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二十三部門聯合發文促消費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天(13日)發佈消息,為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二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改善消費環境,破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升消費領域治理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綜合提出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政策舉措。

《實施意見》提出,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一是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改善進口商品供給,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

針對當前國內消費領域存在國外中高端品牌消費品在我國售價普遍高於境外、線下實體零售轉型困難、流通成本推高價格、稅收體制影響價格、服務市場價格行為不規範等問題,《實施意見》提出: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包括積極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引導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儘快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規範檢驗檢測行業資質許可等;深入實施“三品”戰略,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包括保護和發展中華老字號品牌,加強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建設,持續辦好中國品牌日活動等;完善稅收政策和發展跨境電商,改善進口商品供給。包括支持中心城市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落實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和相關監管政策,調整優化部分消費稅品目徵收環節等;以建設中國特色免稅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包括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擴大口岸免稅業務,增設口岸免稅店,在免稅店設立一定面積的國產商品銷售區等。

在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方面,《實施意見》提出了具體措施: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車聯網部署應用,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提升農村地區寬帶用戶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鼓勵建設“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鼓勵消費者使用綠色智能產品,健全綠色產品、服務標準體系和綠色標識認證體系,大力推進“智慧廣電”建設,鼓勵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各類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促進教育培訓、醫療保健、養老服務、嬰幼兒照護、文化娛樂、體育賽事等服務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二是重點推進文旅休閒消費提質升級,豐富特色文化旅遊產品,改善入境旅遊與購物環境,創新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模式。

文旅等聚集性消費是此次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領域,在疫情結束後幫助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有效應對疫情、渡過難關、有序恢復營業,十分重要。

《實施意見》主要從豐富特色文化旅遊產品、改善入境旅遊與購物環境、創新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模式三個方面發力。主要包括構建文旅多產業多領域融合互通的休閒消費體系;發展集合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區;規範演出票務市場;鼓勵地方運用手機App等方式整合旅遊產品、優化服務環境;提升“智慧景區”服務水平;優化購物離境退稅服務及退稅操作流程;編制前瞻性入境旅遊營銷戰略規劃等。

三是著力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結合地區發展佈局打造若干區域消費中心,優化城鄉商業網點佈局,加強消費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當前消費基礎設施仍存“卡脖子”環節,比如服務消費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新興城鎮地區、農村地區消費設施短板問題突出,城鎮商業設施分佈不合理等問題,《實施意見》聚焦促進城鄉消費融合發展,從結合區域發展佈局打造消費中心、優化城鄉商業網點佈局、加強消費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個方面著力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主要包括持續推動都市圈建設;加快推進成熟商圈上檔升級,形成若干區域消費中心;支持商業轉型升級;推動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深入推進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等。

此外疫情防控中社區消費服務還有短板,《實施意見》還提出促進社區生活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拓寬物業服務,加快社區便民商圈建設。

四是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鼓勵使用綠色智能產品,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

五是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促進重點群體增收激發消費潛力,穩定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關係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能力又影響消費預期和消費信心,《實施意見》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一是從重點群體方面,激發居民的消費潛力。《實施意見》通過完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和專業技術人員分配政策、挖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收潛力、著力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手段,提升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村轉移人口等重點群體的消費能力。二是從收入結構方面,努力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例如,豐富和規範居民投資理財產品,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深化農村土地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等。

六是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強化市場秩序監管,積極推進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

當前居民消費環境方面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服務行業標準體系滯後。現行服務標準和規範整體水平不高,新興行業標準缺失,可操作性不強,一些標準在實施過程中效果不明顯。二是消費後評價制度不健全。以信用評價體系為重點的消費後評價制度仍需健全,針對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消費投訴問題,定期公示不夠。三是誠信維權體系建設滯後。消費者維權渠道分散、交叉,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無法得到及時處置或處置不力。農村地區假冒偽劣根治難度大,市場監管力量薄弱。個人信息保護缺乏法律規制。

《實施意見》從強化市場秩序監管、積極推進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充分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等領域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主要包括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嚴厲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偽劣商品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對個人攜帶商品入境行為的監管;加強進口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和消費後評價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和相關人員信用記錄;加強12315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實施產品傷害監測和預防干預;嚴格落實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鼓勵線下實體店自主承諾無理由退貨等。

《實施意見》強調,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要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下一步,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推進落實《實施意見》,督促抓好相關工作,確保促進消費工作順利開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意義,結合本地區本領域實際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認真抓好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