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螺(2018.6.3)


東脊奇石險,

花果滿山間,

兵洞消酷暑,

酒後勝神仙。

七女神靈現,

甘露降天邊,

虹螺解人意,

酷暑,攀爬大虹螺,對很少登山的人是個挑戰。早晨我們從東脊開始攀登,奇石美景盡收眼底,揮汗如雨穿越花果山,中午到達藏兵洞。夏天的山洞甚是涼爽,但不能在裡面休息。大家在兵洞外的樹蔭下就餐,戶外人裝備齊全,瞬間揹包中的美食擺滿餐布,絕對豐盛������,再整口老白乾或是保溫杯裡的冰鎮������,舒爽暢快。小憩後沿七女峰返回,連續七座山峰,秀麗險峻,不敢半點閃失。正值炎熱疲憊之時,天空下起了陣雨,雖然使山路溼滑,但頓覺輕爽,倦意全無。從南荒地下來,己是下午三點多。上了大巴全車人酣睡,途中醒來,詩興起,以記之。(喝了14瓶水,紀錄驚人不?哈哈,爽!)——注:後三張照片不是大虹螺

“虹螺晚照”,這迷人的景色,曾誘使多少文人墨客踏著夕陽的黃昏,漫步在女兒河畔,領略那瑰麗的瞬間。特別是虹螺山那神話般的傳說,在幽州大地廣為流傳。

虹螺山

虹螺山麓殘存的天然原始次生林,是遼西走廊曾經森林廣佈的見證,也因此使這一地區保持了物種的多樣性和珍稀性,由於虹螺山林場二十多年來堅持不在保護區範圍內砍樹,因此,為遼寧西部地區保留了難得的一處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和原生型森林植被。[1]

地理位置

虹螺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葫蘆島市連山區,東西長16公里,南北寬12公里。規劃總面積10008公頃;森林面積2413.5公頃,總森林覆被率49.5%,虹螺山林場森林覆被率83%;野生動物物種總體分佈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獸類等5大類40多種;保護區地處華北植物區系,並具有蒙古和長白植物區系交匯帶的植物分佈特徵,地區性植物物種有

大虹螺(2018.6.3)


大虹螺(2018.6.3)


大虹螺(2018.6.3)


大虹螺(2018.6.3)


大虹螺(2018.6.3)


大虹螺(2018.6.3)


大虹螺(2018.6.3)


大虹螺(2018.6.3)


大虹螺(2018.6.3)

98科394種。

虹螺山保護區

保護區較集中地呈現天然油松——蒙古森林景觀,以及伴生的華北繡線菊、三裂葉繡線菊、荊條等典型的灌叢物種。代表物種有卷柏、蕨、油松、杵榆樺、遼東櫟、蒙古櫟、春榆、蒙桑、山花椒、蒙椴、胡枝子、迎紅杜鵑、錦帶、大葉樸等,其中主要珍稀物種有蕨、赤松、楓揚、野生山楊、核桃楸、白樺、蒙桑、五味子、山芍藥、山皂角、山槐、柴椴、水曲柳、枸杞等16種。國家重點一級保護植物人參,三級保護植物東北黃蓍、興安黃蓍、天麻、水曲柳、野大豆、核桃楸、黃菠蘿是保護區的植物精華。由於長期捕獵和人為破壞,虹螺山大型野生動物十分稀少,狼、野豬、金錢豹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消失,蒼鷹、環頸雉、石雞、大斑啄木鳥時有出沒,草兔、花鼠、貉、狗獾、狍子、黃羊已十分罕見。這些孓遺動植物,使大小虹螺山成為遼西地區不可多得的具有物種多樣性的遺傳基因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