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房住不炒”樓市穩預期有利穩市場穩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對各地房地產市場有所影響,地方政府需要因地制宜為包括房企在內的各行業企業紓困。不過,如果因此就放鬆樓市調控,甚至再次為投資投機性購房洞開方便之門,必然向市場釋放錯誤信號。只有長期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把樓市調控堅持到底,確保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充分發掘和培育增長新動能,才能促進地方經濟行穩致遠

據報道,海南省近日印發《關於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城市主體責任制的通知》。該通知重點涉及“發展安居型商品住房,實行本地居民多套住房限購政策和推行商品住房現房銷售制度”等內容,被有些媒體稱為“海南由此成為首個全省推行商品房現售制度的省份,也是疫情期間首個加碼調控的省份”,還有人認為此舉凸顯了海南“擺脫房地產依賴的決心”。

近一段時間,為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一些地區推出了包括為房企紓困在內的一系列企業幫扶措施。對比相關地區措施與海南省這一《通知》可以發現,一些地區幫扶政策主要從供給方入手,海南省則在供給方和需求方兩個方面發力;在涉及需求方的調控政策方面,一些地區嘗試放鬆調控力度,海南省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繼續強化和大力推進各項調控措施。

縱觀海南省《通知》內容及其政策效應,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豐富供給,滿足剛需。面向無房或人均住房面積未達到平均水平的居民家庭推出安居型商品住房,有利於使更多住房中低水平的民眾實現安居夢想,在住房條件上達到平均水平。

二是抑制炒房,平抑房價。對二套及以上購房者實行限購,一方面有利於在更好滿足剛需的同時,抑制以轉售為目的的購房;另一方面則有利於控制市場總需求,平抑樓市價格。

三是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利益。對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宅實行現售,減少了預售階段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降低了各種可能的風險,同時也有利於在整體上降低房企槓桿率和金融風險。

可以說,海南省主動加碼調控,是基於對中央“房住不炒”定位以及樓市調控意義的正確理解。此前一些年,我國房地產市場有過多次“調控—刺激—再調控”的循環,由此帶來了深刻教訓。2012年四季度開始的上一輪調控,在政策效應顯現、房價逐步穩住或有所迴歸後,2015年3月30日後,有關政策相繼刺激樓市,市場預期隨之發生扭轉,房價似脫韁野馬,某些城市漲幅更超過50%,使很多剛需民眾望房興嘆。針對這一情況,2016年9月30日京津兩地同時推出樓市調控措施,拉開了本輪調控的大幕。3年多的時間,全國房地產市場過熱局面終於在總體上得到改觀,投資投機性購房得到遏制,也防止了更多炒房資金流入樓市。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對各地房地產市場有所影響,地方政府需要因地制宜為包括房企在內的各行業企業紓困。不過,如果因此就放鬆樓市調控,甚至再次為投資投機性購房洞開方便之門,必然向市場釋放錯誤信號,就會使3年多的調控努力功虧一簣,使房地產市場重蹈覆轍。

海南省此次推出更加全面、適用範圍更廣的樓市調控升級版,無疑向外界釋放了堅持調控方向不動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動搖,堅持擺脫對土地財政過度依賴不動搖的明確信號。儘管下一步這些措施也應隨著城鎮居民住房情況的改善再作完善,如為了滿足改善性需求,可以用限售、限貸措施逐步替代現行限購條款。可是,在目前個別地方放鬆樓市調控呼聲乍起、甚至有個別地方試探性鬆綁之後又撤回的情況下,海南省在全省層面明確表示堅持調控方向不動搖,無疑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防止市場波動和房價反彈。

需要指出的是,繼續採取這些符合調控方向的政策措施,與幫助房企度過暫時困難、為企業紓困並不矛盾。與此同時,各地可以採取減免不同稅種稅款、減免租金、降低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時限、降低抽貸條件、適度增加貸款等政策,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此也提醒一些地區,不要再打放鬆調控的主意,再搞什麼試探性的“一日遊”。只有長期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把樓市調控堅持到底,確保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充分發掘和培育增長新動能,才能促進地方經濟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