥爭的代名詞。

但新型談判學則是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將與對方的討論視為一次正面的溝通機會,一種讓雙方都從彼此身上學到東西,滿足訴求,實現共贏的機會,談判正在從“對抗”走向共贏。

“談判”無處不在

為什麼要改變觀念,改變談判的方式?首先,“談判”的頻率很高,在生活與工作中談判無處不在。每個人平均每5分鐘就要面對一次小型決策,,而只要存在不同意見就需要談判。

開會時如何與意見不一致的同事達成共識?年末如何讓老闆給你加薪?跨年夜你和你的另一半討論要不要去網紅餐廳吃大餐?這些都是“談判”。如果把這些談判都變成戰爭和對抗,那生活未必也太難了。

“權威”不再佔據上風 分享和交流促成共贏

此外,時代也在變化。“權威”不再是決定性因素,人性中對“分享”的需求,和對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追求佔據了上風。猜猜誰最喜歡新型談判學課程?不是採購,不是產品經理,不是律師,而是法官和將軍這類權威者。

將軍為什麼會喜歡談判學?難道不是發號施令就夠了嗎?事實上,將軍雖然是最後拍板的那個人,但大多數的決策都來自於水平討論,分享各自掌握的信息,大家商議辯論,最後達成一致,獲得最好的決策。

如果將軍直接下命令,執行的效果反而會大打折扣,下屬可能陽奉陰違,或者採取拖延策略,更嚴重的是,如果不廣泛聽取意見,而造成毀滅性的結果,那將毀掉團隊對領導者的信任,瞭解雙方的立場,以及立場背後的驅動邏輯很重要。

忽略對方立場 會導致嚴重後果

而對抗,往往會讓你忽略對方在理的地方造成嚴重的後果,下面這個墨西哥鑽井平臺的故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油氣公司(採購經理):"我出價100萬美元,一個星期時間搞定鑽井"。

鑽井(供應商):"一般我們的完工時間需要2個星期,我們對外報價200萬"。

油氣公司(採購經理):"100萬!多一分錢也不行!時間就是金錢,必須一個星期搞定"!

鑽井(供應商):"一個星期時間太緊了,如果工作不紮實,平臺有爆炸風險"。

油氣公司(採購經理):"以前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就一個星期,要麼不幹,要麼走人"。

鑽井(供應商):"好好好,我幹"!

這場談判,採購經理贏了,但他只贏了一天,因為第二天平臺就爆炸了。人員傷亡慘重,原油大規模洩露,最後企業賠款90億美元。顯然,這位採購經理是一個最糟糕的談判者,他將供應商視為敵人,一心只想拿到自己的好處。

談判需要精心準備和策略技巧

最後,光有“分享”和“共贏”的意識還不夠,更重要的是策略。《從對抗到共贏》這本書中,就完整地介紹了新型談判學的四個步驟、十個要素和二十六種策略。告別痛苦的博弈,在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中達成共識。

直播預告 | 想在職場生存,你必須學會談判


《從對抗到共贏》

楊杜澤,沈莉娟,王賽,範松璐 著

談判不是利益對抗,而是擁有無數可能、可以實現與談判對象共贏的過程,來自世界知名談判專家的一線談判思維與策略系統,全球擁有100萬追隨者與學習者,幫助談判者管理談判風險,提升談判效率

只要存在不同意見,就需要談判。談判的需求存在於生活與工作中的每時每刻每地。生活中90%的衝突不是因為利益本身,而是因為我們說話溝通的方式。如何通過談判贏得你想要的,就是《從對抗到共贏》這本書想要揭示的秘密。

-直播預告-

從對抗到共贏

3月13日(週五)20:00—21:00

與談判專家一起學習談判策略

直播預告 | 想在職場生存,你必須學會談判

溫馨提示:請先安裝噹噹網客戶端,點擊進入“噹噹直播”,即可找到直播入口。

直播預告 | 想在職場生存,你必須學會談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