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毀掉"孩子的3種教育方法,你還在用嗎?

每次去開家長會的時候,你是否會感覺到自己的孩子很普通甚至有些笨。當老師評價哪些孩子比較聰明的時候,你就會在心裡默默思考為什麼沒有自己家的孩子。隨後家長回到家就是對孩子嚴厲起來,但孩子卻無動於衷,甚至有點無所謂。是什麼樣的問題導致孩子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你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才發現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把孩子澆灌成了現在的這幅模樣。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養成一個好孩子困難,養成一個熊孩子卻是分分鐘的事情。當然熊孩子也是因為擁有壞習慣導致的,以下這些壞習慣,作為家長的你知道嗎?

1、 目中無人

孩子對於家長來說,就是心尖尖上的肉。尤其是幼兒時期,巴不得孩子不受一點苦。而孩子大了一點之後,家長又開始為他的學習生活技能著想,於是他們開始對家長有所要求了。而孩子也發現自己的父母沒有像以前那麼"好相處"了,這個時候有的孩子懂得了家長的良苦用心開始跟隨父母的改變而改變。而有的孩子繼續大吵大鬧,為自己心中得不到的東西憤憤不平。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熊孩子就是在這個階段養成的壞習慣,隨後他們開始無視任何的規則,只要自己喜歡就怎麼做。導致的結果就是家長再想好好溝通都沒轍,只好採取暴力行為嚴厲制止。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2、 承受不起打擊

被嬌生慣養的孩子容不得一點點挫折,我們常常能看到電視劇裡的大小姐錦衣玉食,要什麼有什麼。在他們的成長世界裡他們就是主宰,當他們開始上學後面對同學們的不予理睬,他們就開始憤怒,進而去呵斥這些平民。當他們徹底發現自己不討人喜歡之後,就會開始各種抱怨,對自己各種否定。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當然家長的教育方法也並不是全都正確,如果試用一下的三種教育方法,孩子會呈現與上面不一樣的極端反應,到時候家長也更難糾正孩子的心理問題哦!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1、 經常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孩子成績一沒考好,家長立馬就去別人家打聽其他孩子的學習成績,說給自己孩子聽:你看看人家小明學習好,還經常去外面幫爸爸媽媽的忙。你再看看你現在什麼樣子。孩子打碎了家中的瓷器,家長立馬又開始罵罵咧咧: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從來不調皮,怎麼就你動不動就闖禍。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這種一味的說教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之後孩子啥都不敢動了,就等著家長允許了再做。從此孩子再也沒有了往日對生活的熱情,只是一味的根據父母的意思辦事。生活至此單調又沒有奔頭,更有孩子因此得了抑鬱症。

2、 打擊永遠比誇讚多

當孩子興高采烈回來告訴你今天他在學校拿獎了,請家長一定要毫不吝嗇的誇獎孩子。而不是說:這有什麼好驕傲的,下次得繼續拿才是本事。孩子聽到這種話立馬就會洩氣,不想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了。到了社會之後,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比不過別人,到哪都是沒有用的,從而自卑到不行。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3、 孩子沒有參與家庭的權利

孩子想買個學習機,家長看了看自己手頭的錢,不準買!孩子想要個好一點的書包,家長看了一下還沒有背壞的舊書包,不準買!孩子想要飯後吃點水果,家長看了一下孩子的身材,不準吃!家長在孩子所有的要求上都打上了×,於是孩子沒有自主權,到了社會上也不知道為自己爭取些什麼,最後變成了可怕的996上班族。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大大小小選擇上來也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的一種方式,溝通永遠比自己獨攬大權來的以德服人。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分寸,培養好咱們的下一代可是任重而道遠啊~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慈母多敗兒,能夠輕易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所以做父母的點擊下方圖片,從現在開始改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