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之下:從美國紐柯看鋼鐵企業長青之道

2020年2月18日,1972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美國鋼鐵企業紐柯宣佈季度現金分紅每股0.4025美元,這已是紐柯連續第188個季度派發現金股息。這家公司除2009年唯一一年虧損外,已經保持了46年盈利!

01

“基業長青”的美國紐柯

美國鋼鐵業曾連續保持145年全球粗鋼產量第一。隨著本土邁入工業化、城市化後期,以及原蘇聯、日本、中國等鋼鐵工業的崛起,在1973年美國粗鋼產量最高達到1.36億噸、60萬產業工人,逐步失去優勢,而今不到9000萬噸、14萬產業工人。在美國曆次金融危機中,鋼鐵行業也屢次遭受重創。鋼鐵業是美國獲利性和成長性最差的產業之一,鋼鐵業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環境之一。

逆境之下:從美國紐柯看鋼鐵企業長青之道

1871-2019年美國粗鋼產量與重大事件

紐柯的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最早是一家汽車公司,後來開展多元化,曾瀕臨破產邊緣,被迫聚焦在鋼樑加工行業。1965年,公司涉及鍊鋼,以8萬噸電爐起家。2001年,美國經濟蕭條、鋼材需求低迷,美國鋼鐵公司大幅壓縮產量,減幅達11%,紐柯卻仍保持較高生產水平,產量不降反增;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鋼鐵企業大面積虧損,紐柯卻創出31.09億美元的歷史最好盈利水平;2013年,紐柯鋼材銷量超越美國鋼鐵公司,位居美國第一。2019年,紐柯鋼材銷量2653萬噸,營收226億美元、息稅前利潤16.63億美元。近十年,紐柯息稅前利潤累計達到115.44億美元,淨利潤率從7.7%增長至9.4%。但曾壟斷美國鋼鐵行業的美國鋼鐵公司過去十年僅有3個年度(2014、2017、2018)盈利,累計淨虧損高達34.5億美元;久負盛名、歷史排名第二的伯利恆鋼鐵公司已於2003年破產。

逆境之下:從美國紐柯看鋼鐵企業長青之道

1966-2019紐柯粗鋼產量及市場佔比

2019年,紐柯在全球鋼鐵企業排名位居第14位,前面13家有9家是中國鋼鐵企業。在世界鋼動態2019年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中,中國鋼鐵企業最好的排名名次是第14位,得分7.32。紐柯以8.08分列居第2(排名第1的是浦項),而且是長期位居該榜單前列。

02

平均噸鋼淨利潤43.5美元

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指出:“公司從優秀到卓越,跟從事的行業是否在潮流之中沒有關係。很多實現跨越的公司從事的並非是景氣行業,有的甚至是處境很糟的行業”。紐柯自1966年開始銷售鋼材以來,54年平均噸鋼淨利潤為43.5美元,最高紀錄2006年的129美元,唯一的一年虧損是-28美元。紐柯持續保持盈利,與其不斷調整結構、適應環境變化密不可分。

逆境之下:從美國紐柯看鋼鐵企業長青之道

1966-2019紐柯噸鋼收入與淨利潤情況

第一階段(1966-1988),以小博大,以低成本求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紐柯以鋼樑加工為主業,先後投建5家鋼樑加工廠,並進入冷板加工、緊固件、寬法蘭梁、建築鋼結構等領域,年加工量達到90萬噸。涉足鍊鋼初心是為了配套加工廠,後看到原品銷售給企業帶來的利潤明顯超過加工環節,才逐步加大外銷比例。自1966至1988年,紐柯鋼材總銷量從7.8萬噸增長到226萬噸,鋼材直接銷售量從0.4萬噸增長到144萬噸,鋼材直接外銷比例從2%增長到64%。

鋼樑的噸鋼淨利潤水平是15美元;其內部實現供應之後,噸鋼淨利潤水平為27美元;在外銷比例超過50%之後,噸鋼淨利潤水平在47美元。其核心原因是紐柯採取電爐鍊鋼工藝,其低固定資產投入、以廢鋼為原料、較低的人工投入,相比長流程鋼廠有20%的成本優勢。當時,美國市場螺紋鋼毛利率在7%左右,紐柯憑藉這個優勢,在鋼鐵業站穩了腳跟。

第二階段(1989-2006):自低向高,以規模求發展階段

1988年前後,短流程小鋼廠在螺紋鋼市場打敗了長流程鋼鐵聯合企業。但由於市場價格戰,相應市場價格暴跌20%,市場利潤大大縮水。紐柯在該階段,選擇在堅守低成本競爭力下的規模化擴張戰略,擴大螺紋鋼核心產品的市場份額,積極向高端市場滲透。

1989年,全球第一條年產能力100萬噸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CSP)生產線在紐柯出鋼,兩年後規模化生產,成功進入薄板市場。2000年前後,美國製造業一蹶不振,大批鋼鐵企業破產。紐柯開展25項收購活動,涉及金額45億美元,產品涵蓋薄板、棒材、型材、中厚板等四大品種,嬴利能力迅速提升。2006年,紐柯薄板銷量850萬噸、棒材651萬噸、型材321萬噸、中厚板243萬噸,分別佔比41%、32%、16%、11%,2004至2006年,噸鋼淨利潤高達109美元。紐柯鋼材銷量從1988年的226萬噸增長到2006年的2212萬噸,整整增長10倍;營收從10.6億美元增長到147億美元,息稅前利潤從1.08億美元增長到26.92億美元。

第三階段:從硬到軟,以服務求發展階段(2007-2019)

2008年,始自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球鋼鐵行業大面積虧損,美國鋼材市場下降到8000萬噸水平,在許多地區傳統制造業工作崗位已經消失。紐柯開始向產業鏈一體化、向行業服務轉型進行佈局,產品由硬核的鋼材原品向鋼材深加工、鋼材行業解決方案轉型。

在向上遊延伸方面,2008年,紐柯完成對DJJ公司的收購。DJJ是美國曆史最悠久、最綜合化服務的金屬廢料回收公司,全球擁有60個廢料回收基地和21個辦事處,總資產20億美元,紐柯也一舉成為北美最大的廢鋼回收公司。在向行業服務轉型方面,2007年,紐柯以10.7億美元收購哈里斯鋼鐵集團,進入鋼筋加工製造領域,一舉成為北美最大的鋼筋加工製造服務商;2012年,紐柯收購鋼板樁生產商Skyline公司;2016年,紐柯收購一家制管企業,進入管材服務領域;2018年收購一家墨西哥精密鑄造加工企業。同時加快對現有加工企業進行改造,紐柯加工材銷售量從2006年147萬噸快速增長到2019年481萬噸,鋼材原品銷售則從2006年2065萬噸下降至2019年1859萬噸。

2019年,紐柯鋼樑銷售量50萬噸、鋼甲板加工50萬噸、冷板加工50萬噸、鋼筋加工120萬噸、鋼板樁64萬噸,管材105萬噸,其他還有40萬噸。相較2006年,紐柯在終端服務行業領域的拓展,數量和品種實現大幅提升。

逆境之下:從美國紐柯看鋼鐵企業長青之道

2006與2019年紐柯加工材銷售量結構圖

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紐柯2009年虧損4.7億美元。2010年開始逐步恢復,2018年盈利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從噸鋼綜合盈利水平看,在危機前約在110美元左右,危機之後到2015年回落到28美元,自2016年-2019年又重新回到平均80美元水平,就業人員也增長到2.5萬人,現金流十分穩健。

今天的紐柯,業務呈鋼鐵生產、鋼材加工、原材料“三足鼎立”態勢,運營25家短流程鋼廠,有近百家各類加工中心就近為農業、汽車、建築業、能源、裝備等行業提供產品和服務,有近百家網點回收廢鋼原材料,在鋼結構、鋼筋加工等多個市場位居北美前列,在鋼材服務市場擁有了多個細分品牌。如果之前我們稱紐柯是“小”鋼廠、或者是“大”鋼廠,將今天及未來的紐柯稱為“鋼材服務商”則更為恰當。

柯林斯2001年出版的《從優秀到卓越》,從1435家公司遴選的11家卓越公司有的已不復存在,但紐柯作為11家卓越公司之一,在鋼鐵行業,迄今仍躋身世界500強和鋼鐵優秀企業之林,其成功之道在其長期堅守低成本、高效運營的競爭戰略;穩健經營、長期生存的經營理念,以及以人為本、員工利益至上的企業文化。


03

勤儉建廠、高效運營

紐柯原董事長艾弗森曾說:紐柯的競爭戰略非常簡單,就是“勤儉建廠、高效運營”。 紐柯深知市場從來不會給高成本企業以機會,“保持產業中最低的生產成本”是紐柯核心競爭法則。從注重新技術應用,到最精簡管理,紐柯把對低成本的追求做到極致。

紐柯以大膽採用“破壞性”新技術而聞名。1969年第一個年產20萬噸的緊湊型小鋼廠;1984年第一個將30噸交流電弧爐改造成30噸直流電弧爐;1987年第一個採用150噸大容量超高功率交流電弧爐;1987年全球第一個興建CSP;1991年第一個採用150噸大容量超高功率直流電弧爐;1998年興建現代化的中厚板鋼廠,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

鋼材生產成本主要由固定資產折舊、原材料、人工等三項組成。紐柯採取的這些新技術有一個共性的特點,就是能夠大幅降低這三項成本。最初紐柯採取電爐鍊鋼,其低固定資產投入、以廢鋼為原料、較低的人工投入,相比長流程鋼廠有20%的成本優勢。CSP技術在紐柯的商業化成功,開啟了薄板生產領域的一項革命,對傳統工藝給予 “破壞式”打擊。紐柯CSP線產出的薄板鋼材,每噸僅需投入0.6個人工小時,而美國鋼鐵公司每噸則需要投入3-4個人工小時。正是由於低成本優勢,紐柯的鋼材標價,在市場上敢於以低50-70美元的價格去競爭,逐步蠶食了那些大企業的市場與利潤。

紐柯的低成本還體現在對外併購上。1997-2003年間約有35家美國鋼鐵企業宣佈破產,而此時的紐柯已經是一家實力十分的雄厚企業,負債率很低,不高於30%。紐柯在行業低迷期逆勢擴張,能夠獲得更低的成本優勢。以收購伯明翰鋼鐵為例,作價6.15億美元收購了350萬噸產能,對應噸產能投入僅為175 美元,大幅低於新建產能投資額。

工業品的競爭是質量與價格的綜合競爭,事實上,從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切入並非易事,還需要卓越的運營能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內功”。 紐柯以低成本能力從低端市場切入、逐步向高端市場滲透,其生產鋼鐵質量的提升是切入高端市場的關鍵。在規模化競爭市場,光有技術和裝備不行,能否建立企業高效運營能力才是關鍵。


04

穩健經營、長期生存


鋼鐵行業最具週期性的行業之一。紐柯認為:“在經濟處於繁榮期,應當保持滿負荷運轉,並將部分資金儲備起來,因為我們確信,這樣的好時光是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的”。

儘管紐柯當前是美國最大的鋼鐵企業,但其從小10萬噸到100萬噸,紐柯用了14年;從100萬噸到200萬噸用了9年;從200萬噸500萬噸用了7年;從500萬噸到1000萬噸用了7年,也就是說從0到1000萬噸用了34年。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沒有半點急躁情緒,始終保持機構精簡、超低成本,在多數鋼鐵公司發生虧損的情況下,始終保持盈利。

在新技術的應用上,紐柯也並非盲目激進。SMS公司在提出CSP技術後,紐柯一直密切跟蹤,1984年專程赴SMS進行考察,進行相關技術探討,紐柯甚至自己也做過類似嘗試。選擇成熟的可商業化技術,選擇自主能夠把控的技術,是其技術應用的前提條件。當然,紐柯也有不少技術應用的失敗案例。

紐柯在初期一直保持很低的負債率,長期低於30%,到2000年之前外部併購並不積極,在2000年之後鋼鐵行業徹底處於弱勢之後才開始憑藉優勢財務資源開始外延式發展。在業務拓展上,相較於美國諸多多元化集團,紐柯的戰略一直非常聚焦,把低成本運營、價值鏈高端延伸、擴展市場渠道做為核心戰略舉措。在聚焦的基礎上,又採取靈活的打法,從加工到生產再到服務,鏈條逐步完善,服務逐步豐富,競爭能力不斷提升。穩建經營,即需要聚焦又需要靈活調整,不斷根據環境變化對自己的競爭力進行重塑。


05

員工利益至上


紐柯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家堅持在公司年度報告首頁按字母順序印刷員工名字的上市公司,表達出紐柯認為每一名員工都是同樣舉足輕重。紐柯的文化涵蓋“誠實正直、合作伙伴、樂觀、正確待人、公開交流、自豪、能做、個人責任、職業道德、創新”等8個方面,讓員工發揮最大價值,核心要義是人本文化。

員工才是進步的引擎。紐柯認為“鋼鐵是為不同市場、不同客戶服務的行業,地點不同、條件也不同,相比更依賴高層次的改革創新和靈活機動的企業,則最好是更多由人來管理”。紐柯積極創建一個管理層與員工平等相處的氛圍,管理層保持極度精簡,消除身份的差異,充分放權一線去自主承擔經營責任,事事自己負責,甚至放棄大企業內部的規模化協同優勢。平等、自由、敬人愛己的文化,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紐柯持續不斷地改革創新。

依賴員工、善待員工。紐柯是一家沒有工會在大企業,這在美國非常少見。紐柯一名員工對此問題答道:“沒有這個需要。我們的工資是一流的,沒有人遭到無緣無故的解僱,也沒有人下崗,所以我們不需要工會調停。我們不需要分裂。我們上下一心,同甘共苦。遇到問題,我們可以一起探討,自行解決。”紐柯執行非常彈性的工資制度,基薪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但一線員工按勞計酬,多勞多得,上不封頂。在行業下行時,高管減薪幅度要遠遠大於一線。

忠誠員工、業績導向、團隊工作推動形成了紐柯獨具一格的企業文化。紐柯公司一位主管總結說:“我們的成功20%來自於新技術,80%來自於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

“成為世界上最安全、最高質量、最低成本、最高生產效率、最高利潤的鋼鐵公司,滿足客戶要求”是紐柯的戰略願景,也是每家鋼鐵企業追求的目標。紐柯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很好地詮釋柯林斯在《基業長青》書中這麼一句話:“無論最終結局有多麼激動人心,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一過程中,根本沒有單一明確的行動、宏偉的計劃、一勞永逸的創新,也絕對不存在僥倖的突破和從天而降的奇蹟。”只有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夯實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以員工為本,才是長青之道!


中國冶金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