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原創: 潛航者ALEX 腕有引力 今天

定期更新腕錶周邊趣聞,二手錶評測、品牌故事。以表會友,私信來圖估價,記得關注我。

大家好,我是腕有引力的alex,今天講講目前勞力士沒有加價的尖貨,探險家1。比起聲名赫赫的水鬼和迪通拿,探險家系列的名頭似乎要小了許多。


表如其名,探險家系列是勞力士專為極地、登山和洞穴探險所設計,是真正經得起惡劣環境考驗的錶款。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探險家才是勞力士專業款的開山之作。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勞力士探險家廣告(1964年)最上面的英文譯成中文是——“我們製造探險家腕錶是因為馬特洪峰之巔沒有手錶維修站。”


1

20世紀初是探險活動的“黃金時代”,在南北極點已經被人類踏足之後,在世界上還剩下第三極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未被征服。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致命的不僅是氧氣稀薄、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嚴寒,還有突發的雪崩和猛烈的季候風。按照當地人的傳說,山峰上的魔鬼會把登山者獻祭給珠穆朗瑪峰。


1921年起,英國探險隊就開始不斷嘗試登頂珠峰。第二年,探險家喬治·馬洛裡計劃從西藏一側的北坳攀登珠峰,因為中途發生雪崩,導致七名尼泊爾挑夫遇難,馬洛裡的第二次挑戰宣告失敗。


當《紐約時報》記者不停追問喬治·馬洛裡為什麼要去攀登珠峰時?馬洛裡不耐煩地回答道:“因為山就在那裡。”——這句話後來被無數登山者奉為信條。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喬治·馬洛裡(後排左二)與安德魯·歐文(後排左一)


1924年6月初,38歲的喬治·馬洛裡第三次率隊嘗試登頂珠峰。6月8日,當整個團隊已經精疲力竭,並意識到季候風即將來襲,準備折返營地,馬洛裡卻選擇了牛津大學學生安德魯·歐文作為同伴毅然向山頂發起衝鋒。


人們最後一次見到他們兩個人是在距峰頂800英尺(約244米)處——“他們爬得很快,像是要追回失去的時間一樣,沒多久,兩個黑點的蹤影就消失在厚厚的雲層中。”



……


直到七十五年後,喬治·馬洛裡的遺體才被發現。


2


1933年起,為了在真實環境中測試手錶性能,勞力士開始為各國喜馬拉雅探險隊提供蠔式腕錶。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40年代探險隊戴的勞力士蠔式腕錶


40年代末,因為邊境的封鎖,探險隊開始從尼泊爾一側的南坳進行對珠峰的攀登,但尼泊爾政府每年只准許一支外國探險隊攀登珠穆朗瑪峰。


為了與法國、瑞士等國競爭征服珠峰的機會。1953年,英國陸軍上校約翰·亨特被英國喜馬拉雅聯合會委任為探險隊的負責人,他們相信亨特的軍事才能將能在珠峰探險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前一年,瑞士探險隊在嘗試登頂的最後150米海拔處功虧一簣。精明的約翰·亨特在分析了瑞士人的失敗經驗後做了更充分的準備,選擇了昆布冰川這一條登頂路線。他還僱傭了瑞士探險隊此前的夏爾巴人嚮導丹增·諾吉。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勞力士探險家Ⅰ型214270的海報使用了艾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諾吉登頂珠峰時的照片


1953年5月29日上午11:30,英國探險隊第二小組的艾德蒙·希拉里(新西蘭人)和丹增·諾吉(尼泊爾人)兩人成功登上了珠峰之巔,並停留了15分鐘。


在下山後,艾德蒙·希拉里看到自己的隊友喬治·洛,興奮地說道:“喬治,我們把那混蛋幹掉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艾德蒙·希拉里登頂時戴的這枚勞力士蠔式腕錶Ref.6098,正是探險家系列的前身。為紀念人類征服珠峰這一壯舉,勞力士在當年發佈了探險家系列。


3


第一代探險家系列腕錶是Ref.6298和Ref.6350,是由最初贊助給各國探險隊的蠔式腕錶型號Ref.6098和Ref.6150基礎上升級而來。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Ref.6150,1952年起生產,36mm表徑,最初的型號錶盤上只有“Precision”(精密)字樣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第一代探險家Ref.6350,與Ref.6150採用同一型號A296機芯,區別只是Ref.6350的調校更高,錶盤上印有“天文臺認證”。這一枚擁有369刻度和蜂窩煤錶盤,是藏家趨之若鶩的錶款。


Ref.6350是第一個錶盤上印有“Explorer”的型號,部分款式採用了黑色369錶盤和奔馳針設計。然而Ref.6350僅生產了一年左右便停產了,而Ref.6150作為探險家系列腕錶繼續生產。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第二代探險家Ref.6610,在錶盤Explorer下方有紅色字體的50m防水的款式價值頗高


在50年代末期,探險家的一個重要型號Ref.6610問世。這個型號的重要意義在於,它不再像此前的型號,還會有很多淺色錶盤、非369刻度和非奔馳針的配置,而是基本上都是黑色錶盤、369刻度和奔馳針——確立了現代探險家Ⅰ型腕錶的主要設計元素。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第三代探險家Ref.1016


Ref.1016是一款生產年限很久的型號,從1963首次推出之後直到1989年才停產。它的防水能力提升到了100米,並且搭載了新的1560機芯,後期被大名鼎鼎的1570機芯所取代。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探險家Ref.1016的廣告


我們都知道勞力士有Sea-Dweller和Sky-Dweller,但其實歷史上還有一種叫Space-Dweller。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這其實是勞力士於60年代中期在日本市場特別生產的探險家Ref.1016的特殊型號,數量極為稀少,備受藏家追捧。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第四代探險家Ref.14270


1989年,勞力士推出Ref.14270,這是一枚現代的探險家Ⅰ型腕錶。刻度改成了18K白金,不再是“膏藥面”,亞克力玻璃表鏡也變成了藍寶石水晶玻璃,機芯升級為3000型。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2001年,Ref.14270升級為Ref.114270。兩者的外觀區別極小,我們可以視為同一代產品,只是後者升級為3130機芯,錶殼略微偏厚一些。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2016年改款後的Ref.214270


現在的型號Ref.214270可以算是第五代探險家Ⅰ型腕錶,問世於2010年,表徑增大到39mm,更符合現代審美,機芯也升級成了3132。


初代的Ref.214270的369刻度只是金屬時標,沒有夜光塗層,但更為詬病的是分針長度偏短,夠不到分鐘刻度。直到2016年,Ref.214270對這兩處分別進行了改進。


4


本質上來講,探險家Ⅰ型腕錶實際是從蠔式恆動系列中獨立出來的專業款。誕生之初,它就是一枚專為在20℃~+40℃嚴酷環境下使用而設計的工具表。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黑色錶盤和369刻度,加上奔馳針,無非都是為了增加在惡劣環境下讀時的方便性。這種簡潔實用的設計一樣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深受名人們的青睞。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馬特·達蒙,主演《諜影重重》系列電影,佩戴探險家Ref.1016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伊恩·弗萊明,007之父,創作了詹姆斯·邦德系列間諜小說,佩戴探險家Ref.1016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木村拓哉,1997年主演日劇《戀愛世紀》,在劇中佩戴的是Ref.14270。因收視率超30%,在亞洲市場直接帶火了探Ⅰ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布拉德·皮特,主演《史密斯夫婦》、《本傑明·巴頓奇事》、《搏擊俱樂部》等片,佩戴探險家Ref.14270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湯姆·漢克斯,主演《阿甘正傳》、《費城故事》、《拯救大兵瑞恩》等片,佩戴探險家Ref.214270


看完這篇文章,我又想入手勞力士探險家一了

奧蘭多·布魯姆,最知名的角色是《魔戒》三部曲中的精靈王子,佩戴探險家Ref.1016


薩博汽車以前有句經典的廣告語——“Less is more”,譯成中文是“越不繁,越不凡”。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探Ⅰ,外觀簡潔卻又有辨識度,39mm的表徑適合絕大多數男士的手腕,3132機芯又是枚經過市場考驗的成熟機芯,走時十分精準穩定。我認為探Ⅰ是勞力士最好的入門錶款,尤其在黑水鬼溢價如斯的情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