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一、藍思科技汽車電子業務有望逐步放量

公司是國內消費電子玻璃蓋板龍頭,切入汽車中控屏行業。藍思科技成立於2003年,2015年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是全球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外觀防護零部件行業的開拓者和領先者。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消費電子產品功能視窗及外觀防護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玻璃、藍寶石、陶瓷等材質的外觀防護零部件及組件,被廣泛應用於中高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視窗及外觀防護。發展至今,公司客戶群已覆蓋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特斯拉、亞馬遜等一眾國內外知名優秀品牌。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在消費電子行業積累的技術、管理、設備與品牌,為公司汽車電子業務帶來了包含特斯拉等穩定的長期高端客戶。根據公司公告,在消費電子行業長期積累的綜合實力與口碑,為公司吸引了諸多知名汽車品牌客戶,公司已與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眾多國際中高端汽車品牌廠商和高端新能源汽車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是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車品牌廠商的全球供應鏈主要核心一級供應商。

公司以先進的技術創新、深厚的工藝研發、高效前沿的自動化設備自主研製、專業的AI大數據管理、穩定的規模化量產和持續提升的精益管理等優勢,贏得客戶們的深厚信任,現已向品牌客戶們實現了車載電子設備完整組件、外觀結構件完整組件的穩定、長期、大批量的供貨,公司對於保持與全球各大中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客戶的長期、穩定合作充滿信心。

根據我們在產業的調研信息顯示,目前,公司已成為特斯拉全球一級核心供應商超過一年,隨著model Y車型的啟動,在model3等多款暢銷車型的中控屏與外觀功能件的玻璃、觸控、貼合及整件組裝等業務的大份額訂單的持續落地,公司有望繼續維持較大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打開上升空間。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二、憑藉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積累,成功切入汽車電子

藍思在基礎材料、鍍膜、觸控、貼合、金屬等領域具有深厚的積累。玻璃蓋板的生產過程需要經過一百多道加工及檢測程序,具有加工精度高、工藝難度大、高度定製化、多學科綜合運用等較高的技術門檻。

玻璃蓋板生產過程涉及機械設計、自動化、光學、材料工程等多學科領域,各學科技術的綜合應用意味著玻璃蓋板行業也存在著一定的人才門檻。藍思科技憑藉業內領先的技術能力,能夠迅速響應不同客戶不同機型的定製化需求以及迅速的研發和投產。

同時藍思具有強大的自動化設備自研和自產能力,奠定了切入汽車電子的極強的技術、工藝和規模量產基礎。藍思充分利用優質客戶資源,積極整合垂直產業鏈。

藍思積極向上遊延伸整合與發展,控制上游成本,及時掌握市場需求與發展趨勢,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變化,並及時優化生產安排。同時,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產能結構和人員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產能效益。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汽車電子的玻璃、觸控、貼合、金屬及組裝與消費電子產品相比品質要求更為嚴苛,資格認證與審核,一直是國內供應商進入合資供應鏈最重要的門檻。以大眾Formel Q為例,Formel Q是大眾集團與其供應商建立共同合作的基礎準則,其由三個模塊組成:

1)質量管理協議,也是大眾Formel Q管理體系的總協議;

2)供應商質量能力評價準則;

3)新零件的質量開發計劃QPN(包括兩日生產驗收)。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而對於大眾集團為代表的跨國車企,其質量控制審核體系包括三個層面:1)體系審核:主要的審核標準為IAFT 16949以及VDA 6.1;2)過程審核:主要的審核標準為VDA 6.3;3)產品審核:主要審核標準為VDA 6.5。其中:

1)IATF16949是國際行業的通用標準,由國際汽車特別工作小組綜合QS9000、VDA6.1、AVSQ、EAQF等標準制定的國際標準,使美國、德國、意大利和法國的汽車供應商的質量體系要求相一致,目前最新為IATF16949-2016;

2)VDA標準是由德國的汽車供應商共同制定的一套汽車行業的質量體系文件。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藍思在特斯拉等品牌汽車電子的供應鏈中,具備了技術、工藝、管理、量產水平與極簡快速響應的供應鏈流程設計(面板+零部件整體組裝)的全部能力,順利成為各大著名車廠的一級核心供應商,並且不斷開拓新的戰略合作伙伴。

三、車控電子發展空間巨大,公司與眾多車企展開戰略合作

3.1車載顯示不斷升級,呈現大屏、多屏化趨勢

汽車智能化、人機交互驅動車載顯示屏需求上升,預計2019-2025年出貨量CAGR將超過10%。隨著汽車輔助駕駛、信息化和智能化概念不斷升溫,車載顯示成為人車交互入口,用於向駕乘者反饋更多、更直觀的實時信息,並能夠提供導航、倒車雷達、車輛狀況、多媒體影音等功能。在汽車智能化趨勢下,車載顯示功能不斷升級和集成,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2018年全球汽車顯示市場規模為約150億美元,而從2019年起一直到2025年,全球汽車顯示屏市場將能夠保持至少10%的年複合增長率,對應的單位出貨量將超3.5億個。

目前車載顯示技術的主流為TFT-LCD,預計複合增長率為7%。TFT-LCD顯示面板由於其低成本、低功耗、長壽命及技術較為成熟等優勢,目前在車載顯示領域應用最為廣泛。

根據IHS Markit 數據,2018年,汽車用TFT-LCD顯示屏出貨量同比增長9.4%,總量為1.62億片,預計2019年的總出貨量預計將下降至1.6億片,同比下降1.3%,預計2017-2025年間,車載顯示器出貨量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7%。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汽車顯示中,中控屏及儀表盤應用佔比最高,合計佔比超80%。車載顯示呈現日益多元化趨勢,目前儀表盤、中控屏仍為主要應用領域,後視鏡、側邊後視鏡、HUD抬頭顯示、後座娛樂及商用顯示等的應用則正在興起,未來將更加符合用戶智能化需求。

根據IHS統計,2018年全球汽車汽車用TFT LCD出貨量佔比最高的是中控屏,出貨量約為0.8億片,佔總出貨量比重達48%,同比增長7.9%,儀表盤緊隨其後出貨量約0.6億片,約佔總出貨量38%的比重,同比增長5.6%,二者合計佔比達約86%。

液晶儀表裝配率不斷提升,2025年全液晶儀表有望成為裝配率最高的儀表類型。根據佐思產研數據,2019年全球汽車儀表市場規模約90億美元,國內外汽車品牌不斷推動全液晶儀表的應用,由高端向入門級車型滲透的趨勢逐漸顯現。

2019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的全液晶儀表裝配量達130.79萬,同比增幅108.5%,裝配率則由2018年初的5.2%提升至2019年年中的15.0%,佐思產研預計至2025年,全液晶儀表有望成為裝配率最高的儀表類型。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車載顯示大屏化趨勢明顯,中控屏平均尺寸不斷提升。隨著功能升級和易操作性要求,車載顯示屏從原來的3-4英寸小屏幕,發展到近期的10英寸甚至17英寸,車載顯示屏幕尺寸越來越大,中控屏通常在7~10英寸之間。2013年特斯拉第一款搭載17英寸的大尺寸觸控中控屏Model S正式推向市場,整車科技感和駕車體驗的顯著提升引起積極的市場反響,引得越來越多汽車廠商紛紛效仿,奔馳SUV GLB車型搭載雙10.25英寸大屏,拜騰更是推出搭載48英寸儀表、中控二合一的超長車內顯示屏的M-Byte車型,車載顯示器變得越來越大,推動顯示屏價值提高。

根據IHS Markit的調查統計,2018年全球市場汽車中控顯示屏的平均尺寸為7.7英寸,預計2023年7英寸及以上尺寸佔比將能超過81%,2024年平均尺寸將能擴大到8.4英寸。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技術升級推動車載顯示功能集成不斷豐富,屏幕配備數量上升,多屏化趨勢漸顯。目前除了儀表盤、中控屏、HUD外,還有內/側後視鏡屏、吸頂屏、後座娛樂屏、後座扶手屏、旋鈕屏等等應用了車載顯示技術,車載顯示想象空間逐步拓寬。如2019年奧迪推出的A6L,配備了多達4塊全界面顯示屏:10.1英寸中控臺上方顯示器、8.6英寸中控臺下方顯示器、12.3英寸儀表板顯示屏、5.7英寸後排中控顯示屏。拜騰預計於2021年正式推向市場的M-Byte在搭載48英寸超長車內顯示屏的同時,還搭載了尺寸分別為7英寸和8英寸的方向盤顯示屏及中央扶手顯示器。

柔性顯示技術的不斷髮展為汽車顯示創新提供新空間,多形態化提升科技感和用車體驗。為應對用戶對車內裝飾美感、科技感的追求,一體化、曲面、異形、超長顯示屏設計也漸漸成為車企設計的新關注點,異性屏、柔性屏和透明打開個性化設計的空間。

2019年推出的上汽榮威RX5 MAX搭載了一塊14.3英寸的曲面中控屏,曲面整體化設計使得整車呈現出更強的未來科技感。另外在對顯示屏表面進行AG防眩光等處理後,曲面顯示角度設計能夠為駕駛者提供更舒適的視野,提升用車體驗。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藍思科技在特斯拉一級供應商的地位不但代表了在汽車電子中車控電子全球最高水平的認可,還象徵著具備成功切入全球各大傳統汽車廠商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成熟能力,例如寶馬、大眾、通用汽車等。反觀過去十年發生在消費電子領域,由蘋果帶領的新設計浪潮,特斯拉的創新也或將引來其他高端燃油車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效仿、追趕和差異化競爭,公司能夠通過極強的綜合實力與特斯拉開啟穩定、高份額的合作,未來與也會與眾多豪華車企攜手展開新的差異化合作。

四、特斯拉引領電動車風潮,帶來產業鏈重大新機遇

隨著5G通信給予汽車行業的技術突破機會,目前眾多車企也在佈局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汽車領域。作為新能源/智能汽車,汽車內電子化程度不斷提升,我們認為汽車電子產業同樣迎來結構化催化。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中框大屏將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承載更多服務與功能,使汽車成為一個集交通工具、娛樂、辦公的終端系統。自從特斯拉推出17寸中控屏,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高,汽車電動化、數字化、網聯化程度不斷加深,新能源車採用全液晶觸控顯示屏、中控屏設計比例大幅提高。

4.1特斯拉上海工廠復工,產能有望繼續擴張

根據東方財富網的報道,2月10日,特斯拉上海工廠正式復工,成為國內最早復工的車企之一;2月17日,線下門店逐步恢復營業,在受疫情影響短暫停工之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重新加速生產。2月10日前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內幾家特斯拉上游供應商也已悉數復工復產。特斯拉表示預計超級工廠將實現每月12000輛左右的產能,並且“這個數字還會逐漸上升。”

產能方面,截至2019年,特斯拉的整車裝配產能仍然集中在加州工廠,上海工廠是特斯拉第一個投產的海外工廠,具體而言:

加州工廠目前9萬輛MS/MX+35萬輛M3產能,規劃在建MY產能:

原先後隸屬於通用汽車公司、豐田汽車公司等,2010年特斯拉收購該工廠並進行升級改造,並於2012年6月下線第一臺Model S 。截至2019年三季度,該工廠目前在產產能包括9萬輛/年的Model S/X車型以及35萬輛/年的Model 3車型。此外,特斯拉在2019年7月作出決定,將在這一工廠中生產Model Y車型,根據計劃將2020年秋季進入生產階段。

上海工廠一期投產15萬輛M3產能,全部規劃產能合計50萬輛: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總投資達500億元,繫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於2018年7月簽約,並在2019年1月正式開工建設。10月17日,上海工廠獲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25批)公示,一期投產產能15萬輛/年,全部建成運營後年產能將達50萬輛純電動整車。目前生產車型為Model 3。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4.2 Model 3已成為特斯拉主要的走量車型

目前國產Model 3的零部件本地化率為30%,到2020年年中將達到70%,年底則實現100%的本地化率。根據汽車之家報道,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實現每小時28輛車下線,周產量已超1000輛。在12月30日,特斯拉已經將首批中國製造的Model 3正式向15名員工交付,而根據特斯拉給出的最新公告,國產版Model 3將在1月7號正式對外交付,屆時特斯拉CEO馬斯克將會親自到現場進行交付。此外,目前中國製造Model 3的零部件國產化率約30%,2020年年底預計這一數字將上升至100%。

憑藉扁平化的供應體系+OTA的在線更新功能,特斯拉將大幅加快車型的迭代速度,整體供應鏈將持續受益。特斯拉憑藉Autopilot強大的軟件賦能,是全球首個實現整車OTA的車企,能夠在不改變汽車硬件的條件下完成車輛駕駛性能的優化,相較於傳統車企SOP的生產模式,未來開發進度將會大幅加快,整體供應鏈將持續受益。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以北美版為例,特斯拉現有車型在4-8萬美元區間內仍有空檔。根據evadoption 基於2019年12月3日最新修訂的加州CVRP(清潔車輛補貼項目)項目清單所做的統計,目前美國主流的新能源車型約45款(19款純電車型,25款插混車型),其中享受聯邦補貼或加州CVRP補貼的新能源車型共37款(12款純電車型,25款插混車型)。同時考慮聯邦與加州補貼的話,特斯拉Model 3補貼後售價約3.3-4.25萬美元,其上為ModelS(補貼後售價8.5-9.9萬美元)以及Model X(8.9-10.4萬美元),公司現有車型在4-8萬美元區間內仍有空檔。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從銷量而言,Model 3已成為特斯拉最重要的走量車型,受益於產能瓶頸的逐步打開,特斯拉2019全年實現交付36.8萬輛,完成全年銷量目標。自2012年第一輛Model S下線以來,特斯拉憑藉強力的產品標識與車型競爭力,銷量從2012年的2509輛迅速增長至2019年全年的36.75萬輛(同比增長50%),銷量已經佔到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分季度看,19年四季度交付量11.2萬輛,同比增長23.1%,環比增長15.5%,主要受益於主要由於Model 3爬坡以及補貼政策導致的部分需求前置等因素。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目前在美國市場,特斯拉 Model 3已經擠佔中小型豪華車21%的市場份額,作為超過BBA爆款車型,市佔率進一步提升的難度較大。根據Automakers以及車家號的報道,2019年1-11月的美國交付數據中,Model 3實現交付12.78萬輛,在中小型豪華車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21%,其銷量超過寶馬2系、3系、4系、5系之和(市佔率17%),奔馳C級、CLA、CLS、E-class之和(市佔率16%),以及奧迪A3、A4、A5、A6之和(市佔率12%)。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從具體車型看,特斯拉 Model 3 2019年1-11月交付12.78萬輛,已經遙遙領先第二/三梯隊的其他燃油車型。2019年前11月,特斯拉Model 3實現交付12.78萬輛,成為獨自的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為雷克薩斯ES(4.63萬輛)、奔馳C級(4.57萬輛)、寶馬3系(4.26萬輛),第三梯隊為奔馳E / CLS級(3.68萬輛)、寶馬5系(3.60萬輛)。相較於其他同價競品,Model3憑藉強大的自動駕駛配置,新鮮感帶來的客戶吸引力明顯。作為高端品牌定位的入門級車型,在中小型豪華車優勢明顯,銷量遠超其他燃油車型。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截止2019Q4,Model3的佔特斯拉全部車型的銷量比例已經達到83%,特斯拉需要Model Y補齊產品譜系,從而打開新的增量市場。分車型看,19年4季度,特斯拉共銷售汽車11.2萬輛,同環比分別增長23.1%/15.1%,ModelS/X與Model3分別生產1.95/9.26萬輛。其中,Model 3自從上市以來,銷量從2017年1764輛迅速增長至2019年的300815輛(包括第四季度的92550輛),累計銷量約448634輛,2019Q4銷量佔比已經達到83%,成為特斯拉目前最重要的走量車型。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受益於直營銷售方式,2019年以來,特斯拉靈活調整Model 3在中國地區的指導價,與北美類似,Model 3國內定價通用介於合資與豪華車之間。

2月:推出長續航後驅版,底價下探至43.3萬元。特斯拉於2月1日推出Model 3的長續航後驅版,搭載後軸電機,最大功率220千瓦、峰值扭矩416牛·米,最高時速225km/h,百公里加速5.4秒。搭載75kWh 21700電池組,工信部綜合續航超600km,美國EPA綜合續航為500km,定價43.3萬元。

3月:關閉線下門店,指導價降至41-52萬。出於降本壓力,特斯拉宣佈實施所有汽車在線銷售的計劃,從3月開始關閉線下門店,並將Model 3全系車型在華價格大幅下調至41-52萬。

4月:推出標準續航版,指導價降至37.7萬元。為測試國產的特斯拉標準續航版的接受度,公司於4月14日推出進口Model 3的標準續航版,定價37.7萬元。

5月:國產版預售,定價32.8萬元,配基礎版輔助駕駛(Autopilot)。

7月:海外版普降2.11-3.31萬元。2019年7月,特斯拉海外版車型普降,其中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起售價從37.7萬元降至35.59萬元;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從46.3萬元降至42.99萬元;高性能版從52.2萬元降至49.99萬元。

8月:進口車型免購置稅,特斯拉上調指導價約1萬元。

20年1月,降價+補貼,國產車型價格下探至29.9萬元。2020年1月3日的特斯拉調整訂車價格,由35.58萬元降至32.38萬元,加上享受國家新能源2.475萬元補貼,實現最終售價為29.9萬元。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作為特色配置, Model 3在自動駕駛方面優勢明顯,不排除在上市之初,購車主力來自非競品車階層。特斯拉最新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搭載AutoPilot HW3.0處理芯片,並標配8枚攝像頭:分為三顆前三目攝像頭(長焦、標準、魚眼)、兩顆B柱攝像頭、兩顆翼子板後視攝像頭、一顆後視攝像頭。12枚的超聲波雷達,1顆毫米波雷達。憑藉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持續創新,Model 3相較於傳統豪華品牌的競品車型,在自動駕駛配置方面有優勢明顯,加上電動車型在動力以及操控性能方面的優勢,未來入門級豪華車市場預計競爭明顯。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4.3 Model Y 定位入門級豪華SUV市場,補齊產品空缺

Model Y 定位入門級豪華SUV市場,補齊Model 3與Model S/X之間的產品空缺。2019年3月15日,特斯拉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了新車型ModelY發佈會,定位於五門中型SUV,可提供7座版本可選,最高續航里程約483公里,北美售價3.9萬美元起,預計最早交付時間為2020年秋季。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目前Model Y在華共三個版本,價格區間44.4-53.5 萬元。

·Model Y後輪驅動長續航版售價44.4萬元,續航里程540公里(WLTP預估),最高車速209km/h,0-100公里/小時加速5.8秒。

·雙電機全輪驅動長續航版售價48.8萬元,續航里程505公里(WLTP預估),最高車速217km/h,0-100公里/小時加速5.1秒。

·雙電機全輪驅動Performance 高性能版53.5萬元,續航里程480公里(WLTP預估),最高車速241km/h,0-100公里/小時加速3.7秒。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Model Y與Model 3相同平臺打造,共享75%的零部件,未來有望共享供應鏈。配置層面,Model Y和Model 3均提供單電機後驅和雙電機四驅兩種驅動形式,且均支持特斯拉超充V3.0系統,一般用戶的充電時間只在15-25分鐘之間。由於採用相同的平臺進行研發設計,更為重要的是,Model Y與Model 3基於同一電氣構架打造。研發的同源性致使Model Y與Model 3的零部件通用率達到75%,未來Model 3供應鏈成熟後,Model Y有望與Model 3共享供應鏈,藍思也可以快速、無縫隙地實現各個車型組件的供貨,大幅削減產能爬坡期。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Model Y有望提前交付,國產化產業鏈將迎來更多機會。2020年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破土動工一週年紀念日上向10位車主正式交付中國製造Model3,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紀錄。此外,特斯拉在宣佈國產ModelY項目正式啟動,標誌著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將進入新階段。馬斯克表示,除了Model3與ModelY,未來特斯拉還將在中國製造其他車款,為此公司計劃在中國建立一個汽車設計和工程中心,製造符合中國特色的車型。據環球網的報道,特斯拉有望於3月份向客戶交付Model Y跨界SUV,這也將對藍思今年的業績有進一步的提振。

全球消費電子垂直整合龍頭,迎來全球汽車電子重大產業機遇

投資建議

2019年為5G時代來臨的重要節點,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等市場將出現一輪新週期的升級換代需求,下游客戶對本公司主要產品需求將顯著增加,藍思將迎來新一輪重要發展機遇。我們預計2019E/2020E/2021E公司將實現營收303.15/380.24/486.12億元,同比增長9.4%/25.4%/27.8%,歸母淨利潤26.05/38.06/47.15億元,同比增長309.0%/46.1%/23.9%,目前股價對應2019E/2020E/2021E的市盈率為33.6/23.0/18.6x,具有估值優勢,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