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人物素材—黃旭華

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

鴻蒙—人物素材—黃旭華

黃旭華,1926年3月出生於廣東汕尾一個鄉醫之家,兒時的黃旭華志向是學醫,治病救人。但是一直顛沛流離地求學、不停躲避日軍飛機轟炸的遭遇,讓中學時的黃旭華改變了志向,轉向了工學,走上科學救國之路。1945年,他考入國立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造船系,畢業前入黨,他在入黨轉正時的一段話,成為了他一生踐行的諾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後成為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領域,2014年1月黃旭華當選中國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1958年,我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係尚處於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主席聽後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一天,時任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設計二處潛艇科長的黃旭華,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走進了海軍艦船修造部和一機部船舶工業管理局聯合組建的核潛艇總體設計組,他這才知道是“天字第一號”絕密工程選中了他。領導找他談話時說了三條:一是“你被選中,說明黨和國家信任你”;二是“這項工作保密性強,這個工作領域進去了就出不來,”;三是“一輩子出不了名,當無名英雄。

黃旭華毫無猶豫,帶著新婚不久的妻子開始了幾十年人間蒸發的生活。他們在荒島的研製基地生活了近二十年,那個地方是“一年只刮兩次大風,一刮就是半年”,那時的條件是“一個月只有三兩油”,極端艱苦的自然環境,極其艱辛的生活條件,絲毫沒有動搖黃旭華們的決心。嘔心瀝血苦幹驚天動地事,默默無聞甘當隱姓埋名人,正是黃旭華們人生的真實寫照。從被核潛艇研製這個“天字第一號”絕密工程選中的那一天起,黃旭華就鐵定了心要當一輩子的無名英雄。正如作家祖慰在1987年《文匯月刊》上發表的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中所描述的那樣:“他,恰是有為而埋名的人生,就像他負責設計的潛艇,久久地潛進深深的海洋,是赫赫的存在,又是無影的存在。”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為了保守組織秘密,整整30 年,黃旭華和父母的聯繫只剩下一個海軍的信箱,甚至在父親仙逝時他都沒有能夠送上最後一程,以至於老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究竟在做什麼!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黃旭華順道探視老母,95歲的母親與兒子對視卻無語凝噎,30年後再相見,62歲的黃旭華,也已雙鬢染上白髮。

鴻蒙—人物素材—黃旭華

核潛艇的研製完全是從零開始的,當時的黃旭華們只參加過蘇制常規潛艇的仿製工作,至於核潛艇是什麼樣的,誰都沒見過。黃旭華和同事們大海撈針一般從國外新聞報道中搜羅有關核潛艇的隻言片語,有時甚至要靠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的想象,來進行設計,拼湊出核潛艇的輪廓。沒有計算機計算核心數據,就用算盤和計算尺。為了控制核潛艇的總重和穩性,就用磅秤來稱。為保證計算準確,科研人員分為幾組分別計算,結果不同就重來,直到得出一致數據。黃旭華和同事們正是用這種土辦法,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從最初的方案論證開始,到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設計,總共為第一艘核潛艇畫了45000張設計圖紙,連接起來大約有30公里長!

一次,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模型玩具,黃旭華喜出望外。掀開玩具窗戶外殼,裡面密密麻麻的“設備”,竟和他們一半靠零散資料一半靠想象畫出的圖紙基本一樣,令這些土專家們異常欣喜。

經過黃旭華們艱苦卓絕的努力,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順利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這是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上馬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下水四年後正式入列。1981年4月,我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成功下水。兩年後加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從零開始的中國核潛艇發展之路,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鴻蒙—人物素材—黃旭華

黃旭華創造奇蹟的腳步並沒有停止。1988年,中國核潛艇首次進行深潛試驗。深潛試驗是考核核潛艇在極限情況下結構和通海系統的安全性,最富風險性和挑戰性。深潛實驗遭遇事故並不罕見,美國的“長尾鯊”號核潛艇便在深潛實驗時沉沒了,艦上一百多人全部遇難。深潛實驗對艇上的人員是極大的心理考驗。試驗開始前,很多艇員都寫好遺書,氣氛很悲壯。作為總設計師的黃旭華被艇長請來給大家鼓勁,64歲的黃旭華一看情形,當即決定與大家一起下潛。核潛艇的總設計師親自參與深潛,這在世界上尚無先例,總設計師的職責裡也沒有這一項。黃旭華的深潛,是現代版的“風雨同舟”,比什麼都有說服力。

從此,我國核潛艇的總設計師隨同首艇一起深潛,成了一項“光榮傳統”。“一個撲克牌大小的鋼板,承受水的壓力是一噸多,一百多米長的艇體,任何一個鋼板不合格、一條焊縫有問題、一個閥門封閉不足,都可能導致艇毀人亡。”黃旭華這樣形容深潛試驗的危險性。隨著核潛艇裡接連傳出100米、200米……的指令,黃旭華表情平靜,鎮定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試驗取得成功,這個世界上第一位親自參與核潛艇深潛試驗的總設計師,出艇後即興賦詩: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鴻蒙—人物素材—黃旭華

  1988年,在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深潛試驗和水下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後,黃旭華把接力棒傳給了第二代核潛艇研製人員,此後致力於為核潛艇的研製獻計獻策,促進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為國家培養鍛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這位老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