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政治之馬哲解題方法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之馬哲解題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有三大規律,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矛盾規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另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它揭示了事物變化發展的形式與狀態。

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比較多,知識點也比較雜亂,尤其是非法部分科目較多,考點較散,所以很多小夥伴在備考的過程中感覺無處下手。大部分人採用題海戰術去應對,這當然是沒錯的,只是大家在做題的過程中要講究方法,不同類型的題,技巧其實也是不一樣的。

從大家的角度來講,公基非法大體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知識點較固定,但是出題方式比較靈活,也是我們常說的理解型題目,如政治部分的馬哲、經濟部分等;第二類為知識點較散,識記性的題目較多,如政治部分的黨史黨建、中特、時政、科技人文歷史等;根據這大類的知識點特點與出題方式,考生在備考做題的過程中也應有所區別,針對第一類知識點較固定,但是題目考查靈活的,做題的目的應該放在回顧知識點上,掌握出題方式的多樣性;而針對第二類知識點比較散,題目以識記性為主的,做題的目的應該放在拓展知識面與強化記憶上,這樣的積累性的做題可以幫助大家在應試的時候採取適當的運用排除法答題。

而馬哲作為政治部分中考查的一個難點,在備考中也成為考生關注的焦點。一方面難在馬哲知識本身的理解上,另一方面難在題目的靈活度較高,大多考查理解性和運用性的題目,喜歡結合一些具體的事例、古詩詞、時政熱點考察。看到這些難題,一些小夥伴就感到頭疼,甚至自暴自棄,這種態度咱們是不可取的,接下來給大家提供一些馬哲做題中的思路,幫助大家解題。

1、思維的形成

通過學習馬哲的基本知識點,一定要形成馬哲性的思維,如“馬哲一定堅持的是唯物主義,看問題運用的是辯證法,要聯繫和發展的觀點看世界,要用矛盾的觀點分析問題;在歷史觀領域,馬哲堅持的是群眾史觀,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等,這種馬哲思維的行為有助於大家在看不懂題目的情況下去分析選項,從而運用排除法做題。

2、梳理知識框架,注意題乾的涉及領域劃分。

馬哲是所有備考科目中最具有框架性的部分,馬哲可分為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不同的小知識點,大家應該在大腦中形成馬哲的框架尤其是辯證法的內容“二三五”兩大特徵(聯繫和發展)、三大規律、五對範疇等。按照題乾的提示去選擇答案,不要被無關選項干擾。

3、材料與選項的性質對應問題。

材料觀點的好與壞、對與錯決定了在選項選擇過程中的性質判斷問題,從而可以有效的做出選擇。

4、注意關鍵字眼。

在做題的時候,有一些知識點是可以根據關鍵字來做一個大致的判斷。比如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中,可能會涉及的詞語:重點、關鍵、首要、核心、中心等詞語;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能會涉及到的詞語:主流、大局、方向、性質、本質等詞語。這種關鍵詞可以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當然最主要的仍然是結合題幹進行分析。

以上的四種方式提供給大家,希望對小夥伴們有幫助,在做題的過程中注意分析,積累古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