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全球金融市場遭血洗前後24小時

3·12,全球金融市場遭血洗前後24小時

一週內美股觸發兩次熔斷,美股十年輝煌牛市結束的如此突然。

美東時間3月12日開盤後(北京時間3月12日晚),標普500指數跌幅擴大至7%,觸發本週第二次熔斷,美股暫停交易15分鐘。這是美股有史以來第三次熔斷,但已經是本週第二次。就在3天前的3月9日,美股開盤暴跌,標普500指數在開盤不到5分鐘時跌幅擴大至7%,觸發一級熔斷機制。

3·12,全球金融市场遭血洗前后24小时

梅花天使創始人吳世春當日便在朋友圈調侃道:“209年曆史的美國股市,總共也就三次狂跌觸發熔斷機制,上一次的時間我想了很久想出來,記憶上好像很深刻,感覺超級清晰,好像是2020年3月9日。”

截至收盤,道指跌9.99%,報21200.62點;標普500指數跌9.51%,報2480.64點;納指跌9.43%,報7201.8點。三大股指皆進入技術熊市,並創1987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什麼是技術性熊市?即股指從最近的高點下跌超過20%,從技術上確立熊市成立。技術性熊市是市場在持續上漲之後出現的一個回潮,而真正的熊市是經濟危機導致的市場大幅下跌。

紐約聯儲3月12日表示,本週將推出1.5萬億美元的新回購操作,並開始購買一系列各年期美債,作為每月購債操作的一部分。紐約聯儲將於3月12日進行5000億美元的三個月期回購操作。3月13日將再進行5000億美元一個月期回購和5000億美元三個月期回購操作。

早些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全國電視講話令投資者失望。他表示,未來美國將為市場額外提供2000億美元的流動性,並要求財政部推遲部分納稅繳款,還承諾將推動國會立法,為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的工人提供緊急救濟。針對股市暴跌,強調“這不是金融危機,這只是暫時性的時刻”。

不過,講話並沒有提振市場。貝爾德投資策略師德維齊(Willie Delwich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投資者沒有看到實質性的政策內容,避險情緒濃厚,該機構建議投資者短期內繼續保持謹慎。

而12 日晚,美股再次觸發熔斷後,特朗普表示:市場將會沒事的。早在11日下午,因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事態更嚴重的是,11日當晚NBA官方宣佈,將暫停2019-2020年賽季的比賽,具體何時恢復將另行通知。

隨後,全球金融市場大恐慌繼續蔓延: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暫停股票交易,股指跌9.17%,觸發一級市場熔斷;巴西股市下跌15%,今天觸發第二級熔斷機制。截止目前,僅在3月12日已有泰國、菲律賓、韓國、巴基斯坦、印尼、巴西、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的股市觸發熔斷。

歐洲股市也跟著暴跌。英國富時100指數跌近10%,德國DAX指數、法國CAC指數一度暴跌逾10%,歐洲斯托克600指數跌幅進一步擴大至10%,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今年以來,德、法、英股市今年以來下跌幅度均達或超過20%,從理論上說,已進入技術性熊市。

3·12,全球金融市场遭血洗前后24小时

就3月11日、12日兩天,主要的美股、港股、A股市值損失高達46萬億人民幣;算上歐洲市場跌幅10%左右,全球市場市值損失至少超50萬億人民幣。

黃金、比特幣等價格亦大幅下跌,全球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港股今日開盤大跌7.36%,A股上證指數開盤跌4.08%。在此背景下,A股或許會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險首選。

312 ,全球金融市場“熔斷日”

如果說3.09是美股本週第一次熔斷,那麼312就是美股再次熔斷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的“熔斷”重要歷史紀念日。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美國股市熔斷影響巨大,再加上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美股熔斷後,德國、法國、英國等擴大跌幅;泰國、菲律賓、韓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尼、哥倫比亞、斯里蘭卡等國家股市相繼熔斷;黃金、比特幣等價格亦大幅下跌。

3·12,全球金融市场遭血洗前后24小时
  • 富時新加坡指數跌逾6%,創2009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
  • 英國富時100指數跌近10%,德國DAX指數、法國CAC指數一度暴跌逾10%,歐洲斯托克600指數跌幅進一步擴大至10%,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 恆生指數暴跌3.6%,刷新2017年4月以來新低;
  • 日經225指數下跌4.41%;
  • 印度Sensex指數跌幅擴大至8%,勢創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 泰國SET指數一度下跌10%,觸發交易暫停,這是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市值蒸發近1.8萬億泰銖,約合565億美元;
  • 菲律賓股指下跌10%,菲律賓交易所暫停股市交易,市值蒸發近9857億比索,約合193億美元;
  • 韓國KOSPI指數下跌超過8%,再次觸發熔斷,市值蒸發約423億美元;
  • 盤中加拿大多倫多股指跌9.17%,觸發一級市場熔斷,截至收盤跌12.3%,創下1940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市值蒸發近2793億加元,約合2011億美元;
  • 巴西IBOVESPA股指下跌12%熔斷後,跌幅擴大至15%,觸發今日第二級熔斷,本週第三次熔斷,市值蒸發約52億美元;
  • 墨西哥IPC股指盤中觸發熔斷,暫停交易15分鐘,24小時內跌去10%,市值蒸發近488億美元;
  • 巴基斯坦股市大跌4.6%,創下2017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後觸發市場交易暫停機制,市值蒸發近32億美元;
  • 印尼股市跌幅超過5%,觸發停盤機制,市值蒸發近278億美元;
  • 現貨黃金跌破1600美元/盎司,日內跌超2%;
  • 比特幣出現瀑布式下跌,短時狂跌2000美元,24小時跌幅40%,幣價創2019年4月以來新低;
  • 加密數字貨幣市場24小時市值縮水745億美元,全網爆倉總金額24.6億美元,約合174億元人民幣。

恢復交易後,三大指數進一步下跌,截至收盤,道指跌9.99%,報21200.62點;標普500指數跌9.51%,報2480.64點;納指跌9.43%,報7201.8點。三大股指皆進入技術熊市,並創1987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因為特朗普宣佈,美國將於當地時間13日起暫停除英國外所有歐洲國家前往美國的旅行,為期30天。波音下跌15.4%,一個月內市值腰斬;美股郵輪股大跌,挪威郵輪跌超30%,皇家加勒比郵輪跌超25%。

美國大型科技股同樣全線走低,蘋果跌9.88%,亞馬遜跌7.92%,奈飛跌9.91%,谷歌跌8.2%,Facebook跌9.3%,微軟跌9.48%,特斯拉跌11.62%。恐慌指數VIX週五暴漲超過40%,報75.47點,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有業內人士調侃道:“美股回到了17年,A股還在07年,英股跌回了98年,日股還在86年,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疫情只是導火索

熔斷機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及其他證券交易所在1987年10月份的股災發生以後,為防範股市下跌導致的恐慌情緒進一步擴散,給市場帶來更大的衝擊而推出的。共分三個等級,分別在標普500指數下跌7%、13%、20%時觸發。觸發一、二級熔斷時,全美證券市場交易將在美東時間9:30至15:25暫停15分鐘,15:25後恢復交易;觸發三級熔斷時,當天交易停止,直至下個交易日開盤。

美股歷史上第一次熔斷髮生於1997年10月27日,當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7.18%,收於7161.15點,創下自1915年以來最大跌幅,與第二次熔斷相隔23年,而第二次熔斷與第三次熔斷直接,僅相隔3天,業內人士紛紛感慨“見證歷史”。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亦大跌近7%。3月11日, “股神”巴菲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活了89年的時間才遇到過這種情況,股市會對新聞表現出巨大的反應。他指出,美國股市近期遭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暴跌的雙重打擊。“如果你在這待的時間足夠長,就會看到股市中發生的一切。”不過,他依然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恐慌,比美股9日暴跌觸發熔斷要可怕得多。

另一方面,與巴菲特觀點類似的是,市場普遍認為,3月9日的熔斷,是由於新冠疫情快速在全球擴散,以及OPEC與俄羅斯就進一步減產談崩後,沙特掀起原油“價格戰”。這次的熔斷,業內普遍認為是由於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佈的空前歐美旅行限制和令人失望的刺激措施(此前紐約聯儲發表聲明稱將開展三次共摺合人民幣約10萬億元的回購操作,同時還將擴大國庫券的購買範圍),再加上毫無誠意的疫情控制手段,引發了週四全球金融市場新一輪的風險資產出逃。

不過,也有其它分析認為,疫情最多隻是一條導火索,大跌熔斷不是毫無預兆。例如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鈦鋒智能創始人張曉泉教授在雷鋒網評論稱,在這次美股熔斷之前,美股崩盤的跡象已多次顯現。根據張曉泉團隊的數學模型,股災訊號早在1月2號就出現了——在那個時候,即便是在中國,肺炎疫情都不算嚴重。

“把股市當做一個高壓鍋來衡量的話,當時我們對美國股市裡面積存壓力的測算,已經超過了臨界值。這次股災是對美國股市裡的泡沫做結構性的調整。全球股市暴跌已經造成6萬億美金的蒸發,肺炎根本沒有這樣大的影響。”張曉泉強調。

至於核心原因,諸多觀點認為,是美國經濟週期等自身問題。雷鋒網AI金融評論採訪的某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主管稱:“美股在08年金融危機後一輪牛市走到現在,從時間和理論上來說應該快進入下行週期了,新冠只是加快了這個過程的到來速度。”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表示,我們正處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導火索,根本上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從金融週期的角度,這可能是一次總的清算,該來的遲早會來的。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12年過去了,美國歐洲主要靠量化寬鬆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槓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他說,“中國要充分估計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啟動新基建,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氣推動改革開放,調節收入分配、擴大中產、提振消費。”

理財魔方聯合創始人馬永諳進一步解釋稱:“美國整個上市企業從2015年以來到現在,盈利並沒有增加,股價的上升主要受益於上市公司回購股份,這個就表明美國的上市企業並沒有將收入用來擴大再生產,沒有新的投入,沒有新的增長點。在缺乏新增長點的情況下,股票靠回購的方式總會有一個終點。美股的風險本身就是越積累越高,新冠肺炎,包括石油的暴跌,這都是外部的刺激要素,這個刺激要素引發了內在的矛盾的爆發,導致了下跌。”

前後24小時的程序化交易,或放大了恐慌

對於造成熔斷的原因,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的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提出了新的觀點。他指出,目前,逾80%對沖基金都在使用程序化交易模型開展股票投資,這使得它對美股波動的影響力也從“量變”升級到“質變”,近年美股每次遭遇大幅單邊大跌時,總有程序化交易模型推波助瀾的身影。

他進一步分析稱,這是由於多數機構的程序化交易模型在股市大跌期間的交易策略高度趨同。比如9日油價大跌後,各家機構程序化交易模型會集體沽空能源類上市公司股票獲利,但當能源類上市公司股票大跌導致股指下跌,觸發基金其他美股投資組合淨值虧損時,程序化交易模型就會自動啟動減持避險操作,其結果就是大量美股被他們自動拋售,觸發美股短時間內劇烈下跌並熔斷。

“事實上,美股跌幅越大,他們的自動拋售避險力度就越高,而且不會像股票交易員會思考一下,股指跌幅是不是過度?是不是存在反向抄底投資獲利的機會?”美國對沖基金PGI量化投資策略主管Ivan Petej稱,他初步估算,9日美股開盤大跌期間,僅程序化交易模型集體拋售的美股與相關衍生品資金規模就超過250億美元。

不過,反對的聲音也有。理財魔方聯合創始人馬永諳就稱,確實有量化投資機構因採用了相似的投資策略而導致暴跌的先例,但“只是當市場存在著內在的調整動力的時候,機器比人的反應會更迅速,它會把原本需要好多時間才會完成的下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所以看上去它加劇了跌速,但是它並沒有加大跌幅,這使得市場的有效性會更高而不是更低。”

華爾街認為股市還未消化此次疫情的最差情形,從目前水平仍然存在繼續下行風險。就在前一個交易日高盛集團的美國股票首席策略師David Kostin就做出一個大膽的預測:長達11年的美國股票牛市即將成為歷史。Kostin下調了他對標普500指數的年末預測,預計標普指數到2020年中將跌至2450點。

但高盛建議,投資者還不應該放棄股票,今年晚些時候可能會誕生一個新的牛市。

MarketWatch發佈的數據顯示,道指熊市平均會持續206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為146個交易日。此外,觀察自近期高點一直到墜入熊市並觸底,道指平均會下跌35.46%,標普500指數為35.61%。

A股會成為避險資產嗎?

美股收盤後,3月13日的A股開盤。三大指數中上證綜指開盤下跌4.08%,報2804.23點; 深證成指開盤下跌5.11%,報10382.22點; 滬深300指開盤下跌4.55%,報3771.01點; 創業板指開盤下跌5.28%,報1937.95點。

不過,截至上午收盤,三大股指持續回升,跌幅均收窄至3%內。盤面上,特高壓板塊逆勢翻紅,半導體板塊持續強勢,券商股小幅異動。總體上,板塊個股普跌,部分抄底資金介入,情緒釋放較為激烈,目前炸板率較低。

截止3月13日收盤,滬指報2887.43點,跌1.23%,成交額為3930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3282億元);深成指報10831.13點,跌1.00%,成交額為5737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5094億元);創指報2030.58點,跌0.75%,成交額為1927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1670億元)。

有機構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向全球擴散的背景下,疫情正在得到控制的中國有可能成為中短期的資金避險去處,並促使A股走出獨立行情。

星石投資表示,短期來看,美股暴跌對A股也產生了一定衝擊,但波動有限,長期來看,A股有望成為全球的避險資產。“因為無論是從股市所處的週期,還是疫情防控,抑或是逆週期調節的工具箱方面,我們的優勢都是非常明顯的。從股市週期角度看,當前A股的估值水平仍然處於歷史底部區域;從疫情防控角度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初步遏制,復工復產也在有序推進;從逆週期調節角度看,我們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工具箱裡面的工具不僅執行力強,而且政策空間也是最大的。”

安信證券陳果直接喊出了“A股必贏!”的口號。他分析稱,中國率先成功控制住新冠成為全球表率,A股市場也必將率先走出疫情危機成為全球表率,如果今天A股市場恐慌,我們的觀點只有一句: 堅定買入A股,回報要求低的可以買入高股息,回報要求稍高的可以買入強內需買入醫療、回報要求更高的買入高成長,買入確定性景氣上行的新基建!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甚至提出,2020年是美股向下,A股向上的一年。楊德龍解釋稱,從長遠來看,美股暴跌反而有利於投資者從美股獲利了結,進入到A股來抄底,又加上A股本身上漲也是具備比較良好的基礎,A股基數低,上證指數還在3000點,雖然中間漲到過5000多點,但是現在泡沫已經完全釋放,整體市場是偏低的,再加上居民儲蓄正從樓市轉向股市,這也是推動A股牛市的推動力。

一些外資機構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富達國際全球首席投資長Andrew McCaffery表示,中國和一些亞洲國家似乎已經度過了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階段,石油價格走低,作為石油進口國的亞洲國家將從中受益,從而幫助經濟渡過難關,而歐美國家還在進一步消化負面消息的影響。

瑞銀集團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表示,瑞銀的研究表明,隨著海外投資人對疫情越來越深入的瞭解,對一些股票的預期也發生了改變,他們普遍認為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會往1%的方向去,但對於今年A股市場,總體上保持樂觀。

荷蘭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荷寶(Robeco)透露,A股市場信息技術板塊的強力反彈,已讓荷寶獲得一定收益。“我們看好工業板塊,因為我們預計政府為提振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會加大基建支出,這將給工業板塊帶來利好。一旦股價暴跌的消費板塊出現需求回升跡象,就可擇機入場。而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資源板塊仍將是熱門選擇。”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管濤撰文指出,雖然不能說A股是全球資金的“避風港”,但在全球股市劇震模式下,A股保持了相對的抗跌性和免疫力,主要反映了境外疫情走勢的反差。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創始院長李稻葵表示,金融震盪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中國市場是全球的救命稻草。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石萬佳,製圖 | 郭虹妘 仇楊濤,編輯 | 曹天鵬,部分專家觀點信息引用自中國證券網、證券時報、券商中國、新浪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