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便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是聊天!猶太人的“海沃塔”瞭解下

文丨福林媽咪

在麻省理工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我們經常強調閱讀,但是在早期教育中,能更多影響孩子發展水平的,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影像資料顯示,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在早期的表現得非常聰明,也會誇孩子的爸爸媽媽教的好。

很多人覺得是孩子們詞彙量的差別,其實不然,更關鍵的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猶太人的教育方式非常成功,而猶太人值得學習的,不只是每個人的閱讀量,還有他們父母和孩子獨特的交流方式:“海沃塔”式。

孩子最便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是聊天!猶太人的“海沃塔”瞭解下

海沃塔,即Havruta,英文含義是ellowship,夥伴關係。

形式類似課堂上同桌討論小組,在一些討論、實踐活動課堂中,老師會給出一段時間,讓同桌兩個人通過互相提問、對話的形式來驚醒研究和學習。初中英語課本中,很多課文就是兩個人的對話形式,在課堂上老師也常常讓同學們採用對話的形式來理解課文,記憶句式和單詞。

而爸媽和孩子在進行這樣的海沃塔式對話的過程中,則是要有意識的建立一種夥伴關係,調動孩子的參與感和思維力,每天固定一個時間來進行親子交流訓練。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每天都會和孩子說話交流啊,這和海沃塔聊天方式有什麼不同嗎?

一般情況下,我們和孩子交流都發生在比較自然的情境下,隨時隨地都會發生。

而猶太人的海沃塔一般會有固定的時間,比如孩子放學後,吃飯過程中或者吃完晚餐後,既有輕鬆愉悅的討論氛圍,也有專門應對挑戰的興奮感。有了這樣認真對待的態度,孩子才能充分的集中注意力,大人也能排出外在的干擾,雙方將無意識的聊天提升到有意思的思考模式,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孩子最便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是聊天!猶太人的“海沃塔”瞭解下

其次,平常我們和孩子說話,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和聽孩子表達自己,很少有意識的通過聊天去訓練孩子的思維方式。

布蘭迪斯大學發表過一份名為《海沃塔學習理論》(A Theory of Havruta Learning)的研究報告,專門研究海沃塔學習方式。這份報告將這種交流方式的核心,歸納為三個方面:

1.傾聽和表達

2.探索和聚焦

3.支撐和挑戰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了解這三個方面,一窺海沃塔方式的面貌,找到其中可以借鑑的方法。


一、傾聽和表達(listening and articulating)

要和孩子聊天,首先要讓孩子願意和你聊。所有和任何一種高效的聊天方式一樣,海沃塔也強調溝通中最基礎的東西,那就是傾聽和表達。

作為引導者,父母要學會傾聽,要學會表達,還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和表達。

前幾年有本書非常熱銷,叫做《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很多家長一看標題就把這本書買了下來,原因就是這本書的標題戳痛了父母們兩個痛點,小時候孩子不聽話,長大後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談。

所以說,交流最基礎的課程——傾聽和表達,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掌握。

孩子最便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是聊天!猶太人的“海沃塔”瞭解下

父母會傾聽,孩子就願意表達。那如何學會傾聽?

——別急著下結論,別用你的判斷打斷孩子的表達慾望。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跟你說:“今天我們畫彩虹了,我下課才畫完,我去給老師交老師沒有收,也給我沒有評獎,可是我畫的很認真。”

有的爸爸媽媽會說:“那肯定啊,誰讓你沒有在規定時間交,以後你早點畫完早點交,就能趕上評獎了!”

換位思考,如果你和別人說話,剛說出自己的遭遇,對方說,嗨,是你太敏感了/誰不是這樣啊/你以後多努力一下就好了,你還會有想和對方聊天的慾望嗎?

所以,不要急於下判斷,而是把你的話換成提問,主動關心他的情況,心情,滿足對方此時的傾訴慾望:

“哦,你是採用了什麼新的方法嗎,為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畫畫?”

“下課才交,你畫的時候出什麼問題了嗎,是不是水彩筆壞了?還是你在幫助你同學?”

“那你怎麼處理的呢,有沒有找到老師跟老師申請一下?”

當你說的是陳述句,孩子後面就沒有什麼需要接的話了,但是當你用疑問句,孩子一定會回答你的問題。

而且通過提問,孩子能夠發現父母是關係自己的,瞭解自己的,他會更願意跟你交流。

孩子最便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是聊天!猶太人的“海沃塔”瞭解下

二、探索和聚焦(wondering and focusing)

接下來就到了海沃塔聊天的重點:圍繞主題展開交流,進行有邏輯、有營養的探討。

古語有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交流聊天,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

而海沃塔和日常對話交流不同之處在於,他是一個有主題,有邏輯,有內容的對話過程。

我經常在文章中拿一檔談話節目《圓桌派》中的觀點來舉例子,就是因為我非常喜歡看聊天節目,聽不同的人針對一個議題層層展開,最後聊深聊透。

如何父母和孩子持續用這樣的方式來聊天,那對孩子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教育先師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口傳心授,就有點類似海沃塔,不過他和弟子的對話都非常簡練,提綱挈領,但是含義深遠。

我們面對一個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則需循循善誘,慢慢引導。

——別做居高臨下的老師,做他的對方辯友和己方辯友。

比如孩子因為畫的太認真沒有在規定時間叫作業,以至於沒有辦法參加老師的當堂評獎,我們就可以延伸出一個話題,規則重要還是結果重要。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先發表他的看法。

如果孩子說,“想要畫的更好需要用更多的時間,這有什麼不對嗎?”

你先證明引導,“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然後引用一個相似的故事來體現這個話題的現實意義,討論以結果為重破例打破規則的積極意義。

孩子最便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是聊天!猶太人的“海沃塔”瞭解下

然後再接著引導:“但是,你說如果其他同學都有更多的時間,他們能不能畫出更好的彩虹呢?”

孩子會跟著思考,對啊,我延長了時間,對其他同學是不是不太公平?

接著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規則的重要性。

甚至還可以延伸到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大多數人的利益,以及如何兼顧人情和規則等等。

當然,這一步需要家長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水平,你的高度,就是孩子認知的天花板,你的品質和價值觀,也會深深的影響孩子。


三、支撐和挑戰(supporting and challenging)

最後一步,是進一步塑造、驗證想法和結論的過程。

討論接近尾聲,要有一個結果,要有支撐結果的依據。這決定了孩子以後對於問題能否有結果意識,以及孩子能否輕易被一些看似正確的觀點所影響。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結論,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提問,讓孩子進行解釋和維護,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孩子發現自己邏輯是否自洽,是否矛盾,是否有漏洞。

自我支撐的過程,需要孩子不斷堅定,不斷接受反駁,不斷反思,可以極大的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

孩子最便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是聊天!猶太人的“海沃塔”瞭解下

而父母提出的疑問和反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幫助。

但是要注意,反駁不代表否定,反對也不代表吵架,而是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對他的幫助。

有的孩子在家中比較受寵,自尊心也比較強,容易出現剛愎自用的苗頭,聽不得別人對自己說不。這就是不能接受不同意見的表現,讓孩子從小就明白,每個人都有表達的自由,要想讓別人信服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習慣和別人進行討論,學會吸收,願意不斷重塑自己的價值體系和思維體系。

當然,也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水平去“碾壓”孩子,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是要讓孩子保持熱情與激情,這樣的海沃塔才能持續下去。

猶太人隨時隨地和孩子海沃塔,不僅增強了大腦中語言區域的活躍度,更讓孩子在思考中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Google創始人佩奇&布林、英特爾創始人格魯夫等等,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有海沃塔方式的影子,所以,希望更多的父母學會用聊天鍛鍊孩子的思維方式,塑造孩子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