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我常常鼓勵家長們要讓孩子從小就誦讀古詩詞,為此,常有家長問: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古詩詞?
  •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 讓孩子從小學習古詩詞,到底贏在哪裡?

面對他們的疑問,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從以下5個方面來好好詳談。

第一,可訓練和提升大腦記憶力。

心理學上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快速發展,13歲時會達到頂峰。那些從小誦讀古詩詞的孩子,記憶力往往會被更好地開發。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為什麼讀古詩詞的孩子的記憶力會被更好開發?為了家長更好地理解,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一般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古詩詞時常會用到的記憶方式。

1、誦讀記憶方式。很多家長在引導孩子讀古詩詞時,往往會發現,大聲朗讀和學習古人讀書時拉長音調,搖頭晃腦地慢慢誦讀,孩子能記得更快。為什麼會如此?其實是因為聲音可刺激大腦反覆記憶,再加上利用古詩詞本身具備的獨特韻律,會讓孩子更好掌握古詩詞的節奏,誦讀放慢速度又有利於孩子去體會古詩詞中的美感,從而完成對古詩詞的記憶。這種慢節奏、反覆地大聲朗誦的記憶方式就是誦讀記憶方式。

2、形象記憶方式。唐詩派別有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詩派、現實詩派等。宋詞有婉約派和豪放派。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古詩詞能教會他區分,孩子往往能根據詩詞字面上去展開相關想象,從而對詩詞形成某個具體物象,同時進行派別歸類,進而加深自己對詩詞的記憶。這種通過腦海中形成具體物象並歸類的記憶方式,就是形象記憶方式。

3、理解記憶方式。因為每首古詩詞的產生都有各自獨特的創作背景,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孩子學習古詩詞過程中,家長通過分享詩人的一生經歷或創作詩詞的背景故事,孩子往往在讀詩詞時就能更好地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和感情,從而會記得很快。這種通過理解詩詞的意思和思想情感的方式,就是理解記憶方式。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除了以上談到的誦讀記憶、形象記憶、理解記憶,家長們在引導孩子學習記住古詩詞時,往往還會採用到其他的記憶方式,如遊戲記憶、關鍵詞記憶等,在學習古詩詞中訓練的這些記憶方式,會形成孩子特有的大腦記憶模式,在日後孩子的學習生活中不斷被運用。比如學習數學,孩子往往會利用形象記憶來記住數字、函數圖像等;學習文科類,則會調動理解記憶、關鍵詞記憶等來更快記憶背誦文章或段落等。

看到這,相信家長們都知道了答案——從小讓孩子讀古詩詞的好處就是可利用古詩詞這個載體來訓練和增加孩子的記憶方式。孩子掌握的記憶方式越多,且運用自如,他的記憶表現力就會越好,對他日後學習生活都會有所幫助。

可能有家長會說:那載體可以不要古詩詞嗎?當然可以,只是古詩詞的話會更好,因為古詩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寓意深遠,可利用的記憶方式會更多樣,會讓孩子學習起來更有效果。

第二、可提升審美情趣和表達能力。

什麼是審美?審美是指欣賞、品味或領會事物及藝術品的美。一般來說,我們將審美分為淺層審美和深層審美。

淺層審美是指對客觀事物的欣賞,如飲食、繪畫、建築、音樂等。深層審美則是淺層審美的基礎上進行探討,看得到人性之美。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在日常生活中,淺層審美容易達到,只要對某領域具備足夠的經驗和技能即可,然而深層審美則需要具備更高的審美情趣。如何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古詩詞會是很好的渠道。

比如在古詩詞中,當我們讀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我們會知道這是人性美;當我們讀到“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可將刀割自身”時,我們也會知道這就是人性美。

古詩詞是歷史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它的內涵裡所體現的審美是社會普遍長久讚美的真理,這份真理包含著人性裡的真實、善良、慈悲等美好品質。如若孩子從小接受薰陶,審美情趣又怎麼會差呢?

此外,審美差異又會帶來表達差異。一個審美情趣高的人,往往能更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口的話也往往更具衝擊力,直達人心。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舉個例子,在表達對親人、愛人的思念時,可能一般的人會說:“我想死他了”“我好想他啊”。雖然直白,但是卻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那種澎湃的、更具層次的情感。

可有古詩詞底蘊的人表達,就很容易讓豐富的情感被體現。如“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相思相見知何時?此時此夜難為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再舉個例子,同去踏青,路途中突然下起微雨,此時搭配上春日美景,美不勝收。一般人可能會說:“哇,下雨了,好美啊!”“下雨和美景的感覺真好。”而有古詩詞底蘊的人開口表達,一般會是:“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等。

用古詩詞表達出來的感觀和體驗是不可比擬的,精準切中內心難以言說的澎湃情感,也唯有古詩詞可以做到。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也是星主為什麼會鼓勵家長從小讓孩子學習誦讀古詩詞的原因。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第三、可提高一個人的格局。

格局,格是認知範圍事物的程度;局是時間與空間認知範圍的大小。人的格局,我們講究格要精、細,局要大。如果要將它分層次,浙大心理學博士崔翔宇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中的區分可以借鑑。

  • 第一層次:盲眾,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處於“
    看不見”階段。
  • 第二層次:逐利,尋求和看重自身利益,處於“看自己”階段。
  • 第三層次:理念,追求和捍衛真理,處於“看天地”階段。
  • 第四層次:至善,以造福人類為最高目標,處於“看眾生”階段。

一個人對事物發展認知越精細、越廣大,他的格局就會高,他的眼界、胸襟、抱負自然也大,做人做事也會更懂輕重取捨、得體周全。於是,便可爬得更高、走得更遠。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那麼,古詩詞為什麼可以提高一個孩子的格局?這是因為經典的古詩詞中,詩人和詞人傳達更多的哲學道理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的格局都處在“理念”和“至善”的境界中。如宋代詩人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及唐代詩人孟郊的“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等。

英國改革家塞廖爾·斯邁爾斯曾經說過:“與優秀的人交往總是會使人自己也變得優秀。”孩子從小學習,接受古詩詞的薰陶,在古詩詞中與這些有大格局的詩人、詞人做朋友,受這些詩人詞人的影響,其價值觀和格局境界自然會趨同。總之,古詩詞對提升格局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培養和增強孩子的愛國情懷。

梁啟超說過:人必真有愛國心,方可以用大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如何去培養孩子的愛國心,增強他的愛國情懷?

從古詩詞中去感受。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奇葩說》第六季中,羅振宇曾談到讓學生學語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他們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而是為了讓他們具備共識。敵人入侵,因為讀過《滿江紅》,知道嶽武穆,因此,當搬出“岳飛”二字時,就能調動我們的民族力量,共同抗敵。

確實,古詩詞中有大量充滿家國情懷的作品。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戴叔倫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還有岳飛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古詩詞,能激發一個人的愛國熱情,熱愛我們的大好河山。因此,培養和增強孩子的愛國情懷,從學習誦讀古詩詞開始。

第五、增強生命韌性,樂觀看待人生。

近幾年,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考試失利等而離家出走,甚至放棄生命的新聞並不少見。比如2019年5月8日,渭南一學生因中考壓力過大,深夜離家出走。2019年11月,揚州寶應一17歲少年因成績排名從年級40多名下滑到200多名後選擇自殺等。這些案例,令人感到痛心的同時,也常常令人不禁反問: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脆弱?

當然,造成這樣的悲劇肯定是多種因素造成。只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孩子們的抗挫能力不夠強。那麼,家庭教育中,要如何增強孩子的生命韌性,學會樂觀看待人生?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這裡給大家講講中國古詩詞研究者葉嘉瑩教授的故事。葉嘉瑩教授一生坎坷,13歲時與父親失聯;17歲時喪母;25歲生女不久,丈夫就入獄;人到中年,大女兒與女婿在車禍中喪生,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些磨難,隨便一件都容易擊垮一個人的意志。然而,葉嘉瑩教授並沒有因此被打倒,反而在這樣的命運面前不屈不撓,在古詩詞和教育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就。

為什麼能做到如此?她自己解釋說:“我能保持樂觀平靜的態度,這與我從小熱愛古典詩詞有很大關係,詩對我而言,是承載人世間所有磨難的一種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對古詩詞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明白這句話什麼意思。古詩詞背後的詩人、詞人們大多命運坎坷,比如李商隱、孟郊、賈島等,他們出身貧寒、事業受阻,經歷過很多磨難,可是他們的詩詞裡所傳達的人生態度卻充滿了向上的力量和希望。常讀古詩詞的人,對待人生的理解會更透徹,不輕易墮落,更不會輕視生命。

總之,一個從小接受古詩詞薰陶的孩子,在古詩詞中獲取樂觀人生態度的養分,生命韌性、抗挫折能力不會太差。

綜上,星主想說的是,從小讓孩子讀古詩詞,不僅可以提升記憶力、提升審美情趣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格局,增強愛國之心,更能讓人擁有樂觀人生態度,使生命更具韌性。學習古詩詞對孩子而言,百利而無一害。這就是我鼓勵家長讓孩子從小學習誦讀古詩詞原因。對此,你們又是如何看的呢?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寫在最後:

孩子進入小學後,語文教材上會有關於古詩詞方面的學習。不過,如果家長能在此之前引導孩子愛上古詩詞,這不僅對孩子學習有幫助,還會讓孩子受益終身。因此,在引導3-6歲孩子愛上古詩詞方面,星主給予家長們幾點小建議。

  1. 每天睡前給孩子念古詩,像學習兒歌那樣,不強制孩子學習和背誦。
  2. 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給孩子講述古詩背後的故事,激發他的興趣。
  3. 家長主動學習賞析古詩詞,家庭氛圍好,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受感染。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教育發展與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教育成長路上,上到大學下至小學,有困惑來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