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博物館學設計(二)


在蘇州博物館學設計(二)


在蘇州博物館學設計(二)

1.館內部分屋頂的幾何構造

作者設計的蘇博幾何型構造屋頂讓參觀者每次抬頭仰看都彷彿置身於萬花筒一般,變化萬千。

喜歡幾何元素的造型,但又在家中很難像貝老一樣設計那種幾何立體空間,那你不妨試試最簡單的辦法,幾何元素的掛畫一樣可以讓你的家充滿藝術氣息。

在蘇州博物館學設計(二)


在蘇州博物館學設計(二)

2.“中國黑”的花崗石

就屋面而言,如果用傳統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經常維修,其堅固性、工藝性以及平整度都難以達到新館建築的要求。

為了使材料和形式協調,貝聿銘採用深灰色花崗石取代傳統的灰瓦,這種被稱為“中國黑”的花崗石黑中帶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陽一照顏色變淺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鋪設於屋面之上,立體感很強。

在蘇州博物館學設計(二)

3.主庭院內一景—片石假山

就山水園的假山而言,用片石來擺放,就是將渾厚的大石頭切片,再高低錯落排砌,營造出米芾水墨山水畫的意境。

石片假山從構圖到每塊石頭的選擇,貝聿銘都傾注了許多心血。石片顏色由深入淺,在朦朧的江南煙雨籠罩中層巒迭嶂。

在蘇州博物館學設計(二)

就鋪路石而言,因為完全由手工打磨,每一塊石頭都不一樣,尺寸、形狀甚至石塊表面的凹凸、花紋都存在著細微的差別,這樣就體現出了“完全自然”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