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卻一直升不上去?你可能是陷入到“能力陷阱”裡去了

前兩天,朋友小靜突然向我吐槽說,自己在這個崗位已經幹了3年了,對手頭的業務相當熟悉,甚至,有時候組長搞不定的事情都是他來解決的,可問題是,領導只願意給他加提成,絲毫沒有想要給他升職的意向。而那些升上去的人呢,他們的能力都不如他,所以,小靜很苦惱,覺得自己是不是被套路了,或者是不是要找關係啊。


說實話,剛聽到了小靜這麼說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他被不公平對待了,所以,我也安慰他,說他肯定能找到一個好工作的。


可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我居然遇到了小靜的領導,並談起了小靜的工作。原來啊,小靜之所以一直升不上去,並不是因為領導對他有看法,而是因為小靜太沉浸於技術上的提升了,他幾乎不願意跟他人打交道,只願意自己琢磨。在這位領導看來,這樣的人做技術骨幹是可以的,但是做領導還是有待商榷的。畢竟,想要做好一個領導,可不僅僅是做好手頭上的工作,還有不斷的跟人接觸,跟不同的部門進行合作,如果他這種性格上去了,那很可能是讓整個部門“閉門造車”,實在是不敢讓他升上來啊!


聽完這話,我突然想到前段時間看的一本書《能力陷阱》,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理念:你擅長的工作,往往也是你職業上最大的陷阱。因為你會沉迷在擅長的事情上,全然不顧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


正如作者埃米尼亞·伊貝拉在《能力陷阱》中的原文所說:“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卻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無法突破。


小靜之所以升不上去,就是陷入到了能力陷阱中,在他的理念中,做領導就是要把技術方面做到位,正如她的口頭禪:“只要有技術,在哪裡會沒有飯吃。”


是的,這句話確實沒錯,有能力的人,往往不愁找不到工作,但問題是,想要做到管理層,只顧著提升專業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哈佛大學商學院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調查,他們讓行政助理記錄首席執行官一天的行程。

結果發現,他們至少有60%的時間,花在了開會上面。而那些晉升速度快的管理者,則花了更多的時間在與其他領導者建立聯繫上。


即便沒有這項調查,在職場中打拼幾年的朋友們,應該也能感覺到,只要是跟領導走得近、跟多個部門關係不錯的人,往往升職速度也會更快。


所以,如果如果你想要快速的升值加薪,埋頭只顧提升能力並不是最佳方式,提升溝通能力,像領導一樣建立人脈、思考做事,才是正確的方法。


工作多年卻一直升不上去?你可能是陷入到“能力陷阱”裡去了


在這個時代裡,早已不是能力為王

前段時間,我去拜訪了一個做企業的老前輩,我們聊到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升值。老前輩是這樣說的:“在我那個時代呢,是專心做事的人更容易有出息,可以說,那時候是技術為王,只要有技術,讓老闆給你端茶送水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這麼回事了,通往往比能力強的專才更吃香,因為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你剛摸清一個東西,可能最好的時代就過去了!”


確實是這樣,回憶起我們父母那一輩,他們真的是學會了一個技能,就可以做一輩子。比如,木工、會計、修理。


可是,我們這個時代呢?


我們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甚至可以說,一個人一個技能用一生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身邊有個朋友,她是學會計的,薪資只有3000左右。一開始,我們都勸她辭職,以她的智慧和能力,足以找個更好的工作。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她告訴我們,她的薪酬已經達到了1萬多。


為什麼呢?


原來,她跟大多數人的選擇不同,當所有人都在一門心思研究怎麼做好會計的時候,生她卻在考慮,怎樣利用自己過去在互聯網公司的經驗,用網絡資源幫公司拉到更多的客戶。結果可想而知,她拉到了足夠多的客戶後,受到了領導的高度重視,直接提到了主管的位置。


這個時代是不斷變化的,你以為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就夠了,可實際上,生做好本職工作只是可以讓你不丟掉飯碗,可是,如果你想要繼續往上走,那麼,就得不斷學習其他方面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工作多年卻一直升不上去?你可能是陷入到“能力陷阱”裡去了


怎樣避免陷入到能力陷阱中?

無論是對於小靜這種職場新人來說,還是對於久經職場的老油條來說,我們都需要小心自己的能力陷阱。


我仍然記得,在去年的那條新聞:一個36歲的大媽,在被告知消費者撤銷時,她衝領導不斷的哭訴:“這讓我可怎麼活啊!”


所以,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就需要把專心專能,轉變成其他方面的同步提升。


一、重新梳理自己的工作: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前兩年,有一句話特別的火,他是這樣說的:“你不是擁有3年的工作經驗,你只是把1個經驗用了3年。


說實話,這確實是很多職場人最真實的寫照。


我面試了很多求職者,他們儘管工作多年,但工作經驗卻並沒有增長。


追根究底下來,無非就是他們把大量的時間花了沒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是有價值的事情上。


所以,你需要把自己的工作重新梳理一下,做這到這幾件事:


1. 優化工作流程,儘量多做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而不是簡單的重複。


2. 從執行層面轉換到策略層面,想一想如果自己是領導,會如何管理這個項目,並跟領導溝通這方面的想法。


3. 積極跟不同部門的人接觸,爭取到其他部門合作的機會。


工作多年卻一直升不上去?你可能是陷入到“能力陷阱”裡去了


二、拒絕埋頭做事,儘量擴展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

很多人都眼我小靜一樣,喜歡埋頭做事。但是,如果想要成為一個管理者,那麼你必須要擁有的能力,往往不是專業能力,而是社交溝通能力。


在過去,人們往往認為領導者是像領頭羊,由能力最強的人帶隊。但是在《能力陷阱》的作者看來,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是一座橋樑,將不同的部門,乃至公司、世界連接起來。


所以,作為領導者,應該做好這幾件事:


1. 積極向上管理,經常跟上級溝通想法,跟上級建立穩定的社交關係。


2. 主動參加公司組織的各種活動,以此來和部門同事一起建立良好的關係。


3. 積極學習,儘量成為部門裡的主要信息來源,甚至可以成為他們某一方面老師。


工作多年卻一直升不上去?你可能是陷入到“能力陷阱”裡去了


最後,別總是想很多,先行動起來吧!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再好的想法,沒有行動的支撐,只是空想而已。大部分的人,開始時擁有很遠大的理想,但因為缺乏行動而使得夢想萎縮,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


我接觸過很多優秀的領導者,有意思的是,他們給我感覺“都不是很聰明”。一開始,我覺得這是錯覺,後來跟朋友們聊起這件事才發現,往往是這種人最容易成功。因為他們懂得不多,反而願意不斷的去嘗試,結果在不斷的嘗試中就獲得了成功。


而大部分的聰明人呢,他們知道實在是想得太多,而做太少了,他們總想著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後,一次走向巔峰。


在職場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人常常犯錯,做一些沒有把握的事,但是卻深受領導喜歡。有的人,明明很聰明,既能揣測到領導的意思,又能知曉行業發展,可就是沒被重用。


說到底,無非就是別人做了,而他只是想了而已。


作為一個領導者,你可以做錯事,但不能只是想想,什麼都不去嘗試。在大部分時候,並沒有一個課程可以教你如何做事,領導者們需要在錯誤中成長,需要從實踐中學習。


最後的最後想說,穩定的工作早已離我們遠去,在我們這時代的人,都必須做到“終身學習”。


既然不管怎麼都需要作出改變,那就不如,早一點做些自己擅長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