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海底“草原”走進藍色海洋的天鵝“祕境”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註重經略海洋,要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山東貢獻。

不負深情厚望,勇於擔當作為。兩年來,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全省上下擔當作為、狠抓落實,齊魯兒女勇當弄潮兒、奮進者、挑山工,以一往無前的姿態、永不停息的腳步,奮力書寫新時代山東答卷。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新時代,山東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苦幹實幹,不斷突破,鄉村振興和海洋強省等重點工作紮實推進。在孕育希望的綠色田野,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足音鏗鏘有力;在飽含機遇的藍色海洋,山東推動海洋強省建設的浪潮激情澎湃。

值此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兩週年之際,齊魯網、閃電新聞策劃推出“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大型融媒體報道,記者深入基層、現場、一線,通過鏡頭展現兩年來山東在鄉村振興和海洋強省進程中的新進展、新變化。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0日訊在威海榮成,這裡的每片湖泊入渤海而流。藍黃交界處沒有咆哮,只剩相擁的溫柔。

探寻海底“草原”走进蓝色海洋的天鹅“秘境”

榮成成山鎮,位於山東半島的最東端,有一片北方最大的天鵝湖。每臨冬天,天鵝湖連接沙灘匯成一片亞洲最大的天鵝越冬棲息地,成千上萬只天鵝南下在這過冬。

探寻海底“草原”走进蓝色海洋的天鹅“秘境”

天鵝在海水中歡騰

陽春三月,海風還帶著一絲咆哮。天鵝們大多已經北遷飛往西伯利亞和蒙古國,還有62只天鵝“貪戀”這裡的溫暖,等待西伯利亞湖面解封后再離開。我們來到這裡,探尋這片天鵝湖“秘境”。

“藍色海洋”變天鵝“秘境”

進入三月,海面寒氣未減,咆哮的海風吹過解封后的水面。四萬八千平方米的波紋海浪,遙望如一眼無邊的藍色綢緞。

“孩子們,開飯了!”

劉志斌手提裝滿玉米粒的白桶,口哨聲和呼喊聲吸引天鵝游到岸邊,它們撲騰著翅膀低頭啄食,高興了還要飛離海面在上空轉一圈。

探寻海底“草原”走进蓝色海洋的天鹅“秘境”

天鵝飛翔在海洋上空

因為“貪戀”這裡的冬天溫暖又安逸,天鵝從北國飛越萬里而來。年已66歲的劉志斌是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把天鵝當作他的 “孩子”。他每天巡護的內容是記錄天鵝數量,救治有傷病的天鵝,和兩次投餵。7公里長的海岸線,劉志斌每天要走五遍以上。

探寻海底“草原”走进蓝色海洋的天鹅“秘境”

劉志斌投餵天鵝

上世紀80年代,榮成發現成群越冬大天鵝。四十年來,每年到此越冬的天鵝從幾十只增加到上萬只。

這片因天鵝而建造形成的保護區,被繁密的樹木包裹,有著優越的空氣質量和水質。

“那個是小灰灰,每年都會回來。”劉志斌指向海邊,念著他給“孩子”們取的每一個名字。

每年三月底,天鵝飛回北國後,劉志斌總會戀戀不捨。他盼望它們來年再飛回來,“多帶點天鵝回來。”

四十年來,在這片山清水秀之間,被大自然擁抱的一切變得越來越美麗,而這片“藍色海洋”也漸漸成為天鵝“秘境”。

萬株海草編織“海洋草原”,調節海洋生態

優質的海洋環境吸引更多天鵝,也離不開海洋“草原”的功勞。

在天鵝湖底,一張由海草編織的 “大網”就像草原,哺育著無數海底生物。海草又名大葉藻,它在山東省的生長面積排全國第一。

探寻海底“草原”走进蓝色海洋的天鹅“秘境”

生長在海底的海草

2017年9月,中國海洋大學張沛東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此進行首次規模化的大葉藻增殖。此後每年9月,大葉藻增殖活動都會這裡進行。近百萬粒種子埋在天鵝湖底,靜靜萌芽長大,如今已覆蓋湖底面積三分之二。

“海洋生態得到了明顯改善”,張沛東教授在中國海洋大學捕撈學專業博士畢業後,第一次接觸海草研究工作的他認識到,海草有重要的生態功能,面積卻在急劇退化,專業研究人員十分匱乏。他決定把大葉藻海草床修復定為研究方向,一做就是十四年。

探寻海底“草原”走进蓝色海洋的天鹅“秘境”

天鵝啃食後的海草,隨海浪衝在沙灘

“除了天鵝數量增長,海底生物資源也變得多樣化。”張沛東說,大葉藻有強大的水質淨化和調控功能外,還能為眾多海洋動物提供產卵、育幼、攝食、棲息和庇護場所,“除了天鵝數量增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松江鱸數量也越來越多。”

也許是掉落蒼穹之下的一抹深藍,在山東半島周圍鋪成了一片藍色海洋。天地之間,萬物共生,和諧美好,孕育出美妙的山東“深藍秘境”。

閃電新聞記者 張雨 王雷濤 寧佳 威海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